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過去一年,東莞公立醫院日子到底過得怎么樣?日前,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公布了2018年40家公立醫院財務信息情況,去年東莞40家公立醫院總計主要收入為149.41億元,其中醫療收入為137.06億元,結余為6767.18萬元。40家公立醫院中有1
過去一年,東莞公立醫院日子到底過得怎么樣?日前,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公布了2018年40家公立醫院財務信息情況,去年東莞40家公立醫院總計主要收入為149.41億元,其中醫療收入為137.06億元,結余為6767.18萬元。40家公立醫院中有13家醫院存在虧損,均為區域中心醫院及鎮街醫院,不過這一數據相比2017年減少了6家,這也得益于近兩年鎮街醫院的積極轉型。
?
公立醫院生存現狀與醫療服務質量也息息相關。公立醫院“賬本”數據顯示,40家公立醫院門診次均醫藥費用為181.86元,住院人均費用為8986.94元。其中,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以325.64元位居門診次均費用首位;而虎門中醫院門診看病費用是最便宜的,為118.63元。
醫院營收
40家公立醫院醫療總收入137.06億元
2018年40家公立醫院財務信息包括了每家醫院的主要收入、醫療收入、主要支出、結余、門診次均醫藥費用、住院人均醫藥費用,以及主要病種例均費用。
東莞公立醫院的運行現狀,可從醫院收支信息中窺見一二。在2018年,東莞40家公立醫院總計主要收入為149.41億元,相比2017年收入增長了15.46億元。在主要收入中,除了財政撥款等收入外,占比最大的收入為醫療收入。去年40家公立醫院醫療總收入為137.06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10.98億元。這也代表著去年患者在東莞40家公立醫院看病的花費。
?
從40家醫院曬出的具體“賬本”來看,東莞市人民醫院的總計主要收入最多,為29.2383億元,其中醫療收入為27.2732億元,相比于2017年分別增長了3.0648億元、2.107億元。東莞市中醫院以總計主要收入10.0721億元排名第二,其中,醫療總收入為9.2466億元;濱海灣中心醫院(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以總計主要收入9.3673億元排名第三,其中醫療總收入為9.017億元。
受到服務人口、鎮街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東莞各大鎮街醫院的收入也差距較大。32家鎮街公立醫院中,洪梅醫院以總計主要收入3174萬元排在全市公立醫院最后一位。隨后是望牛墩醫院、虎門中醫院,總計主要收入分別是6682.64萬元、1.021億元。
虧損醫院數量減少至13個,萬江醫院虧最多
在很多市民心中,公立醫院都是“只賺不虧”,但實際上情況卻大相徑庭。從2018年40家公立醫院的“賬本”來看,去年全市公立醫院總結余為6767.18萬元。40家公立醫院中,有13家公立醫院結余是負數,意味著虧損。
從結余來看,東莞市婦幼保健院以2759.02萬元位居首位,隨后是市第七人民醫院以2084.88萬元排名第二位,市第八人民醫院以1954.88萬元排名第三位。
而在“虧損”陣營中,萬江醫院虧損最多。該醫院去年總計主要收入為1.1983億元,但總支出為1.3445億元,因此虧損了1462.63萬元。虎門醫院、洪梅醫院緊隨其后,分別虧損為1416.32萬元、794.51萬元。而水鄉中心醫院(麻涌醫院)則虧損最少,為37.52萬元。
不過,記者對比發現,虧損醫院隊伍中,也不乏區域中心醫院以及鎮街醫院“第一梯隊”成員。比如東南部中心醫院(塘廈醫院)總計主要收入為4.1043億元排名第10位,但是,總支出超過收入為4.1308億元,因此虧損265萬元。
?
實際上,鎮街醫院虧損背后也反應了其正在遭遇的生存困境。近年來,鎮街公立醫院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服務能力薄弱、醫療資源閑置等突出問題,不少鎮街醫院發展舉步維艱。今年9月,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在接受采訪時就坦言,有1/3鎮街存在虧損。迫于生存難題,東莞鎮街醫院在近兩年也紛紛迎來了轉型潮,積極加強專科特色,改善醫療服務水平。
而這種轉型探索也已初具成效。去年東莞13家虧損的公立醫院均來自鎮街公立醫院以及今年正式轉型為市屬區域中心醫院的鎮街醫院,但這一數字對比2017年的19家醫院虧損已明顯減少。
醫療價格
門診次均醫藥費用:七院最高,企石醫院漲幅最大
對于患者來說,最關心的還是醫療服務價格。2018年40家公立醫院“賬本”顯示,醫院門診次均醫藥費用為181.86元。其中,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東莞市第六人民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位居前三位,分別是325.64元、298.03元、285.56元。這三家醫院也是2017年門診次均醫藥費的前三甲,不過,費用同比均有所上漲。
這三家醫院中,前兩位是精神病專科醫院以及慢性病專科醫院,門診次均費用較高與門診患者類別有關,專科醫院門診多為常年需要吃藥患者,藥費占比較大。而東莞市人民醫院則是公立醫院中門診次均費用最貴的醫院,這一定程度上也與醫院接診患者中重病、疑難病占比較大、花費較多有關。
門診花費較低的主要集中在鎮街醫院。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門診次均費用后10位的醫院,費用集中在156元以下。石排醫院、道滘醫院、虎門中醫院是門診看病花費最低的三家醫院,分別是139.88元、118.9元、118.63元。
?
從門診次均醫藥費用增幅來看,企石醫院、茶山醫院增幅較大,分別增長27.82%、20.77%;其次南城醫院、洪梅醫院、謝崗醫院增幅均在10%以上。另外,門診次均醫藥費用有所下降的僅東莞市中醫院、莞城醫院、萬江醫院、塘廈醫院四家,其中東莞市中醫院以8.82%位居降幅首位。
住院人均醫藥費用:黃江醫院最少,七院降幅最大
住院人均醫藥費用也是反映當前醫療服務價格水平的一個關鍵指標。“賬本”信息顯示,40家公立醫院人均費用為8986.937元。其中,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市中醫院住院花費最高,分別是25521.43元、16257.96元、16025.29元。這三家醫院同樣是2017年的住院人均花費前三位,費用同比也均出現了上漲。比如2017年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住院人均費用為21953.82元,今年同比上漲了3567.61元。
住院人均費用后10位的醫院,住院花費集中在7200元以下。樟木頭醫院、洪梅醫院、黃江醫院住院人均花費最低,分別是6556.19元、6508.63元、6508.12元。
從40家公立醫院住院人均費用的漲幅來看,中堂醫院漲幅最大,為20.26%;其次是南城醫院15.91%、麻涌醫院14.5%。數據可見,從2017年到2018年,南城醫院住院花費跨越較大,2017年南城醫院是住院花費最少的第三位,而今年花費最少后10位已不見南城醫院蹤影。這與南城醫院近年來大力發展專科特色,轉型肝膽專科醫院有一定關系,無論從患者住院數量還是接受危重疑難患者占比上,都有明顯提升。
去年,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東莞市第六人民醫院、虎門中醫院、洪梅醫院、長安醫院共5家醫院住院人均花費出現了下降。其中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降幅最大,為30.87%;其次是東莞市第六人民醫院,為18.05%。
主要病種例均費用:治療急性闌尾炎、乳腺癌、結腸癌市中醫院最貴
同一種病,在東莞各家公立醫院到底是如何收費的?有了價格比較,患者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醫院。
此次公布的財務信息中也對各醫院主要病種例均費用進行了統計。這次公布的“主要病種”共10種,包括: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計劃性剖宮產、結節性甲狀腺腫、腹股溝疝、腭裂、乳腺癌、股骨頸骨折、支氣管肺癌、結腸癌和老年性白內障。
以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為例,去年40家公立醫院中,東莞市第六人民醫院、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這兩家專科醫院以及東坑醫院沒有開展此手術,其余38家醫院均有涉獵。這其中,東莞市中醫院花費最貴15540.34元,花費最少的是洪梅醫院3600.28元。
計劃性剖宮產也是常見手術,在40家公立醫院中,東莞市中醫院花費最多11119.81元,花費最少的是洪梅醫院6202.9元。
目前,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發病率已位居男女惡性腫瘤發病的前列,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不過,東莞公立醫院中僅有部分醫院能開展相關手術。
大概只有25家公立醫院去年開展了這三大惡性腫瘤的手術,其中肺癌花費最多的是厚街醫院77287.27元,花費最少的是黃江醫院4624元;乳腺癌花費最多的是東莞市中醫院的36940.27元,花費最少的是虎門醫院的20831元;結腸癌花費最多的是東莞市中醫院80834.68元,花費最少的是濱海灣中心醫院的44095.07元。
高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