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何謂雞肋?但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典故。正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句可以理解為沒什么價值但又舍不得丟棄。事實上,在龐大的漁具消費市場,確實存在很多看似美好實則雞肋的漁具產品,入手后或放在家里吃灰,或于二手市場忍痛割愛,即便
何謂雞肋?但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典故。正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句可以理解為沒什么價值但又舍不得丟棄。
事實上,在龐大的漁具消費市場,確實存在很多看似美好實則雞肋的漁具產品,入手后或放在家里吃灰,或于二手市場忍痛割愛,即便是老釣手也不免上當。
那么本篇,咱們來聊聊那些年曾經走過的彎路,希望在您購買裝備之時能夠起到幫助。
1、 三層大竿包
竿包一直是釣魚人必備的基礎裝備之一,尤其是臺釣玩家,釣竿的保有量巨大,幾乎是人手一個或若干個。
初學臺釣時,我在僅有兩只釣竿的前提下即入手了一只三層的大竿包,沒想到居然爛到手里至今。
其主要原因還是重量過大,裸包自重約五公斤,再放入釣竿、釣傘以及其他配件,用了二次后便徹底沒了勇氣,而當年吸引我的正是其強大的收納性。
值得吐槽的是,竿包雖然帶有背負系統,但內部空間卻為上下貫通,背負時全部裝備會堆積于竿包底部,使用體驗極差。
也因此,后期我陸續購買的二個竿包均為單層設計,自重輕、易背負,實乃野釣最佳搭配。
2、42升大釣箱
初學者對置辦裝備總是非常的癡迷,剛吃了竿包的虧,轉身又掉進了另一個坑。經朋友介紹,在實體店入手了一款42升的“恒冠”釣箱。
老款產品確實又大又重,你很難理解拎著滿載的大釣箱徒步往返釣點的心情,500米的距離幾近崩潰。
毫無疑問,幾天后毅然選擇了折價退貨,同時又另購了一款21升的連球釣箱使用至今。
去年哥們八弟入手釣箱時,我曾好言相勸,“家在五樓、沒電梯、沒地下室,野釣出行不便,有必要買36升的釣箱嗎”?
3、激光炮夜釣燈
吃一塹長一智,走過數次彎路后,“輕量化”成了我衡量產品實用性的標準,只是在購買夜釣燈時又犯了難。
釣友之間最開心的就是交流裝備,結果便是裝備越買越多,或許是你的好友正好需要,而你卻只是捎帶腳。
哥們老葛喜歡夜釣,某天給我發來鏈接說新款的激光炮蓄電久、功率大、照明范圍廣,問我是否有興趣一起入手,可以獲取優惠。
于是反復查看資料,喜歡嗎?答案是肯定的,但較大的個體對于野釣來說確實攜帶不便,最后只好婉拒。
無奈老葛卻著了迷,不惜花重金入手,只是新鮮感過后便扔在家里當了擺設,現在想來仍懊惱不已。
4、長尺寸大物竿
作為普通釣友,我們真的需要一只長尺寸的大物竿嗎?這個問題已記不清被我吐槽了多少次。
去年五月,考慮到自己是一名釣魚領域的創作者,一只長尺寸的大物竿還是有必要入手的,畢竟誰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大物夢。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釣竿雖極為滿意,但后續的配件、線組、浮漂等裝備,為了服務大物竿幾乎更新了一遍。
更讓人懊惱的是,本地幾乎沒有像樣的資源?!反倒是運輸費用、釣費著實投入了不少空軍無數,最后淪為在竿架上吃灰。
那么對大物釣竿感興趣的釣友,我有幾點建議:一是應考慮所在地的大物資源;二是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三是要做好長期空軍的準備。
寫到最后
以上內容是個人的真實體驗!細心的釣友不難看出,以上產品的特點均是缺少便攜性、或實用性,這些對于野釣愛好者來說卻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在購買裝備時請一定要謹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Een-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