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目前的社會對于養老狀態這一塊是一個非常的關注的話題,而對于養老這一個問題,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有的人是從一開始就存錢讓自己老的時候以備不時之需,亦或有的是存的錢給兒女置辦彩禮錢,亦或者是存儲的錢,等到兒女需要時,一下子全部
前言:
目前的社會對于養老狀態這一塊是一個非常的關注的話題,而對于養老這一個問題,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
有的人是從一開始就存錢讓自己老的時候以備不時之需,亦或有的是存的錢給兒女置辦彩禮錢,亦或者是存儲的錢,等到兒女需要時,一下子全部給出一切積蓄。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養老金的處置的方式,王老太她每個月的退休金也不算多,2800元每個月,但她的處置方式就很特別,既不會平白無故給親朋好友,而已給自家兒子每一天的伙食費,為何說王老太的方式獨特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王老太太的自述:
我姓王,今年77歲了,目前獨居于三線城市的兩居室內,也是老伴留給我唯一的回憶和東西了,也是讓我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也不至于會麻煩我的三個兒女。
我的三個兒女目前都已成家立業了,自己各自獨立有著自己的房子和生活過自己的小家生活。不過還好房子都是在附近的小區,走路也就十來分鐘就到了,聯系也比較方便。
目前我的腿腳還是很利索的,因為以前也是干挺多活算是每天都在運動,所以現在的身體還是很健朗。 平時呢我就早餐就是自己一個人簡單解決一下,有時候自己下個面條吃或者是蒸上幾個小籠包吃,有時候自己懶的做就下去小區的早餐店吃碗粥亦或者是云吞面又或者是買杯豆漿加面包就解決了。
午餐是正餐就去兒子的家吃或者女兒的家吃,晚上就看情況安排,也不定時去兒女家吃上,但是我也不會白白吃他們的飯的,我去哪里什么時候去的我就給哪家記上伙食費,按照一頓30元的標準來給。當然我也不是去吃完一頓就給一頓飯錢的,因為這樣給人的感覺是跟去飯店吃飯沒什么兩樣。所以我每次吃完回去都用小本本記上,月底了都是統一給他們的。
兒女他們也是很孝順的,都說我過去吃飯就是多雙筷子的事也增加不了幾個錢,不用給錢,是我執意要每頓多少錢這樣給。畢竟我就這三娃,不給他們也帶不進棺材里面去的,都是一只腳快埋進土里的人了,留著兩個錢也沒什么很大的用處。
就算是平時頭疼發熱生點小毛病,去醫院或者診所看看,開個藥什么都都有社保報銷,也花不了幾個錢。要是有什么大病大難的也有兒女給買的什么意外保險,這些那些的報銷下來,自費這些也不會花太多的錢。
其實也不會有什么大病大難大災的,叫兒女不用浪費錢去買這些的,我的歲數已經擺在這里了,該體驗的人生也體驗夠了,人都會有老的時候,上天自有安排的,是兒女執意要買,也就是他們買后才告訴我的,我也就算了,不為難兒女因為這也是他們的一片孝心。
不過這樣每天我上兒女們加一頓,一個月1500元的伙食費給他們,我自己還剩點,足夠自己每日的日常開銷,自己一個老人也沒有什么其他大的開銷,生活簡單樸素,我也得覺得很愜意。
插播一點小魔女的感想:
有人就會說了:王老太太這樣的做法在很多的人眼里就是為了在家庭中尋找一點點的存在感。如果有心就會直接把存下來的錢分給子女就成了。這也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反正辛辛苦苦熬過來賺的錢不都是為了讓子女的生活更加幸福的嗎?始終是要給兒女的。
王老太太就不一樣了,之所以去兒女家吃飯堅持一定要按頓給錢,一是:為了自己吃的心安理得,不然去多了多多少少年輕的人都會是看不慣老人家的,時間久了就會給臉色看的,這樣誰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二是:王老太太不定每個月都平均地去兒子和女兒的家天數和吃飯的次數一樣的,所以才堅持每頓按照30元的標準給,這樣也不會出現哪個家里的人會出現心里不平衡的事情來。
結束語:
其實王老太太這樣的做法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養老的方式,不僅自己做得舒心自在,家人也可以有著自己的小家的生活。
當然兒女孝順父母本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不管父母是否有給伙食費作為子女都應有贍養的義務的。反過來父母有錢也是可以適當地幫助自己的兒女的發展也是無可厚非的;心態好,相互理解和相互扶持一個家才能更加和睦地發展更加的興旺發達。
各位小主覺得呢?
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