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0月份開始,菜價就開始了走高,且一直持續到11月初。此次走高,主因是市場處在“真空期”,北方產量降低,南方秋菜還沒集中上市,進而誘使行情走高。不過隨著大棚蔬菜的逐步上市,再加上南方蔬菜北運,使得菜價開始走低,市場明顯下跌2-3元/斤。但受
10月份開始,菜價就開始了走高,且一直持續到11月初。此次走高,主因是市場處在“真空期”,北方產量降低,南方秋菜還沒集中上市,進而誘使行情走高。
不過隨著大棚蔬菜的逐步上市,再加上南方蔬菜北運,使得菜價開始走低,市場明顯下跌2-3元/斤。但受新一輪寒潮影響,部分葉菜類價格再迎走高。只是,市場盡管依舊處在高位,可產地已大幅度走跌,這是咋回事?消費真的要自由了?
01、豌豆尖走跌
豌豆尖吃起來細膩軟糯,配上火鍋再合適不過,因此每年冬季開始,市場上的需求就會加大,其市場價也常常賣到10-15元左右。在10月份時,豌豆尖就漲至15-16元高價,近期即便價格走低,但依舊在10-12元一斤。
只是,市場盡管賣出了高價,可產地行情可不盡人意。在10月份時,其產地3.5元/斤,不過如今已跌至2元,如果是在偏遠農村地區,更是被壓到1-1.5元/斤,這樣的行情,菜農根本賺不到多少錢。
畢竟,豌豆尖不同于豌豆,它需要在青嫩時食用,畝產通常在300斤左右,看似一畝地可賣出5000元左右,但其人工成本高,需要一點點采摘下來,這樣一來菜農一畝地賺上2000元就已很難得了。
至于為何產地價格低,說到底還是中間商也就是販子壓價,很多散戶因為沒有出售渠道,而農村集市上也賣不出高價,因此客商借機壓價,使得產地和市場價差10元左右。
為此,很多農民干脆也不再費力采收,這使得市場供應偏緊,價格偏高。其實如果能適當提高產地行情,相信農民種植的熱情還會提高。
02、荷蘭豆走低
今年的荷蘭豆價格也非常猛,10月份時多地市場賣到10元以上,上海等地更是賣出20元高價,因其口感獨特,不管是清炒還是配上肉口感都很香脆,因此即便價高也依舊有人購買。
而11月份接連寒潮,也讓荷蘭豆長勢滯緩,市場供應量有所下滑,因而市場依舊保持在10元左右。
按理說,市場價高,那產地必然會跟著走高,這么想就錯了,10月份時荷蘭豆產區確實漲至5-6元,但上漲的時間并不長,如今又跌至2-3元/斤。對菜農而言,他們更在乎荷蘭豆能否順利賣出去,就算價格下滑也只會懊惱,并不會捂著不賣。
如此一來,中間商算是大賺一筆,消費者、菜農都沒能得利,不得不說太難了。
03、蔥價跌50%
今年大蔥價格可謂是忽高忽低,價格接連波動。夏天時,因產量偏多,蔥價跌至3-5毛一斤,不少菜農虧損,還有人直接讓大蔥爛在地里。
然而,9月份時,蔥價就快速漲至1.3元/斤左右,這個價格蔥農已開始盈利,而10月開始,受蔬菜集體走高,蔥價產地漲至2-3元/斤,章丘蔥價更是達到5-8元/斤。
因行情利好,不少人認為“向前蔥”再度來襲,紛紛捂著不賣,等待春節前再出售。而此次蔥價走高,主因是9月份北方多地降雨,很多大蔥產地遭受積水,大蔥減產,因而價格走高。
然而,11月下旬開始,隨著江蘇產區的大蔥上市,蔥價意外走跌,其蔥價從3元跌至1.5-2元/斤,大跌50%。如此行情,也讓蔥農措手不及,本以為能多賺上一筆錢,但如今來看失算了。
看似河南等地產量不多,可在南方地區依舊有很大的種植產區,且其畝產量普遍在1萬斤以上,因而蔥價走跌并不意外,前期捂著不賣的人已經后悔了。因此,提醒大家趁著近期利潤依舊尚好,抓緊將其賣出去。
04、魔芋走跌
魔芋作為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蔬菜,市場需求一直可觀,且其魔芋絲也是吃火鍋的必備食材。只是,這幾年來,魔芋種植需求開始走跌,其價格也跟著一并下滑。
魔芋是一種塊莖類蔬菜,有輕微毒素,需要煮熟后才可食用,但因口感好,依舊沒能阻止人們的食用,因而它也已持續種植2000多年。
魔芋備受喜歡的主因是營養成分高,且有多種食用方式,如魔芋豆腐、魔芋面等,因市場需求高,在5年前行情很是可觀,產地價可達到3元一斤,而其畝產為6000-8000斤,這樣一畝地收益可過萬。
只是,隨著種植規模的加大,魔芋價格不可避免的走跌,今年更是跌至1.3-1.8元一斤,跌破了2元大關,而肥料、人工成本卻在上漲,菜農收益明顯走低,不少農民抱怨白忙活半年。
蔬菜價格走低是必然事件,隨著市場的供應偏多,其菜價自然會接連下滑,市場零售也會逐步回落到往年價格。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