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冷痛:痛處有冷感。其特點是感覺痛處發涼,如病在淺表,局部觸及可有涼感,多喜溫熱。為寒凝筋脈或陽氣不足而致。治療冷痛,需要用散寒止痛類藥物,以達到溫中止痛之效。藥物功能主治適應癥桂參止痛合劑溫腎補脾、散寒止痛用于癌性疼痛屬脾腎陽虛或兼氣虛血瘀
冷痛:痛處有冷感。其特點是感覺痛處發涼,如病在淺表,局部觸及可有涼感,多喜溫熱。為寒凝筋脈或陽氣不足而致。治療冷痛,需要用散寒止痛類藥物,以達到溫中止痛之效。
藥物 | 功能主治 | 適應癥 |
桂參止痛合劑 | 溫腎補脾、散寒止痛 | 用于癌性疼痛屬脾腎陽虛或兼氣虛血瘀證者 |
草烏甲素片 |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 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勞損性腰背痛(腰肌勞損)、粘連性肩關節囊炎(肩周炎)、四肢扭傷、挫傷等 |
桂枝茯苓丸 | 活血、化瘀、消癥 | 用于婦人宿有癥塊、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后惡露不盡 |
虛寒胃痛顆粒 | 益氣健脾、溫胃止痛 | 用于脾虛胃弱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
奇正消痛貼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濕及類風濕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 |
桂參止痛合劑
推薦單獨使用,用于癌性疼痛屬脾腎陽虛或兼氣虛血瘀證者。
桂參止痛合劑,原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北京康賽德科貿集團,歷經7年研制而成,于1999年獲得國家新藥證書,后由昆明益康制藥廠以“康賽德”商標生產,曾被認為是可改善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中成藥,是一種能替代嗎啡類藥物的鎮痛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成分中的罌粟殼,是歷史上制取鴉片的主要原料,鴉片對近代中國人產生了惡劣又深刻的影響,且隨著我國在毒品緝毒方面的嚴格管控,該藥的生產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企業的經營不善及專利轉讓等原因,近年來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若有該藥時,仍可辯證使用。
草烏甲素片
推薦單獨使用治療輕、中度癌痛,與阿片類藥物聯合應用治療中重度癌痛。
草烏甲素,源于中藥烏頭的研究,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天然藥物系的王鋒鵬教授等于1981年,從云南云龍縣產的粗莖烏頭根中分離出一種新生物堿。5年后,羅士德和陳維新教授等從同屬植物滇西嘟拉分離出同一種化合物,將其命名為滇西嘟拉堿甲,之后經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等聯合研制成了草烏甲素,并推出了鎮痛的中成藥草烏甲素片、草烏甲素注射液等。藥理研究表明,草烏甲素可以降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而抗炎,可降低痛覺傳遞所依賴的電生理基礎—— 鈉離子電流實現鎮痛,可抑制趨化因子(補體激活產物中的C3a及C5a)的趨化效應減輕炎癥反應,在關節炎中可抑制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等。1995年左右獲批生產。近年來人們關注起了該藥在癌痛方面的效果,有小樣本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觀察到了草烏甲素在改善癌性疼痛具有一定療效,并建議輕中度癌痛病人在使用第一階梯、第二階梯鎮痛藥物無效或者不耐受情況下,可以考慮選擇草烏甲素片鎮痛治療。
組成:草烏甲素。
功能主治: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肩周炎、四肢扭傷、挫傷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項:極少數病人用藥后可出現短暫性輕度心慌、惡心、唇舌發麻及心悸等。心臟病患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本品過敏者禁用。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少于6小時。 出現不良反應時,可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加維生素C,也可注射阿托品,并應減量或停用;反應極重者,可按烏頭中毒處理,并停藥。
桂枝茯苓丸
推薦用于婦科腫瘤引起的腹、盆腔疼痛。
桂枝茯苓丸,源于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后斷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獲苓丸主之。"此處桂枝茯苓丸用于去癥(zhēng,瘀血、腫塊等)、保胎。桂枝平沖降逆、溫陽活血,茯苓利水寧心,桃仁活血潤腸,芍藥緩急止痛解凝,牡丹皮行氣活血,諸藥合用達活血化瘀、消徵散結、清熱解毒之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丹皮中的丹皮酚能抑制宮頸癌Hela細胞增殖,誘導其凋亡,槲皮素、紅景天苷、黃芩苷也具有這樣的功效,此外該方還有調節炎癥因子、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調節體內雌激素水平、激活免疫調節功能、擴張血管、調節微循環、抗血小板凝集等諸多方面。
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消癥。
適應癥:用于婦人宿有瘕塊,或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后惡露不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丸,一日1~2次。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體弱、陰道出血量多者慎用。素有癥瘕,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者需親遵醫囑,以免誤用傷胎。經期及經后3天停用。忌食生冷、肥膩、辛辣食物。
虛寒胃痛顆粒
推薦用于虛寒性胃痛,癥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減者。
虛寒胃痛顆粒,該藥方由王永炎教授(1938.9.29~,生于天津。中醫內科學、神經內科專家,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制定,早于1980年代已經生產,最早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第一部)。 現由遼寧華潤本溪三藥有限公司生產。相關內容可參考“氣滯胃痛顆粒”。
組成:炙黃芪、黨參、桂枝、白芍、高良姜、干姜、炙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溫胃止痛。
適應癥:脾虛胃弱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胱隱痛、喜溫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不適用。 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胃痛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奇正消痛貼
消痛貼膏,是藏醫傳統驗方,其主要藥材為采自西藏地區的“獨一味”。1995年奇正藏藥集團研制的“奇正消痛貼”通過西藏自治區藥政局審批獲藥準字號,“傳統外用藏藥創新產品奇正消痛貼膏的開發與產業化生產”榮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藥理成分為山梔苷甲酯(C17 H26 O11) 和8-O-乙酰山梔苷甲酯(C19 H28 O12) ,藥理作用有①抗炎:外用可抑制組織致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 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上調抗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0(IL-10) 的表達,糾正二者失衡所介導的病理性疼痛;②改善循環:損傷急性期可減緩損傷部位的血流速度,防止水腫、出血;損傷慢性期可改善微循環,抗炎消腫。③多靶點鎮痛:可抑制痛覺通路的異常免疫活動發揮抗炎鎮痛作用,可刺激皮膚C纖維神經抑制痛覺傳導通路而鎮痛,還可以抑制痛覺敏感化,提高痛閾。④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 水平,減輕損傷肌肉組織的炎癥反應,促進組織損傷修復。并可促進骨小梁形成及骨板生成,促進骨缺損的愈合等。
組成:藏族驗方,由獨一味、姜黃等藥味加工而成。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應癥:用于急慢性扭挫傷 、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濕及類風濕疼痛、落枕、肩周炎、腰 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
用法用量:將小袋內潤濕劑均勻涂在藥墊表面,潤濕后直接敷于患處或穴位。每貼敷6~8 h,1 天1 次,開放性創傷禁用,密切觀察局部皮膚是否出現瘙癢,紅腫等過敏反應,一旦出現,立即停藥,對癥處理。消痛貼膏單獨使用改善疼痛和關節功能,與玻璃酸鈉聯合應用有協同效益,適合用于KOA 發作期,建議用于緩解期。
注意事項:根據實際情況,可考慮消痛貼膏與玻璃酸鈉聯合應用。
以上藥物,桂枝茯苓丸在婦科腫瘤中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其他藥物均為改善疼痛癥狀藥物,在抗腫瘤方面缺少相關應用。
參考文獻:樊碧發,侯麗,賈立群,等.癌痛規范化治療中成藥合理使用專家共識[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21,27(01):9-17.
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陳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