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懂車帝原創彩麗美[懂車帝原創行業]最近以來,油價上漲的速度令不少網友感慨“堪稱坐火箭”,一句“95加滿”成了當下最流行的“炫富”方式,畢竟每一腳踩下去都是“錢”。不過,就在大家以為“電動車的春天”就要到了的時候,電動汽車也開始悄然漲價.
文:懂車帝原創 彩麗美
[懂車帝原創 行業] 最近以來,油價上漲的速度令不少網友感慨“堪稱坐火箭”,一句“95加滿”成了當下最流行的“炫富”方式,畢竟每一腳踩下去都是“錢”。不過,就在大家以為“電動車的春天”就要到了的時候,電動汽車也開始悄然漲價.....
車主連夜排隊加油
向來被嘲“割韭菜”的特斯拉,如今也因價格猛漲成了“理財產品”,7天內價格接連上漲3次,讓老車主們直呼“賺到了”!此外,比亞迪、小鵬、哪吒、零跑、威馬等也紛紛跟進,新一輪“漲價潮”要來了。
電動汽車“漲價潮”來襲!特斯拉7天漲3次
雖然人們對于特斯拉價格調整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但一周內接連漲價3次的消息仍然還是成功破圈了。
從特斯拉中國官網可以看到,3月10日和15日,特斯拉兩度宣布Model 3和Model Y部分車型漲價,最低漲幅1萬元。短短5天內,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累計漲幅最高達3萬元。緊接著,3月17日又迎來第三波漲價:Model Y后輪驅動版車型宣布價格上調15060元,調整后售價為316900元。至此,特斯拉已經完成了旗下所有車型的漲價。
當然,特斯拉此番漲價并非只針對中國市場,特斯拉美國目前全線上調售價,漲幅在2000美元至1.25萬美元不等。Model X Plaid車型價格上調最多,達到1.25萬美元。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也上調了兩千美元;長續航版漲價四千美元,漲幅達到7.84%,為本次調價幅度最大的車型。
這么一套操作下來,“等等黨”們驚了,老車主們是舒服了。
如果說1月份的漲價潮或多或少是受到補貼退坡因素影響的話,那么在最近一個月內所有車型價格上調幾乎都是收到了原材料和芯片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
除了特斯拉,比亞迪也進行了年內第二次調價。今年1月22日,比亞迪曾宣布對旗下新能源車售價上調1000-7000元不等;3月15日,則發布公告稱對王朝網、海洋網新能源車型價格上調3000-6000元不等。
此外,沒躲過去的還有新勢力品牌。小鵬汽車官方確認“由于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影響”,將于3月21日進行車型價格調整,漲幅為10100-20000元不等。還有哪吒汽車全系車型,最高漲幅5000元;以及剛剛申請赴港上市的零跑汽車,其零跑C11全系車型價格漲幅達2-3萬元。而威馬汽車也迎來本月內第二次調價,綜合補貼后售價上調幅度為7000-26000元不等,官方稱將于3月28日零時起生效。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新能源等微型電動車價格也進行了調整。不過截至目前,仍有像我們所熟知的蔚來、理想、嵐圖等品牌,暫時沒有因為成本上漲而調整價格。
對于這波“漲價潮”,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忍不住發文坦言,“目前來看,和電池廠商已經合同確定了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漲價”。同時稱,“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有談妥的,等待談妥后也普遍會立刻漲價”。
對此,有網友猜測,“這是在暗示理想可能也會漲價”、“原來L9預計價格區間在45-50萬,是為了第三季度預留了一些定價浮動的空間”。甚至調侃:“懂了,沒漲價的趕緊買”。
值得注意的是,李想還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戰爭、政治、疫情讓買車還能升值,美國二手車價格整體上漲了30%”。
那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為什么會接連漲價?未來是否會有降價空間?通過電動汽車上游市場最近的種種動作,我們似乎可以管中窺豹地看出一些端倪。
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增長“超預期”,原材料價格飆漲
其實,對于特斯拉車型的價格上漲的原因,雖然官方并未正面回應,但特斯拉CEO馬斯克曾推特上發文坦言:“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方面面臨著巨大的通脹壓力,這可能會增加其產品的成本”。
網友們評論感慨,“通脹、供應鏈成本的壓力連馬斯克也頂不住了”。同時,馬斯克還表示“并非只有我們面臨這一問題”。
要知道,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動力電池主要為磷酸鐵鋰電池及三元聚合物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由鎳、鈷、錳或者鋁這幾種金屬元素聚合物做成鋰離子電池中的正極,因此鎳正是這類電池制造的上游關鍵原料。
細心的朋友或許了解,近段時間,與原油價格一樣“瘋漲”的,還有鎳價。
如今的電動汽車市場越發龐大,意味著對制造電池的上游原料——鎳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而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導致了俄羅斯鎳礦無法交割,造成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的戲劇性暴漲。
在過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交易價格穩定在1萬-2萬美元/噸的鎳期貨,先是在3月7日這一天最高漲至50300美元/噸;隨后在3月8日這一天最高漲幅超過100%瘋漲至101365美元/噸,為此,倫敦金屬交易所一度緊急停止交易。
央視財經此前報道,“鎳是生產鋰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鎳價上漲,對鋰電池的供需也造成了沖擊”。據報道稱,眼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進一步加劇了部分原材料的供應緊缺,由沖突引發的斷供擔憂,再加上近期期貨市場上出現的逼空行情,使得鎳價已經突破了每噸10萬美元的大關。
摩根士丹利估計,鎳價的飛漲可能導致一輛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增加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323元)。
此外,除了鎳資源外,電池級鈷、碳酸鋰價格也在飛速上漲,2021年1月電解鈷現貨均價為27萬元/噸左右,現如今已經突破54萬元/噸,漲幅達100%。同樣,2021年1月碳酸鋰價格在5萬元/噸左右,而到今年3月,均價漲至50.04萬元/噸,翻了10倍。
不止如此,只要涉及到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的錳、鋅、銅、鐵、鉻、鉑等其他金屬原材料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國內鋼材期貨價格也從2020年4月約3100元/噸,上漲至6200元/噸。
很顯然,從表象來看,動力電池原材料的漲價對電動汽車的售價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究其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據新華報交匯點援引中航鋰電市場協同部部長吳弢觀點表示,導致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新能源車需求量超預期。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631萬輛,同比增長101%,中國新能源車銷量352萬輛,同比增長1.6倍。而今年1-2月新能源車產銷同比繼續高增長,3月11日,中汽協發布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6.8和33.4萬輛,環比下降18.6%和22.6%,同比增長197.5%和184.3%。
據吳弢表示,“早從去年2、3季度起,訂單需求旺盛的勢頭就已顯現出來,從春節到現在,更是全產線加足馬力趕工。”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最近訂單尤其“接到手軟”。但眼下,吳弢仍持有“居安思危”的態度,“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景氣度,對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增長,但上游各類鋰電池原材料漲價和供應緊缺,導致電池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產能釋放受阻,進而對主機廠新能源汽車量產交付產生巨大壓力”。
在他看來,下一階段很可能迎來行業的“大浪淘沙”,研發能力、戰略綜合素養強的,會快速成長起來,而那些研發力、市場預判力較弱的很可能直接“出局”。
當然,除了動力電池漲價的影響,新能源車漲價還受“芯片短缺”的影響。
事實上,全球汽車行業都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芯片供應短缺,不只是特斯拉,就連大眾、福特等很多傳統車企,都接連宣布了停產減產措施。據了解,目前汽車產業短缺的芯片種類主要包括主控芯片MCU+功率類的電源芯片、驅動芯片,其次是信號鏈CAN/LIN等通信芯片。
同時,“芯片荒”更是導致了多個芯片價格明顯增長。據悉,一般半導體廠家漲價幅度預計在20%-30%左右,但經過有心人故意為之,囤貨、炒作之后,芯片價格有可能暴漲幾倍甚至幾十倍。
更重要的是,目前爆發的俄烏沖突也將會進一步影響芯片生產。烏克蘭是氖氣等稀有氣體的供應大國,俄羅斯則是鈀、鎳、鋁等金屬材料的輸出大國。氖氣和氪氣等稀有氣體是半導體光刻環節中必需的材料,鈀則可以用于某些封裝工藝。
國際知名市場調研機構Omdia報告顯示,烏克蘭擁有Iceblick、Ingas和Cryoin等企業,占全球氖氣供應量的70%以上,而氪氣和氙氣的全球供應份額則分別達到40%和30%。有業內分析師表示,如果俄烏沖突不能在短期內結束,那么芯片行業或許還將會面臨更嚴重的危機。
目前來看,芯片荒在短期內可能仍然不會消失,這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還將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
寫在最后:
整體來看,新一波的新能源汽車漲價潮或許才剛剛開始。
畢竟受零部件短缺影響的是全球車企,在疫情持續影響下各種原材料價格仍在上漲。此外,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采取的是直銷加同步官方調價的策略,價格相對透明,不管是漲價還是降價,車價變動都會比較直接。而傳統車企采用的經銷商模式,還能在中間做個緩沖環節。
實際上,每家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大眾曾認為芯片短缺,直接讓其單季度銷量減少了10萬臺。福特也表示,零部件短缺對多款熱銷車型的生產都造成了影響,包括當家產品皮卡F-150。如今,大眾、福特等車企都在考慮直接砍掉銷量不好的冷門車型。也許用不了多久,傳統車企們扛不住,也會接連宣布漲價了。
當然,也不難想象,市場終究會在瘋狂之后回歸理性,倘若原材料價格穩定、芯片供應恢復正常后,新能源汽車或許仍有不小的降價空間。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