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說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之一。在開出一組輸液處方時,臨床醫生往往只關注藥物是否適應,而對藥物及各種溶媒的理化性質了解甚少。其實看似簡單的溶媒選擇,有時也隱藏著一些潛在的危險,稍有不慎還容易引發糾紛。臨床上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說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之一。
在開出一組輸液處方時,臨床醫生往往只關注藥物是否適應,而對藥物及各種溶媒的理化性質了解甚少。其實看似簡單的溶媒選擇,有時也隱藏著一些潛在的危險,稍有不慎還容易引發糾紛。
臨床上常見的注射用溶媒
其中,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鹽水使用,用于調節體液、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乳酸鈉林格氏液則適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傾向的脫水病例,在手術室中更為常用。
而滅菌注射用水,因為滲透壓為零,故只適用于藥物粉末的溶解,可以直接肌注,也可加入適宜的媒溶劑稀釋輸液。
例如,一些β內酰胺類抗生素直接用相應溶媒稀釋易發生輸液變混濁的現象,因此可以先用pH值相近的滅菌用水或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后,再以適量溶媒稀釋。
在臨床上,使用頻率較高的是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注射液,適宜的溶媒主要從pH值相近、不產生沉淀或混濁、注射期間藥品不易失效等方面選擇。臨床醫生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幾種藥品:
不能用生理鹽水作為溶媒
1、乳糖酸紅霉素與生理鹽水容易生成沉淀,可先用10ml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生理鹽水稀釋至紅霉素濃度在1%~5%以內。但紅霉素由于在堿性環境下抗菌活性較強,故應用生理鹽水稀釋使用;或用滅菌水稀釋后,再轉移至葡萄糖溶液中,并在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氫鈉1ml以調節pH值偏堿性。
2、合成類抗生素如甲硝唑、喹諾酮類等由于其分子結構的原因,溶于5%葡萄糖溶液比生理鹽水狀態更穩定,特別是依諾沙星、氟羅沙星、培氟沙星等不能用含氯離子的溶液配合使用。
3、兩性霉素B與生理鹽水容易產生沉淀,可先以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5%葡萄糖液稀釋溶液。
4、水溶性維生素與生理鹽水配用容易增加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加。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指B、C族維生素,需選用葡萄糖注射液作為溶媒。
5、硝普鈉的水溶液不穩定,光照下分解加速。硝普鈉在生理鹽水中的穩定性較在葡萄糖中的差,故推薦用葡萄糖溶液進行配制,避光滴注。
6、苯巴比妥鈉不宜用生理鹽水溶解,推薦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供注射用。
7、地西泮與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容易形成混濁,在使用時不宜稀釋,而應該緩慢靜脈推注,成人不超過5mg/分,兒童不超過2mg/分。
8、甘露醇需避免與無機鹽類藥物,如氯化鈉、氯化鉀等配伍,以免這些藥物引起甘露醇結晶析出。
9、利福霉素靜脈輸液只推薦5%葡萄糖溶液作為溶媒,且不宜與其他藥物混合注射。
10、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不可將電解質溶液直接加入,可能破壞溶質的穩定性。
這三種藥品更適用生理鹽水配伍
1、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葡萄糖溶液中容易分解,故青霉素鈉靜滴時宜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作溶媒。
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溶于生理鹽水結構更穩定,20℃時以0.9%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溶媒其含量下降不超過3%,在6小時內含量不隨放置時間長短而明顯變化。
3、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鈉均宜選用pH值較高的生理鹽水來配制,可避免產生沉淀或變色;而埃索美拉唑只能溶于生理鹽水中。所以臨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PPIs),推薦首選生理鹽水作為溶媒,并盡量現配現用,在2~4小時內完成輸注。
張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