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加拿大鵝”走紅天冷了,又該買羽絨服了。除了波司登、森馬、太平鳥,年輕人最近迷上了一個新的羽絨服品牌——加拿大鵝(CanadaGoose)。這是一只很有背景,并且聽起來挺有范兒的鵝。1957,它創建于加拿大,原本是供給民警衛隊的軍用品牌,在
“加拿大鵝”走紅
天冷了,又該買羽絨服了。
除了波司登、森馬、太平鳥,年輕人最近迷上了一個新的羽絨服品牌——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這是一只很有背景,并且聽起來挺有范兒的鵝。
1957,它創建于加拿大,原本是供給民警衛隊的軍用品牌,在轉為民用之后,這只鵝迅速走紅全球。
走紅原因很簡單,一個是質量好,一個是會營銷。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北美洲最靠近北極的國家,常年有很大部分國土都是冰天雪地的。
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加拿大生產的羽絨服,保暖性必然相當好。這是品牌信任的基礎。
與此同時,這只鵝也確實爭氣,它的早期供給對象,除了在北極圈內巡邏的警察,還有南極科考隊員。
后來,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足球名將貝克漢姆、好萊塢明星等,都曾穿上這只鵝出現在公眾面前,免費為其帶貨。
特殊人群的背書,無疑給這只鵝送上了一枚又一枚的好評獎章。
此外,在市場營銷方面,這只鵝也相當在行。
除了屢屢出現各種全球大片當中,比如《007》《國家寶藏》《南極大冒險》,BBC紀錄片,它甚至還為《權力的游戲》《后天》等劇組制作御寒衣物。
于是這只鵝很快贏得了北美年輕人的歡迎,在紐約,上班族們幾乎人手一件加拿大鵝。
當然了,這只鵝并不便宜。900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6000元一件,遇上黑五打折,最便宜也需要5000多元,更貴的則要上萬元。
有意思的是,這只鵝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國人早就穿上了假加拿大鵝。
常熟“外貿村”的假貨生意經
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加拿大鵝的商機。
總之,2017年,馬云穿上了這只鵝。
2017年1月,馬云在美國會晤總統特朗普,當時他穿的正是一件墨綠色的加拿大鵝牌羽絨服。
當年12月,在杭州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云再次將這只鵝作為了逛街外套。
很快,這只鵝就成了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心頭好。
當時有一篇刷屏文章說,900多美元一件的“加拿大鵝”,在冬日的北京街頭幾乎人手一件。
有北京網友直接評論:加拿大鵝已經爛大街了,在通往西二旗的地鐵上,你可以在一個限定247人的車廂里至少看見6只鵝。
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彼時,這只鵝卻還沒有在中國開設一件門店,也沒有登錄中國任何一家電商網站。
除了代購,更多的加拿大鵝,其實來自溫州和常熟。
根據最近新京報“重案組37號”報道,在常熟“外貿村”,外觀完全一樣的三件加拿大鵝羽絨服,標價分別為650元、550元、245元。
老板說,每款衣服看似一樣,但是充絨量、面料和工藝都有差別。
不同質量的衣服,會分別賣給實體店、網店和微商。其中,便宜貨給微商和網店,質量好的送去實體店。
老板還表示,“650元價位的可以達到跟真品差不多的程度”,在實體店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賣出六七千元的價格。
河南的一家實體店從他家拿550元每件的羽絨服回去,在當地則能賣上1000元以上的價格。
很顯然,賣假貨,實在是一門暴利生意。
吊詭的假貨市場:愛者比恨者還多?
政治正確的說,賣假貨既不道德,同時也是違法的。
此前智叔曾經寫過一個案例,賣假貨獲利220萬,直接被罰款超1000萬,賠得是傾家蕩產。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假貨在消費者這邊卻相當有市場。
有博主發起過一項投票,正品太貴,你會選擇更便宜的高仿品替代嗎?結果,有將近90%的人都選擇了“高仿品”,也即是買假貨。
為什么?
最直接的原因,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
大家都知道,大牌的品牌溢價相當高,差不多的質量,看起來一樣的大牌,大家當然要做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這是人的本能。
而更曲折幽微的解釋,則在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人有五個需求層次,除了最基礎的生理需求,上面分別是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需求。
我相信,除了生理需求,絕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后四個需求到底有多大區別。
這就是問題所在。
我們的消費能力,要與自身的經濟水平相契合。舉個例子,假如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收入人群,按理他們分別可以購買奢侈品、優質品、合格品。
那么售價高昂、同時溢價也離譜的加拿大鵝們,顯然是為高收入人群準備的。
更露骨的說,奢侈品之所以要賣高得離譜的價格,其實就是一種幫助高收入人群彰顯自我的手段。
問題在于,不少中等收入人群,他們同樣認為自己“配得上”這樣的奢侈品。經濟實力不足怎么辦?假貨就成了最佳選擇。
這正是無數假貨橫行市場的需求所在。
智叔想說的是,奢侈品本身就是專為“有錢人”創造出來裝點門面的玩具。
真正的有錢人,大多都將精力集中于人的最高需求,也即是自我實現,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財富對于他們來說,是事業成功之后的附加品。
穿背心拖鞋或者奢侈品,對于他們來說并沒有太大差別。
反觀無數的“中產人士”,有點錢,錢又不夠多,因為忙著標榜自我,于是最容易陷入奢侈品牌們打造的消費陷阱:“你穿什么,你就是什么”,“不買奢侈品,你就是loser一個”。
于是最終,遠在異國的加拿大鵝,近在家門口的常熟“外貿村”,都向這群韭菜舉起了鐮刀。
作者:智叔
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