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康進陽在店里打理假發一把剪子,既剪掉真發又修飾假發。核心提示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根據國家癌癥中心今年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
康進陽在店里打理假發
一把剪子,既剪掉真發又修飾假發。
核心提示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根據國家癌癥中心今年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每個城市的腫瘤醫院附近,通常都開著幾家假發店,它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那些因化療而失去頭發的病人看起來更接近普通人。
有人說,這些小店里“賣的不只是假發,還有希望”。而那些開假發店的人,多年來見證了很多腫瘤患者和家屬挑選假發時的糾結和酸楚。每一頂假發背后,都纏繞著一個腫瘤患者家庭最真實的痛苦與希冀……
體諒:
親眼看到患者假發被車門夾掉從此不愿賣長發
“每天有很多腫瘤患者經過門口這個天橋,它就像‘奈何橋’一樣,有的人走過去了就再也沒有走出來。”25日下午,32歲的冰城小伙康進陽,坐在自家假發店里幽幽地哀嘆道,他的店對面就是正在擴建的哈醫大腫瘤醫院。
十年前,康進陽從部隊退伍后,和妻子在哈平路開了這家小店,店面只有十幾平方米,起初只賣義乳,后來他們發現假發的需求量更大,便增加了項目。夫妻倆平均每年能賣出近千頂假發,纖維材質的價格在百元左右,真發稍貴一些,三四百元不等。
記者注意到,店里絕大多數都是短發,只有兩三款長發,而且明顯處在被“孤立”的位置。“長發基本上就是個擺設,給少數年輕人準備的,平時我很少賣。”康進陽坦言,即便長發利潤更高,他也不愿意賣,有人來詢價,他甚至還會苦口婆心地勸對方不要買。
五年前的夏天,他曾親眼目睹過長發給腫瘤患者帶來的不便。當時他在店門口坐著,正對著公交站臺,他看見一名女子下車時,頭上戴的長假發被車門夾掉了,露出光頭后,路人紛紛側目,女子十分狼狽,那個尷尬的場面讓他心里很難受。
“賺錢是小,咱得將心比心,病人已經夠不容易了,咱不能再給人家添堵。”康進陽說。
心酸:
囑咐老公把剪掉的第一撮頭發收好
腫瘤患者通常在第二次化療后開始掉頭發,男士們一般直接去理發店剃光頭,而女士們大多會在假發店里剃頭,然后選一頂合適的假發。
“臉盤大的,挑卷發會顯臉小;一些奶奶輩的人,一輩子沒染過發,更喜歡自然黑;面色黃的大娘大多選酒紅色,皮膚顯白……”盡管康進陽深諳選發技巧,但技術之外,他始終難以適應的是剃發過程中的糾結與傷感。剃發一般由病人家屬親自動手或者由他免費代勞。每個腫瘤患者被剃頭時都會覺得特別委屈,女士們總是緊緊攥著圍布,臉憋得通紅,卻不好意思哭出聲來。
“孩子太小了,我戴假發,是不想嚇到寶寶。”康進陽記得,店里曾來過一個乳腺癌患者,她30出頭,家里的小孩不到一歲。老公親手幫她剃頭發時,她的眼淚啪嗒啪嗒地往下掉,看得康進陽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得不轉身出門透口氣。
當然,也有人第一次化療還沒開始掉發就來剃光頭。這時候,康進陽往往下不去推子,忍不住勸道:“大姐,你這頭發還能挺幾天,要不咱再等等吧。”對方卻一臉決絕地說:“早晚都得掉光,你幫姐剃了吧,早點兒剃完也就不惦記了!”康進陽注意到,那位大姐其實并非毫無留戀,她囑咐老公把剪掉的第一撮頭發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放進了包里……
欺瞞:
怕影響孩子考研未告知病情每晚戴假發與女兒視頻
戴假發不舒服,有的人還容易過敏,很多腫瘤患者更習慣戴帽子。她們之所以也來買假發,往往是為了“騙人”。
幾年前,曾有個中年女士常來店里買假發,康進陽發現,她每次都買一模一樣的亞麻色小卷,便建議:“大姐,要不這回你換個新發型吧?”對方擺擺手,解釋道:“這個假發跟我以前的發型很像,我主要是為了騙女兒。”
這位女士的女兒當時在南方一所重點大學上學,打算考研,她怕影響孩子學習,就沒說自己得病的事兒,她每天晚上跟閨女視頻的時候,都戴上假發。這么多年,康進陽一直記得這位大姐,以及她臨走前的慨嘆:“我們老兩口都是普通工人,終于把孩子供上大學了,以為可以松口氣出去旅旅游,沒想到來病了……”
康進陽還曾接待過一位已經是第三次化療的腫瘤患者。她以前覺得戴假發難受,出門一般戴帽子。之所以來買假發,是因為兒子馬上就要結婚了,她要上臺講話,“好多來賓都不知道我得了癌癥,快幫我選一個洋氣的,我不能給兒子丟臉啊,兒媳婦還得給我戴花呢……”
“每年春節之前都是假發的銷售旺季,購買者會比平時多出好幾倍,那些腫瘤患者主要是為了過年返鄉時‘騙’父母和公婆。”今年61歲的黃英(化名)是一名假發銷售員,她干這行五年了,打工的店鋪也在腫瘤醫院對面。
前幾天,有位50多歲的大姐來店里向黃英懇求:“你幫我盡量把假發弄得整潔、自然一些,我馬上要去參加知青聚會,大家幾十年沒見了,我想體面點兒,不想告訴他們我生病的事,別掃了大家的興……”
冷暖:
有人體貼有人冷漠假發背后的家屬百態
這么多年,假發店里來過數不清的患難夫妻,這些賣假發的商家,也因此窺見了許多人情冷暖。
讓康進陽印象最深的,是一對農村老夫妻。大娘拿著假發試來試去卻舍不得買,老大爺在一旁說:“你要是真喜歡,咱就買一個吧,不差這點兒錢。”大娘雖然嘴上說“買不買都行”,摸著假發時卻突然哭了,“咱家的錢,都給我拿去看病了。”康進陽當時鼻子一酸,說道:“大爺大娘,你們看著給個價兒吧,給多少錢我都賣……”
當然,并不是所有夫妻都能如此相濡以沫。黃英皺眉道:“有的夫妻穿戴很好,一看家境就不錯,妻子想選假發時,卻招來老公一頓訓斥:‘買啥買啊,誰看你啊,在家戴個帽子得了’,還有人進門后就坐在椅子上看手機,從頭到尾都沒看妻子一眼,更別說幫忙挑了。”
最讓這些賣家覺得安慰的,是那些腫瘤患者的孩子們。有個年輕女孩陪媽媽一起來選假發,見媽媽剃頭時很傷感,暖心地說:“媽,你要是覺得孤單,我就陪你一起剃光頭!”黃英記得,一年前,還有個小伙特意跑來店里提前打招呼:“阿姨,一會兒我媽會來選假發,她要是相中貴的,你千萬別告訴她真實價格,就說幾十塊錢,咱倆回頭私下算錢……”
每當看到那些腫瘤患者戴上假發,自信地走出店門,康進陽都會由衷地感到欣慰,“生命真的很脆弱,面對死亡,誰都沒多大勇氣,能幫這些患者更有信心地面對生活,我覺得干這行還是挺有意義的。”
其實,無論康進陽還是黃英,他們常年跟腫瘤患者打交道,對于很多俗事都已經看淡了,他們最開心的時刻不是賣出去更多假發,而是腫瘤患者復查時來店里坐坐,親口告訴他們:“沒事兒,我現在一切都好。”
生活報記者 周際娜 文 生活報記者 張清云 攝
劉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