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一個城市都需要一個身份來標榜,而城市標志性的建筑物無疑是最有力的見證,仿佛在這里就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有魅力,精神外貌,名簽,城市特色文化的濃縮者。地標性建筑物也成為每位游客必先來打卡之地。隨著近幾年研學游,紅色旅游,親子游的興起,大家
每一個城市都需要一個身份來標榜,而城市標志性的建筑物無疑是最有力的見證,仿佛在這里就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有魅力,精神外貌,名簽,城市特色文化的濃縮者。地標性建筑物也成為每位游客必先來打卡之地。隨著近幾年研學游,紅色旅游,親子游的興起,大家不再走馬觀花式賞花觀景,更關注游玩中所學,使其“旅程”更豐富。今天,咱們走進湖北省,走進地標性建筑物,在游玩中學知識。
一、黃鶴樓
游學目標
○以黃鶴樓的故事明白一個道理:黃鶴樓有一個有關辛氏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要懷有一顆善良的心,不以貧賤歧視別人,做好事終究會有好的回報。
○登黃鶴樓感受“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意境:坐在教室里永遠無法身臨其境地體會當時作者寫作的心情,登上黃鶴樓,俯瞰滾滾長江,更能明白課文的真正含義。
○送給新導游如何講解黃鶴樓,更能打動人心:黃鶴樓,先講其地位(三大名樓、4A景區、中國旅游勝地40佳等),再講樓名的由來(因地得名,因仙得名),再講黃鶴樓修建的歷史,把三部分串起來,你的景點講解部分就完成了。
黃鶴樓名片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巍疑,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武昌長江南岸蛇山峰嶺之上。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享有“天下絕景”之稱。唐朝詩人李白一首“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漢江城之稱名揚四海;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得黃鶴樓名聲大振。
黃鶴樓介紹
黃鶴樓作為武漢的象征,也使得武漢成為了歷史上重要的文化重鎮。黃鶴樓位于武漢市的蛇山之巔,與滔滔江漢水,莽莽龜蛇山,共同構成了江、山、樓,三美合一之奇景,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五層,總高度51.4米,渾穩健,恰似黃鶴騰飛。與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望京廣鐵路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
游學黃鶴樓
現在來黃鶴樓,可體驗在地鐵5號線乘坐一列名為“首義紅”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地鐵,從司門口黃鶴樓站A口出站,逛一逛白云閣二樓新開的一家有個空間文創商店,各種陶瓷小老虎琳瑯滿目,美好寓意,萌萌噠。
在黃鶴樓售票處買一款文藝雪糕,奔赴天下江山第一樓,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雄偉壯觀。元宵佳節即將到來,黃鶴樓早已為市民游客準備了傳統猜燈謎活動,更有精美禮品相贈。華燈初上,夜游黃鶴樓,巍峨光輝,非常有意思的沉浸式燈光秀游園。
二、荊州名人館
游學目標
☆荊州,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重溫《三國演義》經典篇章,拜一拜關二爺雕像,武圣人關羽以“忠孝仁義”的德行著稱于世,關羽的誠信精神也被古代商人所推崇,并成為維系商業行為的道德約束力,民間和道教將他奉為武財神。他的財神神職為“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
☆唯楚有才,荊州靈山秀水孕育出無數炳耀青史的杰出人物。走進荊州名人館,了解名人館的“前世今生”,了解225位荊州名人的生平、業績。
荊州名片
來湖北省必打卡荊州!荊州,古稱“江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墻,是全國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里。荊州旅游資源豐富,集文化、生態、自然風光于一體。
荊州名人館
荊州名人館于2009年開館,作為荊州的象征,是立足全球視野、鏈接桑梓故園的情感紐帶,是中外賓朋游覽荊州的標志性人文景觀。
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及荊州名人館,不得不先提一個人——蔣經韜董事長。他在忘不了這平凡而又非凡的三十年提及,拓展構建了二個館所(荊州名人館、世界報紙博物館)。經本人同意,節選他的一篇《大融合與大產業——地市報發展的新機遇》,其中有詳細介紹了如何巧辟蹊徑,在全國首創名人館和報紙博物館,成為荊州文化創意產業園亮麗的雛形。他因身兼社長總編輯二職,始終“無我無家無白天黑夜”的“三無”工作,最終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巧在周六加班,倒在辦公室,在醫院昏死二十四小時之后,經全力搶救,住院一個月之后得以獲救重生,撿回一條命。
巧辟蹊徑,在全國首創名人館和報紙博物館,成為荊州文化創意產業園亮麗的雛形。
2008年,《荊州日報》創刊50周年。為慶祝這一活動。我們自籌資金300萬元將荊州日報社新聞大樓裝修成荊州的一處文化景點——荊州名人館和報紙博物館,使之成為荊州市新的人文景觀和地標性建筑。
我們把大樓裝修當作文化產品來打造,盛請北京奧運科技顧問做總設計師。力求做出歷史縱深感,文化特質感,現代傳媒感。
整個10000多平方米的大樓分三個部分設計。外墻強調的是“色”。整個報業大樓的外墻是黨旗一樣鮮艷的紅色為主調,配之以圣潔的白色。從形來講,增加了大樓的美觀,從意來講,報業大樓的顏色是黨旗的主色,體現了黨的權威,彰顯了黨報的責任。
整個大樓內,分為兩部分。一樓大廳為荊州名人館。荊州名人館的建設水準和目標是:歷史真實再現,文化特色景觀,新聞行業唯一,荊州獨家第一。
全部工程按照“整體設計,分布實施”原則,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為建設展示廳。目前1000平方米的展示廳已竣工,以雕塑畫卷、壁掛等形式分三部分展示古代名人、近現代名人和當代名人,現已展出128位名人。
今年6月27日,我們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兩個月來,我們接待了數千人次的參觀者;二期工程為影像資料廳,藉聲、光、電綜合手段提供集楚名人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資料;三期工程為打造兩湖平原最大、現代功能最齊全的會展中心。大樓的二至七層是報紙博物館。展示了國外18個城市國內30多個省市的報紙,不僅成為荊州報業與社會各界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文化荊州走向世界的一個通道。
蔣經韜董事長簡介:
劉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