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來啦,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我是尤娜,硬件數碼愛好者一只。本次開箱機器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群友提供,在此表示致謝。文章結尾,我都會給出該產品的推薦指數,以及在這個測評時間點的購買建議。如以后有修改,請以本文的創作時間為準,是202
2022年來啦,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
我是尤娜,硬件數碼愛好者一只。本次開箱機器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群友提供,在此表示致謝。
文章結尾,我都會給出該產品的推薦指數,以及在這個測評時間點的購買建議。如以后有修改,請以本文的創作時間為準,是2022年1月18日。
CES消費展如火如荼,“RGB”三家的新硬件相信小伙伴們都十分期待,卻又擔心搶購和漲價(實際上漲價基本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內存要全面升級到DDR5)。那么前一年還在售的本本是否還值得購買?今天我們就來上手一臺高性能游戲本——雷神ZERO酷睿版,這臺機器其實發布有將近半年了,但新近更新的BIOS提供了對獨顯直連的支持。獨顯直連是去年在游戲本圈子很熱門一個話題,雷神這一波更新也是分外意外與驚喜。
找群友借這臺機器,也算彌補了一個缺憾。這臺機器如今和Y9000P一樣是2K165屏+雙面顆粒內存+獨顯直連,搭載Intel第十一代酷睿i7-11800H,顯卡還是RTX3070——而因為供貨和購買力的原因,我一直沒機會自費測到Y9000P,現在也算是圓夢了。
開箱外觀
此前開箱過雷神ZERO(3060版本),有看過那篇的小伙伴對這個包裝應該不陌生。
包裝也基本一致,電源還是來自群光的230W,電源不算沉重,體積長寬和iPhone各種Max差不多。
區別于上次的“銀翼灰”,這次機器是“魅影橙”配色,在目前主流以黑白灰為主的筆記本里分外亮眼。雷神把這種設計語言稱為“條紋美學”,中間那顆“啟世”LOGO不出預料是會發光的。
D面的魅影橙面積來得更大。透過網格可比較清楚的看到其散熱設計(雷神官方命名為“風洞Pro 2.0”)為2風扇5熱管,且均做了黑化處理。其中有一根熱管是隱藏在下面的,負責給顯存做獨立散熱。
配色之外倒是跟上次開箱的ZERO一致,大部分接口位于機器后方。從左到右分別是圓口電源、RJ45網線、HDMI2.0、雷電4(酷睿版獨有,支持DP1.3輸出及外接顯卡塢、5K屏幕等擴展設備)、mini DP1.4。
機器可以很容易的單手開合,但不能180°開合,最大開合角度如圖。左側為一個A口和先進的3.5mm耳機耳麥二合一接口。
右側兩個A口,所有A口協議均為USB3.1 Gen1。
C面細節,右下有Intel第十一代酷睿i7的貼紙。觸控板依舊繼承了“條紋美學”設計,不過滑動阻力比較大,面積也嫌小。
鍵盤的手感中規中矩,方向鍵沒能做成全尺寸是最大遺憾,強迫癥小伙伴還是建議外接鍵盤來玩游戲。注意右上角那顆醒目的一鍵強冷按鈕(類似戴爾G15的G模式)。
開機實拍,邊框寬度比拯救者系列要稍寬一點。雷神ZERO的屏幕都是比較讓人眼饞的“2K+16:10+500高亮+HDR”屏,和拯救者Y/R9000P完全同款,這也是它的最大賣點。
雷神ZERO富含傳說中能提升性能的RGB元素,官方名稱為“神光聯動”。啟世LOGO、環繞燈環及鍵盤都支持“神光聯動”,具體燈效可在自帶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里面自由設置。當你不需要燈光時,也可把它們盡數關閉,這樣方便出入會議室一類的嚴肅場景。
新版BIOS已支持獨顯直連;已購買的小伙伴則可聯系店鋪客服獲取更新教程(官網目前尚未更新下載,目前只有酷睿版支持)。
開機狂按F2進入BIOS,選擇Advanced,第一項Graphics switch切換為Discrete即是獨顯直連模式;Hybird則是混合輸出模式,之后F10保存退出即可。切換成獨顯直連以后跟G15一樣,任務管理器里看到i7-11800H的Xe核顯并不會消失,但占用率一直是0%。
配置一覽
可能是來自Intel方面的要求,Intel平臺的筆記本都要求上了自家無線網卡,這對消費者倒是一個利好。
雷神ZERO酷睿版的CPU是大家的老朋友i7-11800H,Intel第11代酷睿TGL-H45成員,定位為移動端高性能處理器。10nm工藝、8核16線程、24M三級緩存,單核/全核加速頻率4.6/4.2GHz。
游戲本用戶一般不用核顯,略去核顯部分。獨顯是久違了的RTX 3070移動版,NVIDIA第30系高端產品,定位移動端性能級光追顯卡,8G GDDR6三星顯存。加速頻率達到1560MHz,證明是140W滿血版。
內存來自金泰克,頻率/時序是筆記本傳統的3200MHz CL22。后面的測試可見是雙面顆粒的。
硬盤來自鎧俠,是PCIE4.0*4的盤好評,目前只有Intel的移動端平臺支持這個規格的硬盤。
提供機器的小伙伴已經用了一些時間,所以讀寫量/通電時間較高。
屏幕來自京東方,之前測過的幾臺類似的還都是華星……不過色彩、亮度、刷新率依然維持。
使用紅蜘蛛X結合SpyderXElite,測得其sRGB、AdobeRGB、P3、NTSC色域覆蓋值分別為100%、79%、79%和73%。
色準平均偏差值為1.15,甚至還要更小于華星屏。不過偏差最大的藍色1F稍大,達到了4.56。
理論跑分
雷神ZERO酷睿版支持“辦公”“游戲”“狂暴”三種性能模式,和之前提到的“神光聯動”一樣,可在自帶的雷神Control Center軟件里調節。
下面的理論跑分都是在“狂暴”模式下進行的,但不開啟強冷模式,干凈后臺(跑之前關閉其它可見軟件),跑分時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我加入了兩個對比項,分別是戴爾游匣G15-5511(i7-11800H+RTX3060 130W)和聯想拯救者R9000P(R7-5800H+RTX3070 140W),各自均取開啟獨顯直連的數據。
老規矩匯總放前面,詳細截圖放下面,太長不看的小伙伴可以只看上面然后快進。
CPU-Z屬于負載較輕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輕度單核表現(如開關軟件、網頁瀏覽);多核分數則關系輕度多核表現(如壓縮軟件、多任務辦公)。
雷神ZERO酷睿版的單核分數意外有些低,跑了好幾遍都沒上600……不過這個軟件本身準確度也一般,比較娛樂。
Cinebench R23屬于負載較重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重度單核表現(如UI刷新、渣優化游戲);多核分數則關系重度多核表現(如視頻轉碼、程序編譯)。
雷神ZERO酷睿版的性能釋放整體偏保守,多核分只有12500+,不敵兩臺對手。單核分數倒是回歸正常,來了個比較吉利的整百數,與G15相當。
3DMark Time Spy屬于圖形性能測試,它的物理分數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現,不過其實和游戲關聯不大;圖形分數則能比較好的反映顯卡游戲性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雷神ZERO酷睿版的顯卡分數接近10700,屬于滿血版3070的表現,此前我測過的殘血版只有9000出頭,接近滿血版3060。
AIDA64主要測的是內存與緩存性能。這塊跟品牌廠商調教關系很小了,基本就看CPU還有內存本身的性能。
和同系列其它機型一樣,雷神ZERO酷睿版也給安排上了雙面顆粒(準確一點的稱呼是4BG)內存,讀寫速度分別約50000/46000(目前移動端平臺所能達到的最大帶寬),相比2BG的單面顆粒均有提升,延遲也明顯降低,這一點從與G15的對比能看出來。R9000P也是4BG內存,不過帶寬分別是約47000/44000,相比雷神ZERO酷睿版還是要稍低些。
Crystal Disk Mark主要測的是硬盤性能,但在筆記本圈子里混用同級別硬盤是慣例,這個測試僅能當作入手批次的參考。
雷神ZERO酷睿版的硬盤因為是PCIE4.0*4的,此項跑分一騎絕塵,因為PCIE4.0的帶寬本就是3.0的2倍。順序讀寫的成績甚至超過了明星盤三星PM9A1(980Pro的OEM工包版),隨機讀寫則稍低。
游戲實測
因為原生分辨率是2560*1600,所以游戲實測分兩部分。測試時選擇“狂暴”模式,在后臺打開TIM、微信和3個瀏覽器網頁,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盡量模擬大家日常的使用情形。
第一部分是1920*1080傳統分辨率的橫向對比測試。此處由于G15的顯卡落后一級,故不參與游戲實測對比,而是用雷神ZERO酷睿版分別在獨顯直連/混合輸出模式下各測一遍,恰好也向大家展示一下獨顯直連的加成。
游戲截圖普遍是.jpg格式,因為.png格式容易超出上傳大小限制。大家開相同畫質實際游玩的視覺體驗,普遍要比看我的截圖來得更好。下文提到的“最低幀數”指的是1%low,畢竟0.1%low在實際游玩時極少能感知到,也不會影響操作。
FF15是我認為比較貼近實際游玩的一個測試項目,其它游戲的benchmark都更像是在播放過場動畫,很少涵蓋實際游玩時的攻擊、射擊、駕駛等動作。
雷神ZERO酷睿版在混合模式下跑分為9527(不可名狀的數字……),直連模式則進一步提升至9812,換算成平均幀數則分別比R9000P高了2幀和5幀,i7-11800H更強的單核性能和內存帶寬立功了。
LOL屬于高幀競技網游,i7-11800H的大三緩(總計24M,平均每個核心3M)優勢理論上對它是一個非常大的加成。
實際表現卻有些出乎意料,雷神ZERO酷睿版不開直連的平均幀數竟然不到180,還要遠遠低于R9000P;開啟以后才略微反超。此前看過G15/創作大師等測評的應該都知道,i7-11800H在搭配RTX3060時跑到250+是比較輕松的……看來罪魁禍首是RTX3070了,它真的不想動啊。
GTA5是一個優化很好但引擎也很老的游戲,非常高畫質(關閉兩個MSAA選項和動態模糊,關閉所有高級圖像,其余全部最高)下不同的場景,幀數上下限差距會很大。
雷神ZERO酷睿版這次發揮正常,不開直連略輸R9000P,開啟暴漲30幀一舉反超,是獨顯直連提升最大一個了。GTA5這個游戲在復雜街區行駛時特別考驗CPU的單核性能與內存吞吐量,i7-11800H的優勢再一次得以發揮。
吃雞在顯卡好到一定程度(全極致3060以上,三極致3050以上)后也變成高幀競技游戲,三緩、內存帶寬和獨顯直連都會帶來提升。
第11代英特爾?酷睿?硬核加持,游刃于芯!雷神ZERO酷睿版終于大獲全勝(要知道這個游戲還不算Intel優勢項目,優化相對公平),不開直連也戰勝了R9000P,開啟以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瓶頸估計要來到僅3200MHz的內存上了。
地平線4作為游戲優化教科書,顯卡利用率極高,且好的CPU能提供更高的物理渲染效率。雖然幀數上限較高,獨顯直連的加成卻似乎不大,雷神ZERO酷睿版開啟以后只提高了3幀——不過戰勝R9000P還是輕而易舉的,這類幀數上限較高的游戲都更吃三級緩存的容量,i7-11800H如魚得水。
全戰三國以下幾個游戲開始變得格外吃顯卡了,不過3070顯卡在1080P下仍游刃有余,i7-11800H的優勢仍相當明顯。雷神ZERO酷睿版開啟獨顯直連后幀數從89提升到95,均明顯優于R9000P。
大表哥2調用的是相對不太常用的Vulkan API,因此對CPU壓力偏大同時,不同硬件組合的差距也被拉近。雷神ZERO酷睿版不開直連會1幀小負給R9000P,開啟則提升6幀反超,幅度仍然比較可觀。
英靈殿對N卡的優化終于正常了!RTX3070回到了它應有的水平,之前小伙伴們應該還有印象,當時連臺式機RTX3070都只能跑80幀出頭。
雷神ZERO酷睿版在i7-11800H與優化后的RTX3070加持下,分別跑到88/82幀。R9000P因為取的是優化前的數據,倒是有些不公平。
賽博朋克是目前主流游戲里最吃配置的(主要是顯卡,如果綜合上CPU則是戰地2042),獨顯直連能起到的作用也因此比較小了。雷神ZERO酷睿版開啟以后略微提升2幀,與R9000P依舊沒有拉開差距。
綜合看來,獨顯直連對游戲本,尤其顯卡好到一定程度的游戲本加成還是比較可觀的。在都使用雙面顆粒內存打底之下,沒有直連的i7-11800H游戲性能已經處于目前移動端頂級;加上直連還可以更上一層樓。
幾個沒有基準測試或相關功能不全的游戲,均是用的MSI Afterburner手動記錄幀數表現。
LOL開一局人機,從雙方軍團出兵開始,到擊破敵方水晶為止,全程視野均集中在英雄身上;
GTA5運行自帶的基準測試,從最后一個場景刷出飛機開始,到撞車爆炸為止;
吃雞開一局單排,從跳傘落地開始,到被擊殺為止,全程除了撿武器均在野外奔跑;如過早就陣亡,則觀戰一名對手,到游戲進行到一定時間為止;
賽博朋克選擇公司職員,在和杰克見面的酒吧步行逛完全部場景。
接下來是原生的2560*1600分辨率的表現。RTX3070的性能在此分辨率下仍比較從容,因此所有游戲畫質仍然維持1080P的設定,不做下降處理。
FF15因為沒有2K選項,用4K+標準畫質代替。這個分辨率壓力都在顯卡上了,3070顯卡全程吃滿,i7-11800H負載在1/4以下,獨顯直連的提升屬于誤差級別。
LOL的表現竟然和1080P下沒有多大差別,i7-11800H的單核性能和三級緩存也終于發揮出了應有水平……可以確定之前1080P下幀數偏低,就是因為3070顯卡不想動。
GTA5仍然能看出獨顯直連的加成,無直連時雷神ZERO酷睿版是不敵R9000P的,開啟后反超,差距都不小。不得不說的是這一類寫實向游戲確實非常適合用ZERO的2.5K大屏玩,觀感極佳,粼粼波光就如眼前一般。
吃雞在畫面表現力上雖然差了一籌,但通過截圖仍能明顯看出相對傳統1080P的優越之處。雷神ZERO酷睿版在開啟直連以后依舊有10幀+的提升,而且2K分辨率下,最低幀數其實比1080P更穩,因此大家也沒必要一味降低畫質/分辨率去游玩。
地平線4的畫面在2K分辨率下就更讓人心曠神怡了,可這獨顯直連怎么還負優化了(唯一一個)……不過回想1080P下就沒多大加成,看來這是一個非正常游戲。
全戰三國2K分辨率下對貼圖材質的需求驟然拔高,3070顯卡也一下子沒法耀武揚威了……還好這是Intel優勢項目(畢竟開機畫面就打著Intel的LOGO,應該是用到了一些專有指令集),雷神ZERO酷睿版還是可以小勝R9000P。
大表哥2的提升馬馬虎虎,還是可以小勝R9000P。截圖上面的最低幀數是0.1%low,比較能感知到的1%low發生在最后駕車逃離時,都是50出頭,三臺機器其實沒明顯差距。
英靈殿平均幀數提升不大,最低幀數提升則十分明顯。當然如前所述,這個對比對R9000P并不公平。
賽博朋克懷疑是愈來愈負優化了,成為唯一一個雷神ZERO酷睿版開了直連也不敵R9000P的游戲。關于光追,這個分辨率大家可以打開“光線追蹤超級+DLSS超級性能”游玩,畫質非常好;1080P則只建議開DLSS性能。
MSI Afterburner手動記錄的幀數表現——
散熱表現
正常而言,CPU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PU,顯卡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urmark。但筆記本在游戲、視頻渲染等雙負載場景,CPU和顯卡之一(往往是CPU)溫度可能會超過雙烤。
散熱測試時選擇“狂暴”模式,但不開啟強冷模式,室溫為23℃。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和同系列其它機型一樣,雖然定位為游戲本,雷神ZERO酷睿版對CPU的釋放控制偏保守。單烤CPU時,i7-11800H的峰值功耗為78W,全核頻率4.0GHz,尚未到最大限定值4.2GHz;溫度撞墻以后逐漸下降到85℃左右,最后慢慢回升到90℃;頻率在3.4~3.8GHz之間跳,偶爾也可以來到4.0GHz,功率則基本穩定在65W。
單烤顯卡,峰值可以維持140W,屬于滿血發揮了。但也會較為頻繁的波動到135W左右,其它搭載i7-11800H/i9-11900H的游戲本也普遍有這現象,不少人推測是CPU“搶電”導致的。
雙烤也差不多印證了這一猜測,正常而言滿血版RTX3070在無動態加速時是125W,雷神ZERO酷睿版的則是在115~120W之間波動,偶爾也可以來到125W附近,不過溫度比單烤要低。CPU倒是比單烤要更加激進,在3.8GHz的峰值維持了約半分鐘,此后逐漸下降到3.2GHz,平均功率在55W附近,溫度較高。
辦公相關
首先看插電辦公的表現,選擇“狂暴”模式,但不開啟強冷模式。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對比項G15(i7-11800H+RTX3060 130W)回歸。盡管CPU性能釋放偏保守,雷神ZERO酷睿版在在i7-11800H加持下,插電辦公表現仍相當不錯(其實前面的游戲也未受影響),尤其開關軟件一項不僅明顯優于R9000P,也要優于性能釋放更強的G15,說明它在睿頻響應這一塊做得更好。唯一莫名偏低的是Word。
然后看不插電的表現,拔掉電源,選擇“辦公”模式,關閉鍵盤燈效。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不插電時在前幾項有關日常使用的項里仍然保持優勢(TGL-H45 系列的CPU是無法做到EVO認證那種幾乎平行效果的),后三項有關數位創作的則不佳,這點也比較符合雷神ZERO酷睿版的定位。
辦公相關測試截圖——
總結及其它
機器重2.53kg,加上電源(稱“旅行重量”)約3.4kg,對主流游戲本而言屬于中規中矩,對i7+滿血3070的游戲本則算比較輕了。這個重量其實也代表散熱并沒法做到極致,但此前在銳龍版的點評中我也指出過——在CPU性能維持甜點前提下,保證顯卡性能釋放和整體溫度,對游戲玩家而言反而更為實在。
機器設計語言非常鮮明,RGB LOGO搭配RGB燈環,是沖著“請你記住我”去的設計。燈效可以關閉,不過魅影橙的外觀在嚴肅場景下確實還是顯得“花哨”了一點,想買來兼顧辦公的小伙伴可以考慮銀翼灰。
2.5K+16:10+165Hz+500nit的“三高黃金屏”十分惹眼,更新獨顯直連以后,它其實已經可以很好的代替Y9000P了。如果感覺Y9000P太貴,它絕對值得你第一時間考慮。
開啟強冷模式后的噪音在60db出頭,在游戲本里屬于偏大。它的C面是金屬材質,不過因為充足的散熱堆料+不太激進的性能設計,表面溫度控制還算不錯,雙烤時屏幕下方溫度最高,50℃出頭;鍵盤中央40℃出頭,右上稍微更熱一些;兩個掌托則都在35℃附近屬于比較“溫熱”的水準,如開啟強冷模式則可進一步降低。
擴展方面,和大多數傳統游戲本一致,2個內存插槽+2個M.2硬盤槽。理論最多可加裝到64G內存+4T存儲,正常而言32G內存+2T存儲基本100%兼容支持。
推薦指數
較為主觀,大家也不一定完全信奉。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外形:★★★★★,稱之為“可鹽可甜”絲毫不過分,保留自己設計語言的同時,又給了消費者較大的選擇空間——嚴肅商務可選銀翼灰,青春活潑可選魅影橙;喜歡玩燈大可把“神光聯動”全數開啟,喜歡低調關閉就行。其實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很寬容的,只討厭沒得選。
做工:★★★★☆,用料對雷神這樣的后起之秀可謂是非常有誠意,稍微挑一個刺就是A面重量有些過輕,且轉軸力度小,容易讓一些早年被渣做工機器坑過的小伙伴產生“不安全感”。
性能:★★★★★,獨顯直連X酷睿i7可謂目前最佳游戲組合,一部分游戲甚至可起到顯卡越級提升的效果!如果 CPU性能釋放再高一些就更好了,但作為一臺游戲本已經足夠(游戲時i7-11800H的功耗一般在35~45W之間)。
散熱:★★★☆,噪音較大是主要一個減分項,硬件溫度也有些偏高。
價格:★★★★★,促銷/常規售價9999/9499,對一臺i7+3070+2.5K 165Hz屏,還是PCIE4.0的硬盤的游戲本,性價比可謂爆棚,對純游戲玩家而言非常值得考慮。
時段:★★★☆,盡管有“49年入國軍”的嫌疑,但新的一年移動端顯卡其實不會大幅度更新,而玩游戲主要看的還是顯卡(尤其2K分辨率),現在入手它其實仍然是非常劃算的。
整體推薦指數:★★★★☆。雖然是發行已有一段時間的機器,仍是游戲本的優選。如果預算不太足或擔心新貨難以搶購,i7+RTX3070的組合,普通游戲玩家仍推薦購買;主創意設計的則建議等待新品。
建議入手人群:預算在8000~10000以內(9000以下可考慮3060版本),主玩游戲尤其3A大作的用戶。
劉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