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出門闖蕩要帶多少錢?離開校門后,大部分普通人都開始背起行囊出門闖蕩,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出門時父母給了多少盤纏嗎?38美元,按照最新的匯率,折合人民幣241元。對于大多數打工人而言,不過就是一頓火鍋的價錢而已。就不說在城市闖蕩,很可能都不夠去省
出門闖蕩要帶多少錢?
離開校門后,大部分普通人都開始背起行囊出門闖蕩,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出門時父母給了多少盤纏嗎?
38美元,按照最新的匯率,折合人民幣241元。對于大多數打工人而言,不過就是一頓火鍋的價錢而已。就不說在城市闖蕩,很可能都不夠去省會城市的路費。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先生,34歲時懷揣38美元闖蕩美國。他就是被譽為“留在電影膠片上的油彩”的著名油畫家陳逸飛。
那么陳逸飛到底有怎樣傳奇的一生呢?
事業黃金期赴美深造
陳逸飛自1965年從原上海美專(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就進入了本學院繼續自己的油畫創作。
在這期間,他一直默默錘煉自己的基本功底,一晃就是十年。天道酬勤,陳逸飛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創作了不少佳作(比如1972年繪制的《黃河頌》),引起圈內的一些不錯反響。
不過此時的他,更多的是在模仿前人的繪畫技巧,并沒有過多展現自己的藝術風格。
真正讓他聲名大噪的作品是《占領總統府》。在大型歷史油畫嘗試采用精湛的寫實手法,是中國現代油畫史的首創。
這幅畫聚焦在冉冉升起的紅旗以及紅旗下英勇的升旗戰士身上,藝術感染力極強。
學無止境,陳逸飛并沒有在已經取得的成就上固步自封,他積極接受新的創作風格。
隨著思想心態不斷成熟,陳逸飛創作了以反思中國近代史為主題的作品《踱步》。
美國《藝術新聞》雜志評價這幅作品“焦黑尖銳,寫實而意境深遠,有氣勢而專業”。憑借這幅畫,陳逸飛開始在國際畫壇嶄露頭角。
果戈里曾說人研究得越深,就發現自己知道得越少。在打磨自己藝術風格中,陳逸飛深感自己繪畫理念遇到了瓶頸。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各種先進繪畫理論被引入國內,讓陳逸飛心馳神往。
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三位主角都懷揣著美國夢,渴望到美國深造,最終只有孟曉駿獲得了簽證,如愿以償地去往美國。
在那個年代,有很多學者像電影中講述的那樣奔赴美國,陳逸飛自然也不例外。
這個時候的陳逸飛早已在畫壇聲名鵲起,憑他之前積累的名氣,他完全可以在國內發展,這無疑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的道路。
然而,天才總是孤獨的。陳逸飛選擇了一條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他毅然踏上前往美國的航班,進入紐約亨特學院攻讀美術碩士學位。
美國留學要多少錢?如今社會上各種留學機構給的參考價格最少也要一年30萬。
在那個時代,雖然可能不需要這么多的資金,但是留學費用也不少,能夠出國留學深造的人,家里面大多數非富即貴。
然而陳逸飛當時空有一身名氣,卻并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財富。初到美國時,陳逸飛渾身上下只有區區38美元。
窮困潦倒幸識貴人哈默
在美國,鮮少有人認識陳逸飛,在美國主流社會更是都沒有見識過他的作品。這對于陳逸飛來講,無疑是一切從頭開始。
為了生存,剛開始他在地鐵里給人畫像。
地鐵里大多都是上班族,每個人都急匆匆地趕地鐵。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有人買畫了,就是想吸引旅客駐足都非常困難。
況且,就算有人想體驗一下,要想在短時間內,寥寥幾筆就將一個人的神韻記錄下來談何容易。
陳逸飛就經常遇到以下兩種情景:
1. 路人覺得他畫得很像,覺得很有意思,就駐足欣賞一會,心情好的給幾個小費然后走人;
2. 消費者覺得畫的一點也不像,扭頭就走,報酬也很難拿到。
在如此困難的處境下,陳逸飛只能夠勉強維持生計。直到來到美國三年后,陳逸飛遇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貴人——哈默。
哈默博士是一位著名的“紅色資本家”,他早期和列寧做生意,當時蘇聯十月革命后,各種生活物資奇缺,哈默就用美國的農產品交換蘇聯的石油。
久而久之,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1978年,鄧小平訪問美國,特意邀請哈默參加白宮舉辦的宴會。這番款款深情讓哈默大為感動,幾年后他特意搭乘美國外交專機訪問中國。哈默博士雖然是一位追名逐利的商人,但他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紐約投資成立了哈默畫廊,展覽著數不盡的世界名畫。
這座畫廊就坐落在距離亨特學院不遠處,陳逸飛每天上課時都要經過哈默畫廊,那時候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夠在畫廊里展覽。
陳逸飛后來回憶起和哈默的相識經歷,非常感激好友——書畫鑒賞大師楊仁凱先生。1983年,楊仁凱應哈默邀請,幫忙鑒定其收藏的古董。楊仁凱到達美國后,主動聯系陳逸飛。
當看到昔日好友生活如此窘迫,楊仁凱決定把陳逸飛引薦給哈默。
在酒宴上,楊仁凱對哈默說:“我認識一位中國最優秀的油畫家,他是《踱步》的作者,現在剛好在紐約,您有興趣和他聊聊嗎?”
美國人很注重推薦人的身份,哈默也不例外,當即邀請陳逸飛來畫廊面試。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經過這幾年的沉淀,陳逸飛的藝術造詣爐火純青,深深折服了哈默。他成為哈默畫廊里第一個簽約的中國畫家。
而陳逸飛和楊仁凱的友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畫壇的一段佳話。
專心創作終成一代油畫大師
在亨特學院深造的三年,陳逸飛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運用西方技巧,在作品中注入東方精神。
進入哈默畫廊后,由于解決了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陳逸飛嘗試創作十幾幅類似風格作品。
這些兼具東西方特色的作品征服了哈默畫廊每一個人。同年十月,陳逸飛首次在哈默畫廊舉辦個展,全球很多知名收藏家共同參加這次展覽。
不可思議的是,在展覽開始前的酒宴上,陳逸飛的42張作品被一搶而空,其在美國一炮而紅。此后,他又陸續在哈默畫廊舉行六次個人畫展。
雖然旅美多年,但是陳逸飛仍然心系故鄉,創作了很多關于家鄉的油畫。
本來只為排解思念,不料無心插柳柳成蔭,其中《家鄉的回憶—雙橋》因為哈默“贈禮”事件為陳逸飛帶來全世界的目光。
1985年,哈默博士應邀訪問中國,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鄧小平親自接見。哈默為表示謝意,在全世界媒體前取出油畫《家鄉的回憶—雙橋》,并把它作為禮物贈予鄧小平。
鄧小平看到這幅頗具中國色彩的畫作后,激動地問油畫描繪的是中國哪個地方。哈默回答道:“里邊畫的是周莊,表達了一位旅美多年的華夏游子對故鄉的思念。”
周莊由此在國內外賺足了眼球,從不知名的小村莊一躍成為江南古鎮的代表。
陳逸飛成功躋身世界一線油畫家,同時身價水漲船高。
1991年,陳逸飛創作的《潯陽遺韻》在香港佳士德拍賣會上拍出137萬港元的高價。
這幅作品立意取自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創造了一項紀錄--當代中國油畫家油畫作拍賣最高價。
情路坎坷終遇良配
常言道“才子配佳人”,其實也不盡然,許多享有盛名的大家,大抵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過于深邃,普通人很難和他們產生靈魂共鳴,因此感情都很不圓滿。
譬如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妻子是一位悍婦,意大利的美術家達芬奇甚至終身未娶……
同樣的,陳逸飛早期的感情生活也非??部?。
在陳逸飛赴美深造之前,就已經結過婚了。由于經濟原因,不得不和當時的妻子兩地分居。然而距離不一定會產生美感,反而會加深雙方的隔閡。
正所謂“人怕出名”,隨著陳逸飛的名氣越來越大,關于他的流言蜚語也多了起來。部分無良媒體報道他在國外和多個女人約會,甚至有了情人。
這些雖然后來被證實是假的,卻也深深地傷害了兩人的感情。
令人惋惜的是,這對曾經的才子佳人最終選擇分開。
后來陳逸飛在接受采訪談到這份感情時說到:“我要真心投入地對一個人好,要是沒有愛了,就說明原因友好分手”。
陳逸飛并沒有過多的為這份感情感慨,他馬不停蹄地開始自己事業上新的征程。幸運的是,陳逸飛在單身13年后,偶遇自己的此生摯愛,這個女人就是小他30歲的宋美英。
陳逸飛和宋美英在一場模特比賽中相識,此時的宋美英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模特,不斷地奔走于各種秀場,而陳逸飛卻已經是享譽國內外的大藝術家,特意被主辦方邀請為評委。
和之前參加過的無數比賽一樣,宋美英并沒有獲得評委們的青睞,她沒能獲得好的名次。不過所謂職場失意情場得意,讓宋美英沒想到的是,她成功地吸引到臺下陳逸飛的注意。
這天過后,陳逸飛就對宋美英展開了猛烈追求。宋美英端莊大方、美艷動人,陳逸飛學貫中西、風采翩然,兩個人簡直是天生一對。
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立即確定戀愛關系,而是經過了兩年后才決定在一起。
畢竟兩人之間相差整整30歲,因此這段戀情剛開始也受到了很多非議,很多人覺得陳逸飛只是獵奇,宋美英無非看上陳逸飛的名氣。
經過兩年的相處,54歲的陳逸飛迎娶24歲的小嬌妻,用行動打破身邊人的質疑。
常言道“溫柔鄉,英雄?!薄;楹蟮年愐蒿w卻并沒有因為再婚影響創作,反而在作品中增添不少生活氣息,光彩照人的妻子激發他很多創作靈感。
這一時期陳逸飛醉心于給妻子作肖像畫,如果說之前在地鐵口畫肖像畫是為了維持生活,那么如今則是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愛意。
跨界發展大獲成功卻突然逝世
天才往往都是全才,不但在自己的世界里取得非凡成就,而且積極嘗試其他領域。
英國大科學家牛頓不但在物理學上提出著名的牛頓三定律,而且在數學上發明了微積分。
我國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詞壇不僅將豪放派發揚光大,還是一位大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美食家,“東坡肘子”就出自于他……
陳逸飛在繪畫上取得非凡成就后,就開始嘗試其他領域。
俗話講“商場如戰場”,陳逸飛一開始就瞄準了商場,1992年陳逸飛回國后創辦自己的服裝品牌Layefe,由于他設計新穎,努力經營。
Layefe在服裝市場一鳴驚人,陳逸飛成功成為一名企業家。
第一次跨界成功后,陳逸飛開始向影壇發展,剛開始只是小試牛刀,完成了自傳性質的《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沒想到電影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這給了他信心。
于是,陳逸飛全身心投入到電影事業里。
1995年,由他執導的電影《人約黃昏》上映。這部故事片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發生的感人愛情故事。
作為一部華語片,該片成功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參加影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此后,陳逸飛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簽——導演。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長期高強度工作,陳逸飛患上肝硬化。2002年陳逸飛準備拍攝電影《理發師》,次年突然發生了“理發師停拍”事件,有傳言他和某導演發生矛盾。
就這樣由于長期的積勞成疾以及事業上的打擊,2005年4月10日早上,陳逸飛在上海華山醫院與世長辭,年僅59歲。
最后用陳逸飛評價自己的一句話結束今日的文章:“我畫畫、拍電影、設計服裝,如今還辦起了媒體,有人問究竟該如何稱呼我,我說叫視覺藝術家吧?!?/strong>
馬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