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偶爾會有患者看到我們的醫生開了防己,說這個是不是有毒啊,或者說,聽說這個藥有肝腎毒性啊,很謹慎地問能不能吃。其實,有較嚴重的慢性毒性的叫做廣防己,或木防己(木防己有好幾種,有同名異物的現象),是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的根。因廣防己中含有馬兜
偶爾會有患者看到我們的醫生開了防己,說這個是不是有毒啊,或者說,聽說這個藥有肝腎毒性啊,很謹慎地問能不能吃。
其實,有較嚴重的慢性毒性的叫做廣防己,或木防己(木防己有好幾種,有同名異物的現象),是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的根。因廣防己中含有馬兜鈴酸,有腎毒性,為保證用藥安全,國家已經在2004年發布文件,停用了廣防己。對含有廣防己和木防己的藥或者中成藥,一律按照假藥查處。而用現在市面上用的防己,也就是粉防己來替代。
用來替代的中藥防己,功效與廣防己近似,不含馬兜鈴酸,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又叫做漢防己,也叫做粉防己,因本草書籍認為,防己以根大而有粉者為好。
防己
一、傳統功效與應用
防己,歷來作為祛風濕、利水消腫的中藥來使用。
1、風濕關節痛(痹證)
防己偏寒性,有一定清熱所用,所以在用作風濕關節痛時,更適合于濕熱較重的證型,常見癥狀為骨節疼痛劇烈、紅腫、發熱、屈伸不利。
如《溫病條辨》宣痹湯,以防己配伍薏苡仁、滑石、蠶沙、梔子等同用,用于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
對于偏寒性的風寒濕痹,需要配伍溫性的烏頭、附子、桂枝等,如《千金要方》防己湯,以防己配伍茯苓、白術、桂心、生姜等。
臨床有以防己黃芪湯(防己、黃芪、白術、甘草),根據濕熱痹痛型和寒濕痹痛型辨證加減,用于風濕性關節炎,效果滿意[浙江中醫雜志,1989,24(2):50]。
2、水腫
防己能清濕熱,利小便,常用于水腫、痰飲證等水液代謝疾病。且防己善走下行,所以以泄下焦膀胱濕熱見長。
如《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以防己與補氣健脾的黃芪、白術配伍,用于風邪侵襲所致的風水水腫,常見癥狀身體沉重,出汗后怕風,微有水腫,小便不通或淋瀝澀痛等。
《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以防己配伍黃茯苓、黃芪、桂枝等,用于脾虛,水溢皮膚所致的皮水,常見癥狀為全身皮膚腫,小便短少。
臨床報道,曾以防己黃芪湯用于多種水腫,如功能性水腫、腎炎水腫、更年期綜合征水腫、慢性結腸炎伴水腫、心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等,收效滿意[陜西中醫,1987,8(1):27;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9,(2):30]。
《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以防己配伍椒目、葶藶子、大黃同用,用于濕熱痰飲,水走腸間,腹脹水腫,腸鳴,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等癥狀。
臨床曾己椒藶黃丸加澤蘭、黃芪、白術等,用于肝硬化腹水,取得滿意效果[北京中醫,1989,(2):18]。
3、皮膚疥癬瘡腫
防己有清濕熱之功,也常用于濕熱所致疥癬瘡腫,可與金銀花、地膚子同用。
如《本草切要》亦用漢防己與當歸、黃芪、金銀花配伍,治遍身蟲癬。
4、其他
古本草也有以防己用于傷寒喘急、目睛暴痛(《本草綱目》),鼻衄不止、霍亂吐利(《太平圣惠方》),解雄黃毒(《肘后備急方》)等記載,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僅供參考。
#哆咖醫生超能團#
二、現代藥理作用
1、漢防己有明顯的鎮痛、解熱、消炎、利尿作用。
2、漢防己有擴張冠狀動脈、降血壓、降血糖、抗心律失常作用。臨床曾以防己黃芪湯合當歸芍藥散加減,用于氣虛血瘀水停的腎性高血壓[中醫藥信息,1997,(5):28]。也曾以漢防己甲素用于高血壓、冠心病。[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2):87][中華內科雜志,1985,(11):682]。
3、漢防己有抗矽肺、抗過敏作用。臨床曾用漢防己甲素用于矽肺,患者胸痛癥狀好轉明顯,胸悶、咳嗽、咯痰有好轉[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統疾病雜志,1981,4(6):321]。
4、漢防己有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5、漢防己甲素有抗癌作用,對多柔比星或長春新堿耐藥株人癌細胞有逆轉抗藥性作用。
6、漢防己的各種生物堿均能松弛平滑肌,粉防己堿對離體子宮及輸卵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臨床常以防己黃芪湯加減,運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如合二陳湯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合生脈散益肺定喘;合金匱腎氣丸或參蛤散補腎納氣止咳,效佳[江西中醫藥,1994,25(4):27]。
7、漢防己丙素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三、使用注意
1、防己苦寒,易傷胃氣,所以脾胃虛、陰虛及無濕熱者慎用。
2、《藥性論》記載防己“有小毒”。近代發現服用劑量過大(30~100g)時,可發生中毒,出現嘔吐、震顫、共濟失調、肌張力增加、四肢麻痹,可因呼吸抑制而驚厥死亡。動物實驗也證明,大劑量服用漢防己甲素對肝、腎和腎上腺等臟器有明顯毒性和副作用,臨床用藥時應當加以注意。
雖然大量的防己仍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必因為醫生開了少量的防己而過度擔心。一是有嚴重腎毒性的廣防己已被禁用,二是現在可以使用的防己的毒性需要長期、大量的使用時才會顯現出來。
參考資料
《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千金要方》《溫病條辨》《藥性論》《本草綱目》《中華臨床中藥學》
本號已簽約維權騎士,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有問題歡迎留言,大家一起長知識!
劉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