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千多年前,有個以算命為生的旅行家畫了一幅畫。畫上畫了21只梨,20只有柄,1只沒柄。實際上,唐朝歷史289年,共22位皇帝,顯然旅行家數錯了數。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沒數錯,因為這22個人里,有一個窩囊八叉的孩子(唐少帝)。唐朝的帝陵,大多數
一千多年前,有個以算命為生的旅行家畫了一幅畫。畫上畫了21只梨,20只有柄,1只沒柄。
實際上,唐朝歷史289年,共22位皇帝,顯然旅行家數錯了數。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沒數錯,因為這22個人里,有一個窩囊八叉的孩子(唐少帝)。
唐朝的帝陵,大多數都可以免費參觀。也有三個帝陵是收費的。
最著名、最能賺錢的唐朝帝陵景區,居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你猜到是哪個了嗎?
先理一下數字
唐朝的皇帝,除了追封的,總共是22個,即1高祖李淵、2太宗李世民、3高宗李治、4中宗李顯、5睿宗李旦、6武則天、7少帝李重茂、8玄宗李隆基、9肅宗李亨、10代宗李豫、11德宗李適、12順宗李誦、13憲宗李純、14穆宗李恒、15敬宗李湛、16文宗李昂、17武宗李炎、18宣宗李忱、19懿宗李漼、20僖宗李儇、21昭宗李曄、22哀皇帝李柷。
這其中,少帝李重茂是被韋皇后扶上皇位的傀儡。他繼位不足一月,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趕下皇位,不久就莫名死去,葬在武功西原,沒有帝陵。
昭宗李曄,先被朱溫協迫遷都洛陽,隨后被弒殺,葬在洛陽的和陵。
昭宗死后,李柷被朱溫立為皇帝,四年后被迫讓位給朱溫,再一年后被殺,以王禮葬在今山東菏澤定陶區。
除此之外的19位唐代帝王,均葬在關中。因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所以關中總共是18座帝陵,合稱為“唐十八陵”。
綜上所述,唐朝共19個帝陵,1個在洛陽,18個在陜西。
“假”帝陵
此外,有一些貨不真、價不實的唐朝帝陵,分別如下:
李暠被追封為興圣皇帝,其墓被稱為建世陵,位于甘肅酒泉市。有學者認為小土山墓就是建世陵;
李熙被追封為宣皇帝,墓稱建初陵,位于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境內。現在已被平掉,尚遺留一對石獅;
李天賜被追尊為光皇帝,墓稱啟運陵,與建初陵在一塊兒;
李虎被追尊為景皇帝,墓稱永康陵,在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永康陵現高7米,周長430米,尚存一些石刻;
李昺被追尊為元皇帝,墓稱興寧陵,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現存陵冢高5米,周長133米,陵前存石獅一對、石天?2對、石虎一對。
除了以上追封的皇帝以外,還有幾個特例:
武則天長子李弘(高宗第五子)在太子任上去世,死后被追封為“孝敬皇帝”,并以皇帝的禮儀下葬。這是一例早亡的太子被追謚為皇帝的奇葩事件。其陵稱恭陵,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緱氏鎮滹沱嶺上。此陵邊長約150米,高24米,現存石刻19件。
李隆基的大哥李憲,主動把太子之位讓出,去世后被追謚為“讓皇帝”,陪葬在橋陵,墓稱為惠陵,現存封土直徑30米,高約15米。
李隆基的長子李琮,被弟弟唐肅宗追尊為奉天皇帝,其墓也改稱齊陵,現因修鐵路被平;
唐肅宗第三子李倓,被唐代宗李豫追封為承天皇帝,改葬于順陵。順陵今無考。
“正宗”皇陵的旅游開發情況
1、唐高祖李淵的獻陵,位于陜西省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西。
李淵死后,李世民按照漢光武帝原陵的規格,給他爹修筑了獻陵。該景點免費。
2、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城西北二十余公里的九嵕山上,現為AAAA級旅游景區,門票35元。另外,昭陵博物館門票40元。
3、唐陵里,有一個比唐太宗的昭陵還要著名的皇陵,這就是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的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現為AAAA級景區,門票100元。
4、中宗李顯定陵,位于渭南市富平縣宮里鎮三鳳村北的鳳凰山,不收費。
5、唐睿宗李旦的橋陵,位于渭南市蒲城縣豐山。橋陵現為AAA級景區,門票40元。
6、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位于渭南市蒲城縣金栗山,不收費。
7、唐肅宗李亨的建陵,在咸陽市禮泉縣五將山,不收費。
8、唐代宗李豫的元陵,位于渭南帝富平縣檀山,不收費。
9、唐德宗李括的崇陵,位于咸陽市涇陽縣蔣路鄉嵯峨山,不收費。
10、唐順宗李誦的豐陵,位于渭南市富平縣曹村鄉陵前村,不收費。
11、唐憲宗李純的景陵,位于謂南市蒲城縣金幟山,不收費。
12、唐穆宗李恒的光陵,位于渭南市蒲城縣堯山,不收費。
13、唐敬宗李湛的莊陵,位于咸陽市三原縣陵前鄉柴家窯村,不收費。
14、唐文宗李昂的章陵,位于渭南市富平縣雷村鄉天乳山,不收費。
15、唐武宗李炎的端陵,位于咸陽市三原縣桃溝村,不收費。
16、唐宣宗李忱的貞陵,位于咸陽市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不收費。
17、唐懿宗李溫的簡陵,位于渭南市富平縣長青鄉紫金山,不收費。
18、唐僖宗李儇的靖陵,位于咸陽市乾縣南陵村,不收費。
19、唐昭宗李曄的和陵,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顧縣鎮曲家寨村內,與唐恭陵僅相距1.5公里。唐昭宗被朱溫弒殺,這個皇陵自然也上不了檔次,被當地群眾稱為“小冢”,還不如恭陵。
1974年,農民為擴大耕地,將陵丘夷為平地,陵前的石刻也大都散失。
20、唐哀帝李柷的溫陵,位于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當時以王禮下葬。后唐莊宗李存勖曾想把溫陵遷到長安,但沒能實現;后唐明宗以帝王的規格重修了李柷的墓。然而,現在的人們并沒有找到溫陵。
所以,唐朝帝陵里,作了旅游開發的,總共是三個,分別是太宗昭陵,高宗與武后乾陵、睿宗橋陵。
三個開發成景區的帝陵
一、昭陵
是中國所有皇陵里,陵園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個,占地達到200平方公里,陪葬墓180余座。
長孫皇后首先葬入九嵕山,名曰昭陵。唐太宗決定自己身后也葬在這里,隨后就開始大規模營建昭陵。
現在,昭陵的地面建筑已經全部毀壞,但余有許多狀況不一的石刻。著名的昭陵六駿,有四座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另兩座上世紀初被盜賣到了美國。
昭陵原來還有14國君長像,包括突厥諸可汗、吐蕃松贊干布等,現在缺損嚴重。
二、乾陵
乾陵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一陵兩帝,亙古未有!
乾陵規模宏大,陵園“周八十里”,仿照長安城的格局營建,有兩層城垣。乾陵因山為陵,玄宮位于梁山北峰。
此外,乾陵還有17個小型陪葬墓,多為近親宗室和功臣,最著名的是大將蘇定方、薛仁貴。
乾陵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唐代帝陵,也是唯一一個沒被盜過的陵墓。
黃巢曾動用40萬大軍來挖乾陵,但挖了一條深達40米的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于是悻悻作罷,至今其溝仍在。
五代時,軍閥溫韜再盜發掘帝陵,其它帝陵均被發掘,但挖到乾陵時,因天縱風雨,只得放棄。
民國時,軍閥孫連仲以挖戰壕為名,盜掘乾陵,但也沒能找到墓道口。
直到1958年,當地農民炸石頭時,意外發現了墓道口。考古人員對墓道進行了試掘,隨后挖掘計劃被周總理否決。
根據歷史記載和現場勘察,大多數專家認為乾陵是唯一未被盜掘的唐陵。
乾陵內有兩個著名的石碑。
述圣紀碑,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碑,由武則天親撰,中宗李顯書丹,高7.5米,重90噸。
無字碑,高7.5米,重98.8噸,與述圣紀碑相對。無字碑本沒有刻字,但歷史上有人多事,所以上面有多個時代的刻字,甚至有女真文。
此外,乾陵內還有大量石刻,包括61尊石人群像,兩個高大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10對石翁仲、8尊石獅。
三、橋陵
橋陵為唐睿宗李旦的陵墓。
李旦雖不算歷史名人,但該陵建于盛唐,且石刻保存良好,因此開發為收費景區。
李旦駕崩后,李隆基以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營建橋陵,并將蒲城縣改名為奉先縣。該陵原來有大量地面建筑,還設有官員30余人,陵戶400余人,且設有守陵士兵。
橋陵現存石刻53件,大小、藝術性均冠絕唐代陵墓。石刻包括華表、獨角獸、鴕鳥、馬、翁仲、獅等。
說說看,以上唐代帝陵,你參觀過幾個?
馬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