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天下網商記者王詩琪1978年的一個冬夜,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農民在生死契約書摁下手印,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帷幕。安徽鳳陽小崗村嚴余山,1973年生,小崗村十八位帶頭人之一嚴宏昌的長子,是“崗二代”。他1992年就離開小崗外出打工,兩次回鄉試
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1978年的一個冬夜,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農民在生死契約書摁下手印,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帷幕。
安徽鳳陽小崗村
嚴余山,1973年生,小崗村十八位帶頭人之一嚴宏昌的長子,是“崗二代”。
他1992年就離開小崗外出打工,兩次回鄉試圖創業,又兩次離開。2014年,他當選小崗村黨委委員,隨即退出其在上海的公司,放棄100多萬元的年收入,回到家鄉當村官,每月工資1000多元。
嚴余山為小崗帶來了很多變化,開了小崗第一家淘寶店,寫出第一份小崗鄉村電商項目報告,牽頭建立第一個“互聯網+大包干”電商平臺。他每天忙得像個陀螺,上海、北京、合肥、小崗來回跑,常常晚上一兩點睡,第二天凌晨六七點就起。
“我都四十多歲了,再不為小崗做點事就來不及了。”嚴余山說,父親過去一直念叨:一個人致富不算致富,通過你的影響帶動一幫人致富,才能體現出價值,“我接過的是我父親的接力棒。”
小崗第一家淘寶店
9月2日,嚴余山又從安徽鳳陽趕到北京,在中央電視臺陪五位帶頭人參加活動彩排。趁著簡短的休息時間接受了采訪。
嚴余山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發際線有些靠后,他自嘲是當年東莞打工時學習太過認真所致。煙癮頗大,一包黃山紅方印,約摸半天就見了底。
約六年前,嚴余山剛從上海回到小崗時發現,小崗村對互聯網很“遲鈍”,買電熱毯得到三四十公里外的縣城商場,拿個快遞都得開車到9公里外的鎮上。
村民的收入也有限,主要是外出打工、糧食收成,每年奔著“中國改革第一村”而來的80多萬游客,以及培訓團帶來的旅游收入。
嚴余山19歲外出打工,20多年間,輾轉東莞、上海、北京等地,自己開過公司。再回到家鄉,他從“遲鈍”中看到了機會——小崗村有豐富的土特產,為何不能通過電商賣出去?
2014年正月初五,嚴余山的淘寶店正式開張了。這也是小崗村的農產品第一次“上網”。到2017年,嚴余山的淘寶店每年能凈賺10多萬,甚至還發展了武漢、上海的小崗特產代理商。不少村民上門請教,為此,嚴余山干脆買了好幾臺電腦,在自家客廳后的店里開起了電商培訓班。
嚴余山說,現在小崗村里,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出了自己的淘寶店。
村集體收入首破千萬元大關
2015年11月11日,當了一年村官的嚴余山向當時村里的領導提交了一份計劃書,100多頁,主題是:小崗村如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沒想到因為缺乏落地措施,被領導打了回來。
回去后他又憋了一個月,改出了第二份報告。讀完報告,領導想了想,問他:小崗沒人會做怎么辦?嚴余山回答說,這個簡單,專業的事請專業的人來做。
小崗最終找到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平臺運營企業——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與恩源科技合資成立鳳陽小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第二年初上線電子商務平臺,發動村民們將農特產品放到平臺上賣,名字就叫“互聯網+大包干”。
自打恩源科技來了小崗后,嚴余山經常和對方的負責人討論,究竟怎么發展小崗電子商務,有時從上午一直聊到晚上,連飯也忘了吃。
三年過去,小崗村“互聯網+大包干”走出了安徽,被復制到山東多個縣鄉。嚴余山說,山東那邊,一些地區平臺一天銷售額已能達到35-47萬。
今年,小崗村村黨委委員班子調整分工后,嚴余山分管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他又開始全國各地到處飛,尋找發展機會。
在電商之后,嚴余山又立下新目標:“跳出小崗發展小崗”。他現在是安徽省小崗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家公司的主要領域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現代農業等,小崗村以“小崗”品牌入股。
如今,小崗產業園陸續進駐了十來家企業,盼盼食品、蒸谷米等都已投產。僅小崗盼盼食品一家,今年預計完成完成產值約1000萬元。
2018年,小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漲到1020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020元。
高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