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小編真的是太忙了,感覺每一分一秒都要擠出來,終于在各種事情都忙完的今天下午,小編決定更新一篇"論電氣畢業學生的規劃以及如何在十年之內達到年薪百萬",哈哈小編知道,但凡和錢掛上關系的各位吃瓜群眾都會看過來。(開玩笑)!好了,言歸正傳,今
最近,小編真的是太忙了,感覺每一分一秒都要擠出來,終于在各種事情都忙完的今天下午,小編決定更新一篇"論電氣畢業學生的規劃以及如何在十年之內達到年薪百萬",哈哈小編知道,但凡和錢掛上關系的各位吃瓜群眾都會看過來。(開玩笑)!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小編一如既往的在瀏覽知乎看到一篇電氣專業畢業近十年的規劃,我覺得很有意思,勢必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問題:
電氣專業的學生,如何才能在十年內達到年薪百萬?
匿名1答:
這篇文章觀點會比較激進。
結論:反對以專業推年薪百萬,推出來的也是錯的。
原因:“專業是XX”,“年薪百萬”,這是兩個獨立事件,COV(X,Y)=0。
我是一名工科生,有工科生簡單粗暴的思維弊病我承認,但我依然認為:不論是環境因素,個人機遇,抑或是時代背景,對于“不可復制”的經歷或經驗,無論別人如何鼓吹這其中的玄妙關系,把它吹噓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一律回收站處理,統統劃分為“雞湯”的范疇。
單一的“因果關系”,不能作為論據來分析成功本身,譬如一個乞丐通過買了2元的彩票中了500萬,成功中500萬的原因是因為2元的彩票,那么這其中的因果關系是否能夠為我們獲得人生中的第一個500萬提供幫助呢?并不能。
那么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諸如類似問題,“電氣要不要讀研”,“讀電氣能不能年薪百萬”,“讀書有沒有用”,“供電局待遇好不好”,其關注點還是在于:“能不能讓選擇了這條路的人,大比例受益”。
因此,“讀研”、“讀書”、“供電局待遇好不好”,答案都是yes。還是我說的那句話,讓選擇了這條路的人,大比例受益。但是年薪百萬就不同了,這是另外的一個問題。
客觀的看看年薪百萬需要什么:
第一, 如果你有資金實力,譬如你有上億資本,那么這時候,存到銀行或者放到余額寶里,就做到了年薪百萬。
這是原始資本大小。
第二,如果你有人脈,撇開厚黑學的黑暗面不說,父母是高官,這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搞營銷的,哪怕你一無所有但認識100萬個人,這也是龐大的資源,這些最終都能在不同層面轉化為價值。
這是人脈資源的分量。
第三,如果你有能力,能夠在某個平臺上發揮自己的能力,發揮杠桿作用,為企業創造更高倍數的利潤,這也是價值,管理也好,科學技術也好。
這是個人能力的價值體現。
那么答案也一目了然了:顯然第一、第二都是和出生、和運氣、和投胎有關的,對于一個一貧如洗、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而言,更多發揮空間應該是在第三上,換言之,也只有走第三條路,才是可改變,可復制的出路。
匿名2答:
這些年最大的收獲就是,認真學了四次高數和概率論,第一次是大一,第二次大四考研,第三次考注冊電氣工程師(供配電),第四次是注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
我也曾經想要在十年內達到年薪百萬,于是就考了兩個注冊電氣工程師證書,心想掛靠也能一年50萬,我08年參加工作,到現在也將近十年了,一直在一家央企設計院從事電氣設計,通過考試系統的學習了電力系統的基礎知識,工作中遇到問題變得游刃有余,而且更加自信。
我給題主的建議是,一定要提高個人核心競爭力,并且成為單位或團隊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你的價值就大大提高了,只有價值提高了,再談收入才有意義。
最后:小編覺得匿名2的回答比較切近實際 ,當然也不反駁匿名1的回答,對于電專業的學生來說,注電應該屬于我們這個學科最難考和含金量最高的證書了吧。正所謂手握注電,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的,我是比較贊同匿名2這種客觀的說法就是我們"一定要提高個人核心競爭力,并且成為單位或團隊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你的價值就大大提高了,只有價值提高了,再談收入才有意義。"
對,只有價值提高了,在談收入才更有意義!!!!
各位,你們覺得呢?
金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