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讀價格瘋長的原材料,讓化妝品行業“中間商”生產企業倍感壓力,面對上游無力議價,面對下游無法加價。在“無力”和“無法”之間,許多企業一時只能讓出自身利潤來保證正常生產。最近,化妝品生產企業很難。十一假期之后,記者不斷看到有業內人士在朋友圈吐
導讀
價格瘋長的原材料,讓化妝品行業“中間商”生產企業倍感壓力,面對上游無力議價,面對下游無法加價。在“無力”和“無法”之間,許多企業一時只能讓出自身利潤來保證正常生產。
最近,化妝品生產企業很難。
十一假期之后,記者不斷看到有業內人士在朋友圈吐槽原材料價格的“不合理”漲價,某品牌負責人表示:“化妝品原料漲價50%-300%,還在上升趨勢,關鍵還不容易買到”。
△圖片來自廣州化工交易中心
事實上,在國慶節前,巴斯夫、陶氏、杜邦等大廠提前發布漲價函,假期結束開始陸續生效。漲價信息涵蓋聚醚胺、聚氨酯、塑化、BDO、鈦白粉等產業鏈,涉及PA6、PA66、PBT、PMMA、PC、鈦白粉、MDI等產品,漲幅位于500-6500元/噸。
其中,巴斯夫于10月5日發布官方消息,10月15日起上調北美地區所有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的售價,漲幅為0.55美元/磅(約7810元/噸),提漲將近8000元。
記者從一些企業的采購部門了解到,部分原料廠商目前也只剩下零星庫存,尤其以一些大宗的原料更是搶手,以至于發布多次漲價函之后,仍然供不應求。有代工企業負責人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自從疫情之后,涉及到化妝品生產的多種原材料價格就一直在增長,但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國慶節之后,增長速度過快,一時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了。
01
三天一報價
代工企業“兩頭不討好”
中小企業直呼“不敢接單”
今年9月開始,多省份開始“限電拉閘”,在此大背景下,生產企業勢必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大投產。國慶后山東、廣東兩個化工大省啟動新一輪限電停產措施,兩大省份“開四停三”、“開二停五”,市場的庫存再次減少,廣州作為化妝品生產企業最多的省份,受到的影響空前。
記者注意到,近一個月時間內,上漲原料品種多達56種,其中上漲幅度最高的是液堿,漲幅為143.63%。其次是片堿,漲幅為109.48%。片堿俗稱氫氧化鈉,在化妝品中大多是兩種用途,一是作為強堿與脂肪酸類發生反應生成皂基,大多出現在清潔用品中;二是作為PH調節劑,出現在產品中調節產品的PH值。
代工企業廣州奧蓓斯化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當前原材料的報價浮動很大,上游給到的價格,最多只能管三天,三天之后又是另外一個價格了,有個別原料的報價甚至出現一天一報價,“無貨”、“嚴重缺貨”的材料比比皆是,不僅影響了生產的進度,而且還影響了合作的訂單。
“奧蓓斯最近合作的一款護發油,因為原材料的價格翻倍了,客戶接受不了,直接取消訂單,還有一些客戶有需求,但是不愿意接受漲價,我們有訂單卻不敢接,真是進退兩難。”上述人士表示,代工企業夾在廠家和客戶之間壓力特別大。
在廣州優聚集團總經理曾小靜看來,大宗原料漲價主要是受國際疫情的影響,海關的進口把控變得嚴格,一些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到國內來的都比較少,加之進貨周期變長。“丙二醇的價格已經翻了一倍,不少原料供應企業的丙二醇報價早已超過3萬元每噸,‘破4’似乎也不遠了。”
他無不擔憂地表示,價格一旦漲上來,話語權在原料商手中,到時想降下來就很難了。他進一步談到,非大宗的原料的供貨還算較為穩定,因此優聚集團暫時沒有計劃做大量備貨,如果接下來價格沒有回落的趨勢,勢必要多準備一些庫存,以規避風險。
從記者在生產企業中了解的情況看,當前部分公司表示正在“優化庫存結構”,而資金規模有限、鎖定原材料價格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更是直呼“不敢接單”。
02
是否跟著漲價?
代工廠和品牌方都在觀望
在疫情、原料上漲與限電的“三座大山”下,“喘不過氣”的小企業被淘汰,大部分企業需要調整生產狀態,化妝品供應鏈生態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不過,由于原材料漲價幅度、定價和結算模式差異等原因,不同品類所需的原材料對漲價影響也不盡相同。
面對持續上漲的原材料,廣州李記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并沒有給客戶漲價,此舉意味企業將降低自身利潤,以維持客戶的利益。
“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任何企業都得生存。”公司總經理李道揚表示,會綜合接下來兩個月的實際情況,考慮在12月份安排漲價,漲價幅度不會低于10%。
“當前,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交貨未能如期跟上,供應商受限電影響,許多生產安排下半夜生產,質量不穩定,工人也短缺。感覺不管是上游的供應商,還是下游的品牌客戶,在各種漲價之后,是處于一個博弈、互相探底的階段,那些無法給客戶漲價的工廠,如果一直犧牲自己的利潤,恐怕有倒閉的風險。”李道揚說道。
有聲音認為,隨著原材料價格暴漲,美妝產品價格相應也會出現增長,從而將告別低價。對此,詩妃國際董事長張申俊卻不這么認為,“當前除了國際大牌,國產品哪些有輕易漲價的?從消費者心理上來說,產品如果不是在品質上有巨大的飛躍,他們很難接受產品的漲價,大不了換一種替代品,可供選擇得那么多。”
在生產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品牌方是否會相應提價呢?護膚品牌真麗斯品牌負責劉立寬人表示,“作為品牌商,首先考慮的會是市場行情,如果產品能持續穩定在市場保持增長,是不會考慮漲價的,如果市場疲軟,到處都是低價傾銷,哪里又敢漲價?進退兩難。”
“綜合來看,目前都不會漲價,但如果后面成本真的無法接受,會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走。當前要確保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產品依然要合規生產與銷售,應對策略是盡量做好服務,減少漲價帶來的影響。會根據市場行情,和上游原料與供應商再談成本分攤等等。”劉立寬說道。
同時,該品牌希望國內一些大型原料生產商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創新和替代品的產出,為品牌方提供更物美價廉的選擇,品牌也會加快國產原料應用儲備。
何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