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春節越來越近,大街小巷的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大家對過年也少了曾經的熱情期盼。
在中國最隆重的春節前夕,有還在匆匆趕在路上回鄉途中的,有不斷忙里忙外置辦年貨和添置新衣的,有還在公司繼續搬磚上班的。不管怎樣,2022年春節真的就來了。
2022年的除夕,是在2022年1月31日,農歷臘月廿九,這一天星期一。
2022年的春節大年初一,是在2022年的2月1日,這一天是農歷2022年新年的第一天,這一天星期二。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春節、年節。
春節歷史悠久,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后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游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賞花燈、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靈、祖先習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熱鬧喜慶,年味濃郁。
舜繼部落首領
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中國的家庭過年前要購買大量的“年貨”,春聯、福字、新衣服以及過年期間的食品,因為過年市場多不開門。
祭祖
在我國悠久的家族文化歷史中,除夕前后一般都會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春節祭祖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尊敬,也是為了讓先人保佑后人繁衍、順利、興旺發達。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民間稱做“掃塵日”。
貼門神
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而年紅是春聯、門神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
《山海經》記載,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只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壘要念“郁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后,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
于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郁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
貼春聯
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據說這一習俗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貼法也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
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
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
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獲。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
院子里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里的墻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墻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里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間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做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響徹t。在這“歲之元” “月之元” “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寓意旺氣通天,興隆繁華。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
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于是以后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