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物質水平越來越高,娛樂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釣魚的群體也越來越壯大。這是生活富裕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多心思敏捷的釣友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既然自己擅長釣魚,為何不開一家漁具店,既能滿足自己的釣魚需求,又能贏得利潤,何樂而不為呢?但往往理想是豐滿
隨著物質水平越來越高,娛樂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釣魚的群體也越來越壯大。這是生活富裕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多心思敏捷的釣友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既然自己擅長釣魚,為何不開一家漁具店,既能滿足自己的釣魚需求,又能贏得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但往往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漁具店如春筍般的一家一家的開,同樣也如枯葉般一家一家的關閉,是這個市場飽和?還是過于理想化?還是其他原因?我帶著這個疑問采訪了多家漁具店老板,為您揭開這個很多人想不明白的道理。
漁具行業的現狀
【大經濟環境的影響】
相信最近兩年問一下漁具店主,都會說生意不好做。這個不是客氣話,真的是大環境的經濟條件下的必然現象。釣魚人是越來越多了,但總體人數上野釣還是占據了大多數群體,因為野釣環境的持續惡化,購買力自然下降。
【電商平臺的沖擊】
同時電商平臺、微商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大到魚竿等貴重漁具,小到太空豆等常用配件都可以在電商平臺買到。利潤的攤薄持續打擊著實體店的經營。而店鋪的租金卻是在持續上漲,實體店現在最大的問題癥結就是在房租上面,表面上是自己做老板,實際上變相為房東打工。
【市場的混亂】
黑坑是彌補了野釣資源的一種釣魚形式,但正因為黑坑的高對抗性,為了在這領域里分一杯羹,漁具店和廠商都想盡辦法招攬生意,各種夸大的宣傳、以次充好、各種高仿產品魚龍混雜。這不禁讓人思考,如此下去市場到底是誰搞亂的?
市場定位和出路
那么,與其訴苦哀怨,不如分析現狀做出改變。漁具店就無法生存了嗎?不是的,任何行業都會經歷無數次洗牌后,大浪褪去后,留下來的都是精英和善于捕捉機會的人,漁具行業同樣如此。
電商平臺無論你愿不愿意都存在,這個是無法回避的事實。首先做好市場的定位,釣魚人群非常龐大,無論是初學者、中級還是釣魚高手,都會有一定的需求,根據自身的條件做好定位,將會是日后實體店的發展方向。
經過和多家漁具店主聊天中得知到以上的問題,我在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了癥結所在,想要做好漁具店,個人認為與其去和電商平臺拼價格,不如轉變思路去拼服務,這個是電商平臺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癥狀。
和電商平臺面對全國的用戶不同,漁具店輻射范圍只有3、4公里以內的一個小圈子,如果用電商平臺的超薄利潤去搶客戶只有死路一條。畢竟電商平臺哪怕只有一元的利潤,但銷量達到一千件,收入也是客觀的。這點是實體店的死結。
既然無法薄利多銷,那么在合理的利潤范圍內,提升服務質量,做好售后服務,提供好釣魚信息,召集釣友聚會交流就是漁具店的優勢。釣魚是一個高消耗的運動,無論是餌料、配件還是裝備隨時都是在消耗的過程中,這些很多時候是急需的服務,電商平臺再便宜,也需要時間才能送到手里,而很多時候釣魚人是等不及的,這些就是漁具店應該抓住的機會。
所以,不要妄想和電商平臺拼價格,也不要想做大做圈,漁具店應該是是做精做專,做服務,這個才是實體店的真正出路。
理想和落差
太多的釣友通過多年的釣魚的生涯后,萌生了做漁具行業的念頭,尤其這個行業是很吃經驗的,一個不會釣魚的漁具店老板是很難生存下去的。萬事在開頭的時候大多都是憧憬萬分,希望慢慢,但大多都屬于一股腦熱情扎進來,隨著時間的冷卻,現實給了重重一棒,落差極大。
我住的附近在剛開始的時候有7家漁具店,有傳統釣、有臺釣,其中有三家都是做了多年的老店。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陸續關門了三家,其中不乏天元的專賣店和一家經營了6、7年的老店。還有兩家也在苦苦支撐。
倒閉的這幾家在我的眼中都是屬于沒有做好自身定位,在面臨電商平臺的沖擊下舉手無措,缺少有效的應對措施,加上高昂的房租自然無法支撐下去。在剩余的幾家店里我看好只有兩家,都是定位清晰,這兩家恰恰都是開業最晚的兩家。一個定位巨物黑坑釣,一個定位野釣并專注服務,相信這兩家一定是最后存活下來的兩家漁具店,因為兩位店主都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結束語
我相信釣魚的高手有很多,釣魚群體的龐大也是事實,但不是每個釣魚人都適合做商業,人的天賦和才能不同,真心建議廣大釣友,愛好和事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愛好做成事業固然是好,但也要量力而行。看清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關鍵的。
本文是我少有的沒有講述釣魚技術的文章,但畢竟也是釣魚人,對當前現象的一種有感而發。如果覺得本文所說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并轉發此文,讓更多釣友看到,一起聊聊釣魚的那些事!
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