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單元分析
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自然奧秘,科學技術”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和《千年夢圓在今朝》4篇課文組成。本單元以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的奧秘,科技的神奇,目的是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發熱愛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
單元重點
(1)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3篇課文中語句表達非常精妙,閱讀時,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比如《琥珀》,課后題中“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可以提出問題“課文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題中“默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并試著解決。”《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課后題也有“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和同學交流。”
(2)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要發明的東西。本單元安排了習作《我的奇思妙想》,要寫出你的發明的物品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功能,這項發明帶給你什么快樂。寫之前學會仿照課文提示列一下提綱。
5
琥 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也可稱作科學小品。作者柏吉爾用極其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的形成、發現的過程,評判了它在科學上的價值。由于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使本課較為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介紹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小讀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又有科學的說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課文。
作者介紹:
柏吉爾(1804-1882) 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烏拉波拉故事集》《活動》《愛的代價》等。
知識點
我會寫:
怒:怒吼 憤怒 發怒 怒發沖冠
吼:吼叫 狂吼 河東獅吼 吼聲震天
脂:脂肪 胭脂 脂粉 松脂
拭:拂拭 擦拭 拭淚 拭目以待
餐:午餐 西餐 聚餐 一日三餐
劃:劃動 劃開 劃船 劃算
晌:晌午 歇晌 晌覺 后晌 半晌
辣:毒辣 辣椒 火辣辣 心狠手辣
滲:滲出 滲透 滲流 滲水 滲色
掙:掙扎 垂死掙扎
番:番茄 番薯 番邦 三番五次
埋:掩埋 埋伏 埋沒 埋頭苦干
刷:沖刷 刷牙 刷鞋 刷鍋 刷子
測:推測 預測 測驗 變幻莫測
詳:詳細 詳情 安詳 不厭其詳
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試(考試)
多音字:
劃:huá劃船 huà計劃
掙:zhēng掙扎zhèng掙脫
扎:zhá掙扎 zhā扎針 zā包扎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近義詞:
柔嫩——嬌嫩 拂拭——擦拭
忽然——突然 照射——照耀
可怕——恐怖 猛烈——劇烈
快活——快樂 仔細——認真
仍舊——仍然 推測——推斷
反義詞:
高大——矮小 斷絕——恢復
快活——難過 少見——常見
黏稠——稀薄 詳細——簡略
理解詞語:
【颯颯】形容風雨聲。
【柔嫩】軟而嫩。
【松脂】松樹等樹干上滲出的膠狀液體,主要由松香和松節油組成。
【拂拭】撣掉或擦掉(塵土)。
【掙扎】用力支撐。
【逼近】靠近;接近。
【生機】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黏稠】又黏又稠。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詳細】周密完備。
【前俯后仰】形容身體前后晃動(多指大笑時)。
詞語搭配:
(暖暖)地照著 (古老)的森林
(澎湃)的波濤 (透明)的琥珀
課內詞語:
怒吼 松脂 拂拭 美餐 劃動
晌午 滲出 掙扎 沖刷 推測
詳細 灰塵 淹沒 斷絕 情形
熱辣辣 成千上萬
句子解析:
1、忽然,有個蜘蛛慢慢爬過來,想把那只蒼蠅當作—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劃動”“沿著”“爬”寫出了蜘蛛的動作,這些動作的詞表現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蒼蠅當作一頓美餐,同時交代了它們為什么離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動了故事的發展,這也是后面。
2、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黃色的淚珠”,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既寫出了松脂的特點,又表達了作者對兩只小蟲的惋惜,甚至連老松樹都留下了眼淚。
3、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這句話說明過了很長時間,這是形成琥珀的一個必要條件。
問題歸納:
一、琥珀有什么特點?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變而成的透明化石,這塊琥珀里躺著“蒼蠅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備條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樹;2.炎熱夏天正晌午,有熱辣辣的太陽;3.形成一個松脂球;4.要經過漫長的地殼運動。
三、前6個自然段有幾處描寫太陽,各是怎樣描寫的,氣溫的變化體現在哪幾個詞上?
答:共有3處:①太陽暖暖地照著;②太陽照得火熱;③晌午的太陽熱辣辣的照射著整個樹林。
氣溫的變化是:“暖暖”“火熱”“熱辣辣”,表明天氣越來越熱,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鋪墊。
四、文章中哪些內容是真實的,哪些內容是推測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測出來的,琥珀的發現和樣子及其科學價值是真實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發現,一個“巧”字貫穿了始終,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發現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遠處有海;2.小蒼蠅落在老松樹上;3.蜘蛛剛好爬過來;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兩只小蟲包住;5.水把森林淹沒,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濤把琥珀卷到岸邊;7.孩子赤著腳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認識琥珀。
六、這塊琥珀的發現有什么科學價值?
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2):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假想了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8):寫琥珀的發現過程及人們從這塊琥珀中推測出的事情。
課文主題: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者根據一塊包裹著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的奇異的琥珀,用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一塊奇異的琥珀的形成和被發現的過程,以及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后習題答案:
一、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如“課文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產生疑問:
1、這兩只小蟲是怎樣進去的?
2、松脂從哪里來?
3、一小滴松脂不會同時包住兩個小動物,必須是一大滴,為什么會同時包住?
4、一滴松脂可以形成松脂球嗎?
5、這塊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6、透過琥珀能推測出什么?
7、松脂球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呢?
8、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如:透過琥珀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小東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可以想象它們兩個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又如:從它們“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可以猜測出它們如何拼命掙扎的情形。)
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
炎熱的晌午,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剛巧把蒼蠅和蜘蛛同時黏在了一塊,然后又一滴滴把兩只小蟲子層層裹住,形成一個松脂球。后來經過了很長時間,陸地下沉,海水漫上來淹沒了樹林,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經過幾千年的時間,變成了化石。
三、“推測”是什么意思?聯系琥珀形成的過程,說說推測的依據是什么吧!
1、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依據:這塊琥珀是由一顆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氣熱,因為只有太陽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樹上的厚厚的松脂曬化,才能不斷滴下松脂。)
2、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依據:兩只小蟲體積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蒼蠅兩只小蟲,因此推測它們是一齊被包住。)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學家的推測 | 推測的依據 |
約莫算來,總有幾千萬年了 | 由松脂變成松脂球,再變成化石,需要這么長時間。 |
太陽火辣辣地照著樹林。 | 必須是夏天,天氣很熱,松樹才能滲出松脂。 |
樹林里有高大的松樹。 | 如果不是大松樹,就不會滲出松脂。 |
還在很遠的地方怒吼著。 | 沒有海逼近樹林,就不能把松脂球埋在泥沙里,漁民的兒子在不可能在海灘上發現琥珀。 |
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起包在里頭了。 | 琥珀里躺著蒼蠅和蜘蛛。 |
6
飛向藍天的恐龍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后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作者介紹
徐星,男,祖籍江蘇,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動物學家。
知識點
我會寫
笨:笨重 笨拙 愚笨 笨手笨腳
鈍:遲鈍 鈍器 鈍角 拙嘴鈍舌
談:閑談 談話 奇談 談天說地
鴿:鴿子 信鴿 飛鴿 鴿籠
毫:毫米 分毫 絲毫 毫不費力
末:末期 末代 周末 末梢 本末倒置
描:描述 描繪 素描 輕描淡寫
隧:隧道 隧洞
態:形態 姿態 態度 千姿百態
噸:千噸 噸位 噸級
斤:公斤 斤兩 千斤 斤斤計較
膨:膨脹 膨大 膨化
肢:肢體 四肢 前肢 斷肢再植
翼:鳥翼 蟬翼 機翼 羽翼
辟:開辟 辟謠 精辟 開天辟地
形近字:
鈍(愚鈍)噸(噸位)
末(期末)未(未來)
斤(斤兩)斥(訓斥)
膨(膨脹)澎(澎湃)
肢(肢體)枝(樹枝)
辟(辟謠)僻(偏僻)
多音字:
卷:juàn試卷 juǎn席卷
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辟:pì開辟 bì復辟
近義詞:
五彩斑斕—五彩繽紛 輕盈—輕巧
后裔—后代 繁衍—繁殖
敏捷—靈敏 龐大—宏大 笨重—沉重
反義詞:
笨重—輕盈 兇猛—溫順
遲鈍—敏捷 龐大—微小
躲避—顯露 欣喜若狂——悲痛欲絕
理解詞語:
恐龍:古代爬行動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種類很多,大的長達30米,在中生代末期滅絕。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本文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五彩斑斕:形容色彩繁多亮麗。
親緣關系:血緣關系。如:你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系。
后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本文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欣喜若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形容太高興了。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演化:演變。本文指恐龍演變鳥類。
繁衍:逐漸增多毋庸置疑:指無須懷疑,是鐵一樣的事實。
后裔:后代子孫。
點“睛”之筆: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
繁衍:逐漸增加擴大。
茹毛飲血:茹,吃。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天之驕子:本文指在天上值得驕傲,受寵愛的鳥類。驕,受寵愛的。
句子解析: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這句話中的“一支”“漫長”能不能去掉? 為什么?)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總領全文。“一支”指的是恐龍中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所以不能去掉。
2、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句話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英國的赫胥黎發現的事例,說明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恐龍與鳥類在骨骼結構方面的相似之處。
3、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這句話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將古生物學家們歷時百年的漫長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喻為“畫卷”。把在中國遼寧西部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的重大發現喻為“點睛之筆”,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遼寧西部的發現對古生物學研究的重大意義。
4、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這一歷史進程”指的是恐龍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長出羽毛、學會飛翔、演化為鳥類的漫長歷史過程。“希望”說明科學家還在繼續探索、搜集證據。“全面”說明這一歷史進程還沒能完全揭示。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課文主題: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再現了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龍飛向藍天、變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發現,又喚起人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問題歸納:
1、恐龍和鳥各有什么特點?
恐龍:兇猛、笨重、遲鈍、茹毛飲血;
鳥:行動敏捷、性情溫順、可愛
2、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的能力。
課后習題答案:
一、默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并試著解決。
1.恐龍與鳥兒有怎樣的關系?
2.恐龍與鳥類有什么相似之處?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假說?依據是什么?
3.恐龍飛向藍天有怎樣的演化過程? ……
二、假如你是一個解說員,會怎樣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越來越像鳥類;它們中的一些種類開始在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的恐龍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三、課文的不少句子表達準確,如”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希望”說明科學家還在繼續探索、搜集證據。“全面”說明這一歷史進程還沒能完全揭示。科學家們十分希望在現有資料與條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化石、更豐富的資料,力爭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將其演變的全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小練筆: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用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只有幾千克;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示例1:家養狗的種類有很多。根據生活習性、體型大小及用途等,可以分為獵狗、看護狗、工作狗、玩賞狗四大類。獵狗形體健碩結實,四肢靈活敏捷,嗅覺靈敏;看護狗與獵狗相比,野性不足,但忠實可靠;工作狗主要職能在于工作,具有特殊的技能,例如軍犬和警犬;玩賞狗大多體型較小,機靈神氣,會討主人歡心。
示例2:螞蟻經過進化,有些螞蟻還保持著原有的黑色,有些螞蟻則變成了黑紅色,有些螞蟻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幾倍,有些螞蟻則小巧玲瓏,十分招人喜愛,有些螞蟻變成了掠奪者,成為了人類的敵人,有些螞蟻則變成了益蟲,成為了人類的好朋友。
7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旁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納米、納米技術的科普說明文,說明思路清晰,邏輯性強。作者以大膽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展示了納米技術在應用上的美妙前景。文章除了向我們介紹“納米”等科學術語外,在內容上更突出介紹納米的神奇,對此作家將納米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想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大批的舉例使枯燥的科學變得生動起來,讓我們看到了納米技術在應用上的前景,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作者介紹:
劉忠范,男,漢族,1962年10月生,吉林九臺人,2007年12月加入九三學社,1990年4月參加工作,研究生畢業(日本東京大學光電化學專業),工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知識點
我會寫:
納:納米 接納 容納 吐故納新
擁:擁有 擁抱 擁擠 蜂擁而至
箱:冰箱 信箱 郵箱 箱子
臭:除臭 臭氣 臭味 遺臭萬年
蔬:蔬菜 果蔬 時蔬 瓜果菜蔬
碳:低碳 碳酸 二氧化碳
鋼:鋼鐵 鋼筆 鋼琴 百煉成鋼
隱:隱蔽 隱藏 隱患 若隱若現
健:健康 強健 健身 健忘
康:健康 康樂 小康 康莊大道
胞:細胞 胞衣 胞兄 僑胞 同胞
疾:疾病 頑疾 疾馳 疾惡如仇
防:預防 防御 國防 防微杜漸
灶:灶臺 灶王 病灶 另起爐灶
需:需要 必需 軍需 各取所需
書寫指導:
“臭”上下結構,上面是個“自”下面是個“犬”,不要少寫“自”里的一橫和“犬”上的一點。
“蔬”上窄下寬,下面是“疏”,不要多寫橫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寫了撇折右邊的一點。
“健”左窄右寬,注意中間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圍結構,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筆分別是:點、提、撇、捺。
形近字:
蔬(蔬菜)疏(親疏)
鋼(鋼鐵)剛(剛才)
健(健康)建(建筑)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 xiù 乳臭未干
率:lǜ 概率 shuài 率領
近義詞:
特性——特征 神奇——奇妙
結實——牢固 靈敏——靈活
反義詞:
普通——特別 先進——落后
吸收——釋放 降低——增加
理解詞語:
【無能為力】用不上力量;沒有能力或能力達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質。
【造福】給人帶來幸福。
【殺菌】用日光、高溫、過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殺死病菌。
【預防】事先防備。
【病灶】機體上發生病變的部分。
【納米緩釋技術】這是一個納米技術的問題,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藥物)用納米材料包起來或直接做成納米材料,在一定環境下使它緩慢地釋放出來的技術。
【納米機器人】是機器人工程學的一種新興科技,納米機器人的研制屬于分子納米技術的范疇,它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制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微米:微米是長度單位。1微米相當于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
【直徑】是指通過一平面圖形或立體(如圓、圓錐截面、球、立方體)中心到邊上兩點間的距離。
【隱形戰機】通常是指在電磁、可見光、紅外、聲學等方面難以探測或跟蹤的戰斗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電磁隱形。
【雷達】測定目標位置的無線電裝置或系統。
課內詞語:
納米 擁有 冰箱 除臭 蔬菜 鋼鐵
隱形 健康 細胞 疾病 預防 病灶
需要 功能 材料 深刻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寫21世紀是納米的世紀。
第二部分(2~4):具體介紹什么是納米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應用。
第三部分(5):寫在不遠的將來,納米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課文主題:
這是一篇介紹納米、納米技術的文章。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科普了什么是納米技術,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納米技術的影子,以及納米技術對人們身體健康起到的作用,增進了我們對納米技術的了解,拉近了我們與科技的距離,培養了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問題歸納:
1、什么是納米技術?
是研究并利用1 納米到100 納米之間的物質的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學問。
2、納米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①利用納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納米涂層具有殺菌和防臭的功能,使食物和蔬菜保鮮時間變長。
②坐上“碳納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隱形戰機利用納米吸波材料把探測雷達波吸掉,使雷達根本看不見它。
3、作者是如何說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
作者為了說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舉了納米涂層、碳納米管、納米吸波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的例子來說明。
4、納米技術是怎樣讓人們更加健康的?
為了說明這一觀點,作者舉了三個例子:運用納米檢測技術早期檢測預防癌癥;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納米緩釋技術治病。
5、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了解納米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領會納米技術的神奇所在,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科學觀和創造能力。
課后習題答案:
一、朗讀課文,把文中的科學術語讀正確。讀了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交流。
除臭技術 微觀對象
納米緩釋技術 長度度量單位
納米自清潔技術 碳納米管
納米管儲氫氣 納米吸波技術
探測雷達波
問題示例:納米技術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神奇之處呢?什么是納米技術,它到底是一門什么學問?為什么說納米技術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深刻的變化?
二、“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選擇其中一句話,結合課文內容和查找的資料,說說你的理解。
示例:
1、將汽車的金屬部件換成納米材料,減輕車的重量,省油。
2、用納米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并且無公害。
3、納米技術就在我們的身邊。聽說過EPS嗎?就是汽車的汽油燃燒裝置。它是應用納米技術將汽油分子分割成納米為單位的質子保證充分燃燒。氣體燃燒完全,有助于動力提升,節約了能源,改善了環境。
4、納米雨衣傘是雨傘與雨衣的結合體。納米雨衣可由納米雨傘轉變而成,納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為納米雨衣能夠保證從頭到腳絕對不濕。因為納米材料,所以這雨傘能夠一甩即干,雨傘轉變為雨衣后,這雨衣也只需穿戴著輕輕一跳也即可全干。
5、利用極其靈敏的納米探測技術,可以實現疾病的早期檢測和預防。未來的納米機器人甚至可以通過血管直達病灶,殺死癌細胞。
6、生病的時候,需要吃藥。現在吃一次藥最多管一兩天,未來的納米釋放技術,能夠讓藥物效力緩慢地釋放出來,服一次藥可以管一周,甚至一個月。
選做題
如果讓你利用納米技術,你會把它運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發揮想象說一說。
示例:我從小害怕打針,我會把它運用到注射器上。納米針注射,打針再也不疼了。
8
千年夢圓在今朝
教材分析:
《千年夢圓在今朝》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知識點
多音字:
傳chuán傳奇zhuàn傳記
轉zhuǎn流轉zhuàn轉圈
著zhuó著陸zháo著火zhāo高著兒zhe看著
近義詞:
遨游——漫游 夢想——理想
奇妙——美妙 探索——摸索
鼓舞——鼓勵 莊重——莊嚴
寂寞——孤獨 遼闊——廣闊
振奮——激動 希望——期望
驕傲——自豪 宣告——宣布
反義詞:
成功——失敗 放棄——堅持
嶄新——陳舊 遼闊——狹窄
蜿蜒——筆直 清晰——模糊
理解詞語:
【九天攬月】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亮。
【鯤鵬】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也指鯤化成的大鵬鳥。
【先驅】走在前面引導(多虛用)。也指先驅者。
【實踐】人們有意識地從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活動。
【震撼】震動;搖撼。
【代價】泛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耗費的物質或精力。
【蒼穹】天空
【莊重】(言語、舉止)端莊穩重;不隨便;不輕浮。
【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蜿蜒】(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絢麗】燦爛美麗。
【著陸】(飛機等)從空中到達陸地。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詞語擴展:
AABC式:
勃勃生機 滔滔不絕
欣欣向榮 耿耿于懷
歷歷在目 循循善誘
亭亭玉立
句子解析:
1、數百年來,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在實現飛天夢的過程中,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段話承上啟下,一方面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夢想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說明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2、火箭宛若一條蜿蜒的巨龍,劃過一道絢麗的曲線,瞬間便消失在了蒼穹之中。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火箭比作巨龍,寫出了火箭升空的雄偉、壯觀場面。
3、航天員楊利偉在即將登機返回北京的時候,用三句話概括了他21小時的太空旅行:“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
這三句話是楊利偉對飛船的評價,也是對研制飛船的航天人的贊揚。說明“神舟五號”飛船是很安全、很穩定的,也說明我國的航天工作人員的水平很高。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簡要敘述了中華兒女為了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夢想所進行的不斷嘗試,重點描述了明代的萬戶所嘗試的人類首次火箭飛行。
第二部分(4~6):敘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呈現出的勃勃生機,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到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說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第三部分(7):寫月球探測工程取得成功,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嘗試和追求,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問題歸納:
1、“千年夢圓在今朝”指的是什么?
“千年夢圓在今朝”指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嫦娥工程”探月成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座里程碑。
2、千年的夢是怎么圓的?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夢想,進行著不斷的嘗試。明代的官員萬戶大膽嘗試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卻遭受失敗,盡管如此,人們并沒有放奔。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入太空,我國的飛天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為了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人們付出了艱苦的努力,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取得巨大成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月球探測技術的國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軟著陸,與“玉兔二號”順利互相拍攝,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座里程碑。
3、千年圓夢的意義是什么?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月球探測成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座里程碑,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