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吃火鍋的時候,除了各種肉、海鮮和青菜,很多人還習慣點一份粉皮,因為它不僅很容易吸收湯汁的美味,Q彈的口感更是不可抵擋。
然而前不久,陜西漢中的火鍋調料老板加超標明礬終身禁業(yè)事件讓很多粉皮涼皮愛好者學到了新知識,原來添加明礬能讓生產(chǎn)的涼皮、粉皮狀態(tài)維持的更長久,口感更筋道。
目前,該火鍋調料作坊老板被判獲刑6個月,負責人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工作,生產(chǎn)許可證也被吊銷。
▲微博截圖
說到明礬,很多人只是知道這東西不好,甚至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非法添加物”,并不了解它的作用以及過量添加的危害,那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它的底細!
01
明礬是啥?
膨松劑
首先要說明的是,明礬不是絕對不可以添加在食物中的,而且某些食物確實可以通過添加明礬來改善其品質。有研究表明:添加明礬與不添加明礬的粉絲質量差異很大,只要在粉絲中添加0.3%的明礬就可以改善粉絲斷裂的狀況,添加0.4%就可以讓甘薯粉的質量達到最佳。[1]
明礬的學名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含有金屬鋁。正常情況下明礬是可以作為膨松劑添加到食品中的,但是需要符合《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中的規(guī)定才行。
標準中規(guī)定明礬可以添加到豆類制品、面糊、油炸面制品、蝦味片、烘烤食品中,并且鋁的殘留量要≤100mg/kg;明礬還可以加到腌制海蜇中,鋁的殘留量要≤500mg/kg。[2]
▲圖片來源:GB2760-2014
這家火鍋調料作坊,是將明礬加到了粉絲粉皮中, GB2760-2014中也提到了如果是在粉絲和粉條中使用明礬,那么鋁的殘留量要控制在≤200mg/kg。[2]
也就是說,明礬屬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如果過量添加,導致鋁的殘留量較高就會危害人體健康。
02
過量明礬有啥危害?
主要危害骨骼和神經(jīng)
那么,食物中鋁的殘留超過多少,對健康會產(chǎn)生影響呢?
JECFA(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 /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為2毫克/公斤體重。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那么每周吃進去120毫克鋁不會導致鋁的蓄積,也不會危害健康。
過量食用明礬會導致食物中金屬鋁殘留超標,過量的鋁進入身體后不易被排出,會在人體蓄積,從而產(chǎn)生危害。
目前,還沒有關于鋁的急性中毒事件,但是它的殘留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慢性損害——人體中鋁過量的危害主要體現(xiàn)在影響骨骼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健康,比如引起骨質疏松、骨軟化病、高鋁血癥,也可能會影響生殖系統(tǒng)的健康。[3]
鋁屬于一種神經(jīng)毒素,與大腦有很好的親和力,食用過量容易在大腦內蓄積,危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3]。有的人可能聽說過這樣的傳言——吃含鋁的食物易得老年癡呆。
的確,有一些文獻給出了可能會有影響的結論,不過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 2008 年7月發(fā)表看法,對膳食中的鋁進行風險評估顯示:基于現(xiàn)有的證據(jù),不認為從食物中攝入的鋁會有導致老年人患癡呆的風險[4]。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 / 世界衛(wèi)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JECFA)在 2006年和2011年進行的評估,也都認為目前的研究不能得出鋁會導致老年癡呆的結論。
也就是說含鋁食品和老年癡呆之間的關系,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結論。
不過,過量鋁的攝入對于兒童健康的損害還是有明確結論的:會導致兒童的運動和學習能力下降,影響智力發(fā)育[3]。特別是對于愛吃膨化食品的孩子,更需要注意控制量。
03
避免鋁攝入
我們該怎么做?
① 除了粉皮、涼皮以外,一些油條、油餅、烘烤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可能有含鋁添加劑,這類食物建議盡量少吃,注意食不過量才能降低風險。
② 在選購包裝食品的時候,要仔細看看配料表,盡量選擇沒有含鋁添加劑的食品。
③ 也要盡量減少鋁制器具、鋁箔的使用,使用時應避免盛裝酸性食物,比如番茄、醋等,避免鋁元素析出危害健康。
總結一下:
參考文獻:
[1]楊書珍, 于康寧, 黃啟星,等. 明礬替代物對甘薯粉絲品質的影響[J]. 中國糧油學報, 2009, 24(010):54-58.
[2]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3]高琦, 苗萱, 焦志平,等. 鋁元素對兒童健康危害的探討[C]// 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 2006.12.
[4]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風險評估研究,第三十五號報告書. 食物中鋁的含量.http://www.cfs.gov.hk/s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a_01_06_ra35.html.
作者 | 薛慶鑫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會員 注冊營養(yǎng)技師 健康管理師 公共營養(yǎng)師
審核 | 高 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 副研究員
本文首發(fā)于“科學辟謠平臺”
謠零零計劃圖文創(chuàng)作打卡挑戰(zhàn)活動
陳龍林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