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陳主任,告訴您個好消息,我現在頭不疼了,降壓藥減量了,心臟也比原來舒服了,太感謝您了!”日前,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門診室里,75歲的沈阿婆欣喜地向疼痛科主任陳輝講述自己出院后的身體變化。
6年前,沈阿婆不幸罹患帶狀皰疹,病癥出現在對疼痛極其敏感的左側頭部。
因為疼痛,她常常睡不好,甚至整夜失眠。沒過多久,原本正常的血壓也開始逐漸升高,進而出現心慌、胸悶等癥狀。
沈阿婆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伴陪著她四處求醫,藥也越吃越多。有一次,她突然感到胸口非常不適,趕到急診室一檢查,心臟出了問題,需要安置心臟起搏器。家人一商量,就選擇安裝最先進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沈阿婆心臟的問題暫時穩定了,但頭部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依舊還在。老伴聽說四院疼痛科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有辦法,兩位老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掛了陳輝的專家門診。
陳輝耐心聽完阿婆講述6年的治療經過,又詢問了幾個疼痛發作時的細節問題,還仔細做了局部體格檢查。
“阿婆當初的帶狀皰疹生在了頭部,加上自身有糖尿病,導致疼痛遷延不愈,形成后遺神經痛。這在當今,仍是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目前尚沒有特效藥物或治療方法。”陳輝說,不過這也并非給沈阿婆判了“死刑”。
多年來,四院疼痛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幾乎每位患者的疼痛都存在兩種成分,一種是神經被破壞后的自發性神經痛,另一種是神經受到粘連、卡壓而產生的誘發性神經痛。
前者由于神經細胞已經‘死亡’或發生了很大變化,病情幾乎是不可逆的;但后者可以經過極微創的神經松解手術,‘解放’受壓迫的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從而明顯改善疼痛癥狀。
“因此,并非每位患者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都是不可戰勝的,在‘破除壓迫、解放神經’理念指引下,我們治好了不少后遺痛很多年的患者。”陳輝進一步解釋,沈阿婆疼痛大部分源于神經受壓因素,可以通過神經松解手術而獲益。但她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內還植入起搏器,治療風險比普通人要大。
后來,陳輝醫療團隊運用雙極射頻技術為沈阿婆做了神經松解手術,不到半小時,手術圓滿完成。此后,沈阿婆按照疼痛專科護士宣教指導認真地進行術后康復訓練,術后恢復良好。
在臨床上,因為持續、劇烈的疼痛而導致患者出現高血壓、高血糖、心律不齊、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甚至焦慮抑郁的患者非常多,嚴重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陳輝表示,對待疼痛“忍一忍、熬一熬,拖到最后再去看”的想法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因為在這種忍熬的過程中,還可能誘發身體多系統多器官的病變,對健康的傷害無疑也會成倍增加。與治療其他疾病一樣,對疼痛也要做到“早重視、早診斷、早治療”。
作者:李晨琰 蔣駿 肖鑫
編輯:顧軍
圖源:文匯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