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在很多80后小伙伴的記憶中,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非常好的,小時候看的電視劇中,家里的房子又大又寬敞,出門還有小汽車,演員們也是打扮得非常時髦漂亮,成為大家模仿的對象,臺灣在大家的心目中真的是富庶的寶島。不過那時候想去臺灣可并不容易,直到
相信在很多80后小伙伴的記憶中,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非常好的,小時候看的電視劇中,家里的房子又大又寬敞,出門還有小汽車,演員們也是打扮得非常時髦漂亮,成為大家模仿的對象,臺灣在大家的心目中真的是富庶的寶島。
不過那時候想去臺灣可并不容易,直到2008年逐步開放大陸游客自由行之后,臺灣的面紗才被揭開,不過很多大陸游客到了臺灣之后,卻發(fā)現怎么這里和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樣呢?
01
大部分人到臺灣之后,覺得這里整個城市給人一種舊舊的感覺,只有101大廈那邊還算是有些國際大都市的感覺,其余的地方都有一種小城的味道,如果離開臺北到臺東或者臺南的話,就更像小鎮(zhèn)了。
說完了城市整體概況,再說說小細節(jié),大陸游客發(fā)現臺灣特別是臺北酒店的房間都比較小,雖然比日本要好一些,但依然是顯得有些局促。超市里面,常見的蔬菜水果等價格并不高,比北上廣深這類大城市還要便宜一些。
這些是大陸游客的印象,那么在臺灣人眼中的大陸又是什么樣子呢?相信很多人都在網絡上看過這樣的片段,一些臺灣節(jié)目刻意地丑化大陸人的形象,先是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后來還說他們在大陸火車站吃泡面引起圍觀,因為很多大陸人沒見過泡面。
之后有個節(jié)目嘉賓爆料說大陸生產榨菜的工廠銷量嚴重下滑,就連股價都跌了,這是因為大陸人已經吃不起榨菜了。
如果這些已經足夠讓大家驚掉下巴了的話,后面的言論更是無法形容了,有的節(jié)目已經造謠說大陸人要靠吃田鼠來補充蛋白質了,超市擺的雞蛋都是3D打印的,就是裝門面充樣子的!
臺灣的年輕人每天就是在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中生活,自然也覺得大陸的發(fā)展很差,不過當他們有機會來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時,都感嘆,難道臺灣被大陸笑是井底之蛙,我們還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時,大陸早已經把臺灣甩得太遠了!
02
當年臺灣在上世紀60、70年代發(fā)展很快,是因為抓住了信息產業(yè)轉型的歷史機遇,出口加工工業(yè)得到了迅猛發(fā)展,特別是半導體制造業(yè),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自進入21世紀以來,臺灣的發(fā)展由于種種原因影響,速度已經明顯變緩了。受經濟發(fā)展影響,又出現了基建落后、缺點、工業(yè)原料不足的情況。
那么臺灣民眾的收入水平如何呢?從2022年1月開始,臺灣實行了新的最低工資標準,每月為25250新臺幣,合人民幣5751元,以這個數字來說,感覺工資標準還不錯。
如果是從事電子制造業(yè)的人員,月收入為12000多人民幣,餐飲、美容美發(fā)這類服務業(yè)就低一些了,是79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來看,臺灣人的月收入平均在6800元到13000元人民幣之間。
從數字上來看,感覺臺灣人的生活水平很好,比大部分的大陸城市都要高。
03
不過有臺灣網友說,大家不能只看數字,30年前自己工作時和30年后兒子上班時,兩者的月薪居然差不多,也就是說30年來月薪幾乎是沒有變化的,但物價卻不知道漲了多少,所以臺灣人實際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大陸游客感嘆夜市、小吃便宜,但如果真的要在臺灣生活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這里的生活成本是比較高的。
有人在網上吐槽,買一套家具,如果是通過網購從大陸購買,就算加上運費、安裝費也不到4萬元,但如果在臺灣買就要10萬元,衣服、電器這些生活用品更是如此。
如果把物價、通貨膨脹等因素計算在內的話,可以得出,臺灣總體物價水平是大陸的2倍,最低工資雖然看著高,但實際的購買力也就在三千元人民幣左右。
臺灣雖然目前和大陸相比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但拋開統計尺度不談,如果臺灣更有發(fā)展的話,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選擇到大陸來創(chuàng)業(yè)謀出路呢?這比單純只看數字的話,要實際得多了!
陳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