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15年8月,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得難舍難分之時,列寧發表了題為《社會主義與戰爭》的小冊子。在這本小冊子中,列寧闡述了自己對這場戰爭的基本態度,并且譴責了那些高喊“保衛祖國”的機會主義者。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曾說:“戰爭是
1915年8月,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得難舍難分之時,列寧發表了題為《社會主義與戰爭》的小冊子。在這本小冊子中,列寧闡述了自己對這場戰爭的基本態度,并且譴責了那些高喊“保衛祖國”的機會主義者。
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曾說:“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列寧高度贊揚這句至理名言,他寫道:
“馬克思主義者始終把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戰爭的意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從這個觀點出發來考察各種戰爭的。”
把戰爭視為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并且把政治目的具體化為經濟利益,這樣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而從經濟基礎來考察上層建筑、意識形態,正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竟是怎樣的戰爭?
在一戰爆發之時,各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德國人聲稱自己的安全受到俄國的危險,俄國人則指責德國人擠壓自己的生存空間,仿佛戰爭只是出于各民族團體之間矛盾,而與階級利益無關。
實際上,在廣大俄國農民看來,沙皇及其官吏并不比德國人更善良些;俄國的地主也并不比歐美資本家更慈善。俄國內部充滿著各種階級矛盾,在1905年就發生了革命,雖然起義被鎮壓,羅曼諾夫王朝得以繼續存在,但俄國內部的階級斗爭已日益白熱化。這是當時的國內政治。
在國際方面,1876年到1914年,英、俄、法、德、日、美六大國集體瓜分世界。這六大國的統治階級又都是大資產階級,他們為了爭奪世界市場與殖民地而互相斗爭。六大國共同奴役著五億以上的殖民地人口,而作為新興大國,德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尤其尖銳。當德國人為了搶奪更多殖民地而入侵比利時的時候,英法資產階級就說出漂亮話,聲稱自己為了保護比利時人的自由而戰,實際上他們只是為了搶奪更多殖民地而已。那時人們都幻想和平,認為只要英法把部分殖民地“公平合理地”讓給德國,就可以避免掉戰爭,可以能過上安穩的日子。然而,階級不可調和,各國資產階級間最終還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戰。這又是當時的國際政治。
因此,一戰只是20世紀初世界政治局勢的延續。為了爭奪殖民地,各大國互相開戰,而為了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外部,沙皇也開動戰車,把無數的強壯送往沙場,并向他們宣傳“保衛祖國”的口號。對此,列寧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理論,他說:
“社會黨人決不應該幫助一個較年輕較強壯的強盜(德國)去搶劫一個較老的吃得過多的強盜。社會黨人應當利用這些強盜間的斗爭,以便把他們一齊打倒?!?/p>
無論德國資產階級獲勝還是沙皇獲勝,俄國老百姓的生活始終不能得到改善,受到的壓迫也不會變得更輕,所謂的“保衛祖國”不過是“保衛沙皇”罷了。
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
認為所有戰爭都是野蠻的,不存在正義戰爭,這是愚蠢的觀點。如果說侵略性的戰爭是野蠻的, 那么防衛性的戰爭就是正義的,這是其一。當一國侵略別國時,被侵略的一方有權采取防衛,這是人類的共識。
其二,如果說推動歷史進步的戰爭是正義,那么阻礙人類發展的戰爭就是非正義的。從1789年到1871年,資產階級是進步的階級,他們發動英國內戰、美國獨立戰爭以及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封建制度,使人類社會大踏步發展;雖然這些戰爭中會存在野蠻與屠殺,但整個戰爭于人類進步有益,故而是進步的戰爭。而沙皇作為“歐洲憲兵”,屢次出兵干預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積極維護封建制度,阻礙各國的發展,使這些國家的人民長期處于被本國統治者奴役狀態,這就是非正義的戰爭。
列寧說在法國的歷次革命戰爭中,法國人雖然掠奪、侵占過他國的土地,但是這絲毫沒有改變這些戰爭的根本歷史意義,因為拿破侖向歐洲各地輸出革命,打倒了中世紀的王侯。所以即使法軍侵入耶拿,導致黑格爾奔波避禍,但他仍然贊揚拿破侖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而普希金在自己的詩歌中也常常歌頌拿破侖是大英雄,雖然他侵略了俄國,但他比殘暴專制的沙皇要進步得多。
其三,戰爭的正義性與攻防并無必然關系。對此,列寧舉例說:
“假如明天摩洛哥向法國宣戰,印度向英國宣戰,波斯或中國向俄國宣戰,等等,那末不管誰先進攻,這些戰爭都是‘正義的’、‘防御的’戰爭?!?/p>
因為在當時,這些弱小的民族都處在大國的奴役之下。當他們為了尋求自身的解放而主動向大國發起進攻時,不能簡單地視為侵略。如果俄國人威武著大棒,整天恐嚇弱小的波蘭,我們卻站在俄國的一邊,那就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了。
俄國為什么要參加一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狂熱的愛國情緒甚至令普列漢諾夫都被沖昏了頭腦。馬克思曾呼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向各國資產階級發起進攻。一向以馬克思主義自居的普列漢諾夫卻也高喊“保衛祖國”的口號,積極響應沙俄的宣傳。
對此,列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指出“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象在俄國那樣,國內的大多數居民是受壓迫的?!倍韲幸粌|七千萬的居民,其中有一億左右是剛被解放出土地的農奴和工人,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卻要被沙俄政府一批又一批地運往戰場、充當炮灰。沙俄殘酷地壓迫其他民族,但它對本民族的居民會更溫和些嗎?完全沒有!
所以,列寧正確地說:“沙皇政府把戰爭看做轉移人們對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的注意和鎮壓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手段。”沙俄參加一戰根本就不是為了什么保衛國家安全,擴展民族生存空間,而是為了達到轉移國內矛盾,掠取國外殖民地的政治目的。
從社會沙文主義變成機會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宣告第二國際的破產,馬克思的國際主義原則完全被考茨基與普列漢諾夫的民族主義所取代。這些主張“保衛祖國”的人,說什么戰爭是為了保衛民族自由和生存權利,對此列寧稱這些人為“社會沙文主義。”
什么是“社會沙文主義”呢?列寧說:
“社會沙文主義是這樣一些人,他們或者為某一交戰國集團的政府和資產階級辯護和粉飾,或者象考茨基一樣,認為一切交戰國的社會黨人都有同樣的權利‘保衛祖國’?!?/p>
當各大國的資產階級發起世界大戰時,第二國際沒有教導各國的工人起來反對本國的統治階級,制止大戰;反而在“保衛祖國”的口號下,充當資產階級的尾巴,去屠殺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它一點也不“國際”,反而極端的“民族”。所以,列寧指出“社會沙文主義者的政策是用資產階級解放的觀點替戰爭辯護,主張‘保衛祖國’,投票贊成軍事撥款,參加內閣等等。這個政策是對社會主義的直接背叛。”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反對社會沙文主義方面作了很好的表率,他們是德國人。在普法戰爭初期,當拿破侖三世入侵德國領土的時候,馬克思與恩格斯揭示了他的野心,并說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具有進步性,法國不應該出兵干涉;而當法軍戰敗,普魯士反過來入侵法國時,馬克思和恩格斯絲立即斥責德國人,并揭穿俾斯麥的陰謀,絲毫不帶民族偏見,這種鮮明的態度呈現在《法蘭西內戰》一書中。
“社會沙文主義”就是機會主義的一種,因為它主張在戰爭的背景下,無產階級應與資產階級合作,共同“保衛祖國”,用階級合作來取代階級斗爭。他們說服工人幫助資產階級度過難關,贏得戰爭,然后繼續接受加班勞動的制度壓迫;列寧則主張,帝國主義戰爭使工人有機可乘,在戰爭期間,帝國主義最薄弱的鏈條已經逐漸顯露了出來,無產者應把握時機,“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推翻沙皇的封建統治,建立起全新的社會。
兩年之后,在1917年,俄國工人實現了列寧的理論,他們趁沙俄戰敗垂危之際,先后發起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