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兩天,一則“段永平重出江湖,聯合OPPO、vivo造車”的傳聞,將退隱江湖已久的段永平,再次拉進公眾視野。這件事得到了段永平本人在雪球上的回復:“‘重出江湖’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的。順便說下,還沒聽說過我們要造車,了解一下倒是可能的。”隨后
這兩天,一則“段永平重出江湖,聯合OPPO、vivo造車”的傳聞,將退隱江湖已久的段永平,再次拉進公眾視野。
這件事得到了段永平本人在雪球上的回復:“‘重出江湖’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的。順便說下,還沒聽說過我們要造車,了解一下倒是可能的。”隨后,又曬出一張自己在高爾夫球場的照片,一派與世無爭的樣子。
段永平是誰?為什么大家這么關心他會不會重出江湖?
一般大眾對這個名字或許并不熟悉,但提起“段永平”,卻是令整個商界都肅然起敬的存在。
在如今扛起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大鱷背后,都閃爍著段永平的魅影。
他是大佬背后的大佬,卻在事業的巔峰,為愛轉身,40歲即退隱江湖,拋下一切遠走美國。
然而遠在大洋彼岸的他,又通過投資,繼續攪動著江湖的風云。
段永平,就是一個傳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段永平是高考制度恢復后第二年的大學生,1982年他從浙江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北京電子管廠(代號國營774廠),這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現在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就是曾經的廠區舊址改建來的。
然而,這個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能拿北京戶口的“鐵飯碗”,段永平端了四年,就不想端了。辭職后,他自覺工科知識不夠用,于是跑去人民大學讀了一個經濟學的碩士。
一方面是在北京實在“拼爹”拼不過,一方面也是因為心氣兒高,正逢國家批準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段永平于是作為大批有志青年中的一個,匯入了南下淘金的大潮中。
那時候很多人不理解,80年代的北京戶口價值一萬多,好好的“萬元戶”段永平說不要就不要了?
段永平笑著回答:“以后想要了,再花一萬多買一個就是了!”
這或許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現代版的一個很好詮釋。
從碩博扎堆的北京,跑到當時經濟還不發達的廣東,段永平的學歷一下子成了稀罕物。當時兜里只剩5塊錢的段永平,得到了怡華集團老總陳建仁的賞識,并把他提拔為集團旗下日華電子廠的廠長。
不過,交到段永平手上的日華電子廠,正處于破產的邊緣。當時廠里賬面上只有3000多元的余額,以及十幾個工人和已經被市場淘汰的大型家庭電子游戲機。此外,還有200多萬的外債。
面對這樣一份工作,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段永平卻覺得找到了用武之地。
20世紀80年代,任天堂的“紅白機”正在全球爆火,上市不到一年,就賣出300萬臺,這個數據,在當時的游戲產業那是頂了天了。
但由于關稅壁壘,“紅白機”的國內售價高達180多元,相當于要掏空普通工人3個月的工資,一般人家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
巨大的需求再加上巨大的市場缺口,紅火的80年代,于是成了仿制“紅白機”的火熱年代。
在眾多冒進者的前仆后繼中,流進市場的機子,大多質量堪憂,很多品牌的返廠維修率高達30%。
這讓段永平看到了商機,他要做山寨中的品牌機。
在一窮二白的起步階段,為了讓廠子先運轉起來,段永平選擇先行租用臺灣“創造者”品牌的使用權,這第一步棋,將廠子從生死的邊緣拉了回來。
后來的合作中,段永平發現臺灣公司竟私底下把牌子同時給別人用。面對這種背信棄義,不講商業道德的合作伙伴,段永平當即叫停了合作。
此時,廠子已經有了明顯的起色,段永平開始下第二步棋,創立自己的品牌。“小霸王”于是誕生了。
在段永平的監督下,當時小霸王游戲機的返修率,無論產量多少,都能控制在2%以下,幾乎做到了吊打行業。不過此時的市場上,已經走出了幾款質量不錯的性價比機子,小霸王想要冒出頭,光靠質量還不夠。
畢竟在人大讀了經濟學碩士,段永平很快就抓住了“營銷”這個重點。
1991年,在資金還緊張的情況下,他拿出40萬在央視成功打上了廣告,成為同類產品中第一個上央視的游戲機。
小霸王的全國知名度幾乎是一夜起來的。嘗到甜頭的段永平,后來又砸了200萬。靠著這條路子,到1992年,小霸王的銷售額突破億元,凈利潤達到800萬!
也是在這一年,日華電子廠正式更名“中山市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一個后來群英匯聚的地方。
游戲機的市場自然廣闊,但相比于游戲,家長一定更想讓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想到這里,段永平來了一招“移花接木”,他給小霸王加上鍵盤和學習卡,游戲機搖身一變成為了學習機。
為了配合宣傳,他還編了一段朗朗上口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你拍二,我拍二,學習游戲在一塊兒......”
再一次,小霸王學習機的廣告出現在央視的黃金時段上,當品牌代言人成龍喊出那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時,中國的家長們徹底沸騰了。
很快,小霸王便以全國80%的市市占率,超10億人民幣的收入,讓整個廣告界都驚掉了下巴。段永平也拿上了當時職業經理人中最頂級的收入。
然而,作為一名理性的實用主義者,段永平對營銷的利弊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
為避免落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悲哀中,在“小霸王學習機”聲名鵲起的時候,段永平同時狠抓質量與服務。
日華電子廠在段永平的手下不僅“活”過來了,還活得特別好,當時集團其他十幾個子公司的收入,加起來還不及小霸王的一半。
事實證明,思想開放,急需人才的南方,的確是最適合段永平的沃土。
急流勇退的廣東“阿段”
小霸王掙了錢,段永平就給大家包紅包,據說年底分紅的時候,光是包現金的報紙就用了十幾摞。
不吝分配利益的段永平,在經營理念上,與集團老總陳建仁有了分歧。
當時按照雙方的約定,小霸王和怡華集團之間采用二八分賬。但隨著小霸王業績越來越好,集團從小霸王這里抽調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為了兌現對手底下員工的承諾,段永平多次向陳建仁建議將小霸王改成股份制,但改制在當時是一件很敏感的事,盡管陳建仁是集團老總,也不敢做出這樣的決定。
段永平最終選擇了離開,陳建仁雖然惜才,也只好無奈放手。
在后來第一財經的《財富人生》節目上,主持人問及當初離開的原因,他說“錢對我來說并不重要,(繼續在這里做)違背了我本分的東西,然后我覺得我不快樂。”
從很早開始,段永平的生意經,就已經體現出一套最簡單的邏輯。
在剛做小霸王的時候,段永平從一名臺商那買了一批零件,東西質量不錯,對方還多給了2%的余料。但付款時,段永平對組裝中壞掉的零件并沒給錢,那名商人很不開心。
段永平一直記得這件事,反省了很久,終于覺得是自己做錯了。
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有了一個“stop doing list”清單,專列不能做的事情:不賒賬、不拖貨款、不做不誠信的事、不攻擊對手、不討價還價(高效的銷售體系)、不打價格戰……
選擇離開的段永平和陳建仁來了一次君子之約,陳建仁讓段永平帶走6個人,段永平承諾一年內不在國內競爭小霸王的同類產品市場。
因為此前大膽放權,段永平的離職交接,只用了15分鐘。
一個月后,廣東東莞一家名叫“力高電子”的公司成立了,老板是34歲的段永平,手下的員工有未來的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步步高CEO金志江。
段永平另起爐灶的消息剛一放出,曾經的高管、供應商、經銷商們全找上門來。因為大家知道阿段做生意講本分,對他的為人可以放心。
當初離開小霸王是因為沒法實現股份制,如今自己成立了新公司,段永平按照自己的心意,實行了全員股份制。最初由他暫時代持的70%股份,在幾年后被慢慢稀釋到了10%左右。
在答應陳建仁一年不在國內競爭的這段時間里,段永平最重要的事,就是為新公司取一個像“小霸王”那樣簡單并且朗朗上口的名字。
為了這個名字,段永平拿出5千元,在全國進行征集,最終決定采用“步步高”這個名字。但令人頭疼的是,總共有8個人提出這個名字。段永平決定履行諾言,最后拿出4萬元給這8個人每人獎勵了5千元。
一年之約很快過去,小霸王“專注產品,著重營銷,后發制人”的成功經驗,被段永平拿來復制到了“步步高”身上。
像之前打響“小霸王”的名聲一樣,這次段永平幾乎拿出所有家底8000多萬,打敗許多知名企業,再次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后黃金的5秒廣告位。步步高的名聲再次打響。
1997年,步步高入場VCD市場。
此時,這個市場200多家廠商中,已經出現了愛多、先科、萬利達等頭部品牌。
最厲害的要數“愛多”,它的創始人胡志標在1997年用8000萬拿下了央視的廣告標王。拿下標王后,胡志標又花450萬請來成龍做代言,廣告語是“愛多VCD,好功夫”。
段永平作為后入場的新人,找來同樣是功夫巨星的李連杰做代言,打出的廣告語頗有意味,“步步高VCD,真功夫”。
雙方間有趣的較勁,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步步高更加被人熟知。
“敢為天下后”,卻又始終能夠屹立消費電子潮頭,段永平是個傳奇。
后來,步步高還請了張惠妹、周星馳、施瓦辛格來做代言,每次都是大手筆。但實際上步步高的資金并不寬裕,能這樣大手筆的投廣告,還得得益于段永平此前堅持實行的員工持股制。
在步步高,不僅員工可以持股,供應商和遍布全國的代理商也可以入股,再者有阿段的為人放在這,步步高的發展很快走上了快車道,讓一眾同行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刻,盡收名利的段永平,卻突然宣布退隱江湖。
這一次,他是為了追尋愛情,時任美國《棕櫚灘郵報》首席攝影記者的劉昕。
2001年,與妻子在美國定居的段永平,剛滿40歲。
令造河山,江湖再見
當初從小霸王離職,段永平只用了15分鐘,從步步高離開,段永平也沒費多少時間。
在公司的時候,得益于段永平的管理和逐步放權,步步高培育出了三條相互獨立的產品線:
這三條業務線,在后來段永平對集團進行的重大改制中,成了相互獨立的三家公司,段永平作為共同股東,每家各持10%的股份。
離開的時候,段永平把步步高教育電子交給了黃一禾(退休后由金志江接任);步步高通訊科技(后來的vivo)交給了沈煒;步步高視聽電子(后來的OPPO)交給了段永明。
事了拂衣去。移居美國的段永平當起了甩手掌柜,對公司的事一概不問,只留下一句告誡“這個事情交給你們干,你們就好好干;如果做不好,你們就干好一件事,把企業好好關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因為這是你們的事情。”
三人沒有辜負信任,都將“本分”融入了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同樣將“本分”作為核心價值觀的,還有后來拼多多的創始人,段永平的下一代弟子黃崢,有趣的是,黃崢也和他的師傅一樣,選擇在40歲退隱江湖。
話說回來,離開故土的段永平,轉而在大洋彼岸瀟灑做起了投資,開啟了另一段傳奇。
2006年,美國紐約,遠走異鄉開啟新生活的段永平,坐在一家高檔的西餐廳里,此時,和他共進晚餐的,是“股神”巴菲特。
這頓午餐,是段永平花66萬美金拍來的,目的是向心中的投資偶像表達敬意。
巴菲特說的都是極其簡單的道理,但這些想法與一向講究“本分”的段永平不謀而合。
作為一個另類并且大膽的投資者,段永平這些年的投資,每一個單獨拎出來,都是一段傳奇故事。
21世紀初,他救活了丁磊隨時可能被摘牌的網易,并在第二年助他坐上了中國首富;
他帶著OPPO、VIVO一起重倉蘋果,帶著自己的徒弟們一起賺得盆滿缽滿;
他讓劉作虎從OPPO出去創立了一加手機;
他押注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進化”;
剛剛收購了百世快遞的極兔快遞背后,也有段永平的身影……
這些都還僅僅只是國內的投資。不夸張的說,段永平稱得上中國半個互聯網的恩師。
他的影響力之大,觸及電商、物流、新消費等多個領域;他說過的話被人總結起來,反復咀嚼;而他本人本分、冷靜、理智、有遠見的特質,也幾乎在他的門徒們身上,都可以找見。
古龍的小說中,喜歡用十年來形容江湖,因為十年足以讓江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我們翻開江湖的歷史,過去多少個十年,總是繞不開段永平這個人。
作者:李迎
陳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