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錯了,我誠摯地向廣大消費者道歉,在接受檢查之后,我們一定整改到位,希望廣大消費者,相信我們,再給我們一次機會”。這是“腳踩酸菜”事件過后,插旗菜業董事長嚴欽武面對鏡頭的“誠摯道歉”。聽聞此話,很多消費者都被這位看似“老實本分”的菜企老板
“我錯了,我誠摯地向廣大消費者道歉,在接受檢查之后,我們一定整改到位,希望廣大消費者,相信我們,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這是“腳踩酸菜”事件過后,插旗菜業董事長嚴欽武面對鏡頭的“誠摯道歉”。聽聞此話,很多消費者都被這位看似“老實本分”的菜企老板打動,網絡上表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聲音也逐漸響起。
不過相信大家還不知道,這已經不是嚴欽武第一次犯錯誤了。從創業至今,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嚴欽武曾受到過相關部門的多次警告,卻始終知錯不改明知故犯,而這次之所以道歉也只是因為被央視直接曝光影響太過惡劣了而已。
一、農家少年
徐克輝作為華容縣“泡菜”行業的龍頭,放眼整個湖南省,能被他點名夸贊的同行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這其中就包括了當年的嚴欽武。
嚴欽武出身寒門,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在華容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樸實農民,他的父母也是一樣,一輩子都在田地里耕耘,沒什么學歷更沒什么文化。出生在這般家庭里,承繼祖業顯然是嚴欽武最好的選擇,不過嚴家二老卻不這么想。
兩位老人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始終堅持供嚴欽武上學,初中上完供高中,高中畢業供大學。而嚴欽武也沒有令他們失望,在家人的期盼下,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就業率不俗的專科大學。
別看只是專科,但在那個年代專科的權威性絲毫不輸于本科,尤其是對貧困家庭來說,考上專科更堪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當得知兒子考上大學后,嚴家人頓時感到既驕傲又欣慰,嚴父曾多次表示:
“兒啊,這次你可給老子我長臉了,今后你一定要有出息,再接再厲讓我們老嚴家也出出名。”
嚴老爹一語成讖,之后的嚴家的確是“出名”了,不止湖南省全中國的泡面愛好者都認識了嚴欽武。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這時的嚴欽武剛剛來到大學校園,而嚴家父母也本著“全家人寧愿不吃肉,也要供嚴欽武讀大學”的信念艱苦奮斗著。大學三年一晃而過,很快畢業后的嚴欽武便被學校分配到了一家棉花銷售廠工作。
誰家不用棉花,誰人不用棉花?因此拿到這份“鐵飯碗”的嚴欽武開心極了,他努力工作一邊積累銷售經驗,一邊期盼著今后能夠升職加薪。
2003年嚴欽武的愿望實現了,業績突出、對市場把控極佳的他果然被領導看中,領導不但準備大力培養他,甚至還有了將其提拔為工廠銷售一把手的念頭。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面對夢想成真的嚴欽武卻并沒有一絲興奮,他反倒是向廠領導提出了辭職,隨后孤身一人返回了家鄉。
得知兒子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嚴家父母險些氣暈了過去,他們焦急地詢問道:
“兒啊你這是要干嘛?你這一回來那幾年書不是白讀了?”
沒成想面對父母的質問,嚴欽武卻堅定地回答道:
“不白讀,我已經有了社會經驗,這次回來我準備自主創業大干一場,爹媽相信我不出幾年兒子就能發家致富....”
二、艱難的創業之路
嚴欽武選擇的創業方向正是酸菜的批量生產。眾所周知全國各地的酸菜種類有著很大不同,東北地區習慣用大白菜腌制酸菜,四川地區習慣用大葉青菜,而湖南地區則習慣使用當地的特產蔬菜——芥菜
這種用芥菜腌制而成的酸菜口味獨特,吃法也和其他地區的酸菜不同,不用燉也不用涮,只需要腌制過后洗凈切塊就能直接食用。芥菜酸菜的口感既清脆又酸爽,如果再拌入些辣椒油,一小碗芥菜酸菜當地人就能吃上兩大碗飯。
不過由于湖南當地幾乎所有人家都會制作芥菜酸菜,所以當地的芥菜“制造業”一直都是以小作坊形式運作的,一家一戶各自為戰從未出現過什么大型工廠統一生產。當然了,這也就是嚴欽武發現的天大的商機。
嚴欽武認為,芥菜酸菜如此美味一旦形成產業賣向全國各地,那么發家致富就指日可待了,也覺得靠著自己的銷售、交際能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整合全省的中小型作坊,使得自己成為酸菜行業的“寡頭”。
說干就干,嚴欽武當即找到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幾人一同成立了日后“鼎鼎大名”的插旗菜業有限公司,開始了他們制作、加工、售賣酸菜的創業之路。
可顯然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制作酸菜人人都會,口味也都相差無幾,嚴欽武等人難就難在了并購酸菜作坊的環節上。
嚴欽武挨家挨戶的跑,一家一家的介紹著自己的理想,以及整合酸菜行業的前景,然而這群小作坊農戶們卻并不買賬。其一他們沒文化沒那個頭腦,聽不懂嚴欽武到底在說什么;其二這群人一直本著小富即安的保守想法,不愿嘗試任何未知的事物冒一絲風險;其三一些規模較大的商戶半年賺的錢甚至比“插旗菜業”的注冊資金還要多,自己有能力賺錢為何還要寄人籬下呢?
因此在這些原因的左右下,一直過去了三個月插旗菜業的并購計劃都沒有開張,而這也就成了惡性循環,原先一些有意向的小商戶們一看沒人敢嘗試,態度也就隨之變成了觀望。這可愁壞了原本信心滿滿的嚴欽武,所幸就在這時兩個契機的到來拯救了他。
2003年年中,一位衣衫襤褸有些窘迫的中年人找到了嚴欽武,剛一見面他便十分緊張地詢問道:
“嚴總是嗎?聽說你們在并購酸菜加工廠,我想和貴公司合作,您看可以嗎?”
聽聞男人的話又看了看他的形象,嚴欽武立刻猜到了大體情況,他認為對方肯定是那種快經營不下去的小作坊,想要快速“套現”這才來上門拜訪。
嚴欽武猜的沒錯,男人隨即就說出了自己的情況以及目的,他表示自家孩子馬上要讀大學了,家里的生意不景氣沒錢供孩子上學,無奈之下這才想把小作坊賣給插旗菜業。
這可不是嚴欽武想要的,他一直以來秉承的發展路線都是先收購中小型工廠,再逐步令小作坊主動加入,只有這樣做才可以讓公司快速發展,才能最大的保障收益。
不過面對眼前這個和自己父親當年一樣,為了孩子到處求人的男人,拒絕的話他是怎么都說不出口的。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最終嚴欽武還是以較高的價格答應了對方的合作請求。
對于短期收益來說,這無疑是一樁賠錢的買賣,但令嚴欽武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無心插柳卻意外讓插旗菜業的并購計劃順利啟動了。有了并購的先例,各種小作坊紛紛找到了嚴欽武希望合作,使得插旗菜業旗下的加工廠瞬間擴張到了近二十家的龐大規模。
雖然嚴欽武的加工廠規模日漸擴張,可與湖南當地成百上千家不同規模的酸菜工坊相比,酸菜業的生產量占比顯然還是不夠看的,而無法占比超過百分之五十,嚴欽武的整合夢就不可能實現。
因此為了帶動全體酸菜生產戶走上集體致富的道路,嚴欽武便主動找到了當地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出面給予他一定的幫助。
聽聞嚴欽武的想法,合伙人們都覺得他是在癡人說夢,認為政府怎么可能會幫你一個中型企業宣傳。但嚴欽武卻顯得很有自信,他表示插旗鎮政府需要實現經濟上的突破,而自己一旦整合了當地的支柱型產業——芥菜酸菜市場,整個插旗鎮的經濟都會受益良多。
GDP上去了,插旗菜業也成為了酸菜產業的巨無霸,這完全就是一場雙贏地合作。
于是第二天一早,嚴欽武便信心滿滿地找到了鎮政府的工作人員,詢問起了合作事宜。起初由于不知道插旗菜業的具體情況,鎮政府并未全盤答應,只是表示觀察觀察再進行判斷。直到鎮政府了解了嚴欽武的理念、善良、能力過后,他們這才選擇了插手,不但開始向當地百姓普及并購的好處,還將插旗菜業的優勢通過最樸素易懂地話語表達了出來。
有了當地政府的幫助,果然農戶們開始一一松口,一些加工廠也隨之放棄了原先保守的想法,與插旗菜業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自此插旗菜業公司終于走上了正軌,在嚴欽武和其他股東的共同努力之下,三百多個腌制場地被快速建起,一系列先進的流水線被陸續引進,就連價格極高的真空包裝機器都被嚴欽武全套購置了下來。
就這樣,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插旗菜業便成功“壟斷”了當地的酸菜市場,不過與此同時嚴欽武卻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插旗酸菜的知名度太低了,在湖南及周邊省份還好,可其他省份卻根本不認這個牌子。
這和嚴欽武想將家鄉酸菜推廣到全世界的理念不符,因此他趕忙暫停了大規模的擴張計劃,轉而將大筆資金投入到了廣告、宣傳事業之中。
三、日子好了良心卻壞了
為了讓全國人民認識插旗菜業,嚴欽武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先是將插旗菜的品質提高數個規格,隨即又注冊了多個商標,包括華容道、海露、麗明等等,最后又斥巨資對這些旗下品牌進行宣傳包裝,這才終于令插旗菜業的知名度水漲船高。
名聲大了前來合作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包括一系列零食企業、榨菜企業、進出口商人紛紛上門拜訪,而這其中最令嚴欽武感到興奮的,就當屬知名食品企業康師傅拋出的橄欖枝了。
康師傅找嚴欽武做什么呢?原來這都是統一與康師傅之間的“商戰”惹的禍。2003年,在競爭中一直處于下風、始終被康師傅壓過一頭的“統一”,推出了一款備受國人喜愛的方便面——老壇酸菜牛肉面
濃郁的香味與酸爽的口感相結合,再加上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僅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便代替了“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在全國各地引發了速食愛好者們的搶購浪潮。這使得統一在方便面領域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一年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恐怖的三十五億之多。
看到老對手竟然有了抗衡自己的能力,康師傅終于坐不住了,于是為了趕超統一,他們就有了生產“康師傅酸菜牛肉面”的想法。恰逢此時插旗菜業的風頭正盛,康師傅自然不會放過這一雙贏的機會,所以從這時起直到2022年,康師傅與插旗菜業之間便開始了近二十年的鼎力合作。
合作的結果顯而易見,康師傅重新回到了巔峰,插旗菜業一躍成為了全國首屈一指的代生產加工私企,而嚴欽武也靠著這股東風徹底完成了蛻變,成為了人人羨慕的超級富翁。
不過也正是從這時起,嚴欽武變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原來那個善良到寧愿賠錢也要幫助老鄉的他,逐漸成為了不擇手段的“黑心老板”。
首先是2010年,由于生產過程偷工減料,腌制保存流程不達標,插旗菜業旗下一款名叫海露的酸菜制品中二氧化硫含量嚴重超標。二氧化硫危害極大,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不說,長期食用還會大大提高患癌的風險。
對此情況相信嚴欽武是略知一二的,可為了名聲、利益他卻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直到被群眾舉報,北京市工商局親自前來調查后,他這才一邊表示道歉一邊被迫下架了相關產品。
鑒于插旗菜業發生此情況是首次,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們并沒有對其嚴肅處理,只是口頭警告并罰款兩千元便沒有深究。然而令世人沒想到的是,2018年插旗菜業的酸菜竟然又出事了。
依舊是海露這個品牌,相關部門經過抽檢后發現,海露酸菜的防腐劑含量嚴重超標。由于是第二次出事,這次工商局對插旗菜業的處罰也提高了不少,為的就是希望嚴欽武能夠盡快整改,不要拿食品安全“開玩笑”。
可接二連三地警告卻并沒有喚醒嚴欽武的良知,不僅沒有,看著幾千幾萬元的低額處罰,他的心中反而產生了對相關法律的不屑。
為了降低成本嚴欽武將原先干凈整潔的工廠搞得又臟又亂,又把原先高品質的酸菜制作工藝換成了用腳踩、用土坑腌制,令人既憤慨又惡心。
不僅如此,就在2022年央視3.15的打假系列視頻中,插旗菜業還暴露出了更多的問題,例如穿著滿是污泥的拖鞋下坑踩菜、將煙灰、煙頭隨意丟在菜坑之中等等。
看著惡臭的生產現場,再看看碗中散發香氣的酸菜方便面,很多人甚至直接嘔吐了出來。
可既然央視的打假視頻是真的,那么在插旗菜業的宣傳片中,那些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那些衛生干凈的生產車間其實都是嚴欽武用來出口國外的酸菜加工廠,而央視報道的“土坑”才是留給國人的。
自從嚴欽武將手伸向海外市場后,他便意識到了國內外關于食品安全法律的不同。
國內發現違規情況頂多罰個幾千幾萬元,但國外就不同了,一次違規罰個十萬元都是小數目,如果情況嚴重的話,更是要面臨拒收、列入黑名單等等的嚴肅處罰。
所以為了“長久考慮”,嚴欽武便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嚴格按照國際標準打造了一處生產工廠;二是“掛羊頭賣狗肉”,將“土坑”生產的酸菜和出口工廠生產的酸菜混為一談,以次充好欺瞞經銷商。
就這樣,不明真相的商家、群眾們被嚴欽武的手段迷惑了多年,可以說若是沒有央視記者的冒險揭露,我們可能至今都不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東西。
食品安全無小事,因此插旗菜業和康師傅遭到懲罰、受到損失都是應該的,尤其是拿著國人當“小白鼠”卻將外國標準“奉為經典”的插旗菜業和嚴欽武本人,他們更是應該受到嚴肅的制裁。
道歉有用還要法律做什么?從一位立志建設家鄉的有志青年,到坑害國人的黑心老板,我們已經給過嚴欽武太多的機會,他的道歉早已失去了公信力,他面對鏡頭表現出的悔意也只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
所以最后也希望大家不要被嚴欽武精湛的“演技”迷惑,畢竟再一再二不再三,他的這出戲演的可不止一次兩次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你能原諒他嗎?不妨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