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冷......最近幾天氣溫又下降了,寒冷的空氣,這對于起床困難戶來說,爬出溫暖的被窩,頂著寒風去開始一天的工作,簡直不要太悲傷。為了抵抗寒冷,各家各戶家里的取暖設備也開始發揮作用了:暖氣、電熱扇、熱水袋、小太陽......在今年11月15號
冷......最近幾天氣溫又下降了,寒冷的空氣,這對于起床困難戶來說,爬出溫暖的被窩,頂著寒風去開始一天的工作,簡直不要太悲傷。
為了抵抗寒冷,各家各戶家里的取暖設備也開始發揮作用了:暖氣、電熱扇、熱水袋、小太陽......
在今年11月15號的時候,各地區逐漸開始供暖,國家集中供暖標準的溫度是18℃正負2℃,人體舒適溫度范圍是18-22℃,而小太陽最高的溫度可達354.4℃。
忙碌了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洗個澡,充滿暖氣的房間想想也是很開心的。
可誰又能想到,連"小太陽"這樣的取暖設備也會出現問題。
小太陽是依靠電熱輻射和反射裝置對特定的空間發射紅外線輻射,以此達到傳熱效果。
和其他取暖設備比較,小太陽加熱速度很快而且比較耐用;
但不好的地方就是達不到室內溫度均衡的效果,強烈的光源容易對寶寶視力有影響,嚴重的話會存在安全隱患。
寒冷的冬季,開水、熱水器、取暖設備大家用的都會比較頻繁,所以,孩子被燙傷的幾率也就大了許多。
這不,前段時間一位女士家里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小孩出生不到一年時間,經歷第一個冬天,寶媽想著不讓孩子受冷、著涼穿了很厚重的棉衣,擔心孩子會踢被子,于是把蓋在孩子身上的小被子用枕頭壓著,順手把一旁的小太陽拿來靠近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著涼了。
寶媽想著自己一會就回來了,應該不會發生什么事,放心的出門買菜準備做飯,小孩醒來,身邊沒人,這個時候的孩子活潑好動,已經會手腳動來動去的,一時間,一旁的小太陽倒在了孩子身上,因為溫度過高,孩子身上的衣物很快被燃了起來。
孩子一個人在家,終歸還是不放心,寶媽趕緊買完菜回到家,看到這一幕,緩不過神來,趕緊上前關掉了小太陽,給孩子滅火,送去醫院救治,因為燒傷面積過大,醫生也只能盡力,寶媽哭著說:醫生,一定要想辦法治好孩子,他還這么小,以后怎么辦,花多少錢我們也愿意,求求你了......
孩子身上的棉衣物已經燒的不像樣子,順勢蔓延的還有孩子身體的大面積燒傷,自己一時的疏忽,竟給孩子帶來了無法挽回的災難,對家里人,她該怎么交代,寶媽悲痛欲絕......
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還是比較小心的。
孩子燙傷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家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孩子接觸的東西,多給自己普及防護知識以及發生問題該怎么應對的措施,不要等到危險發生了,自己手足無措,不僅耽誤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還給孩子以后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有些人在燙傷后會用牙膏、肥皂水、雞蛋清、鍋灰等,切勿胡亂指導別人,只會弄巧成拙。
孩子在燙傷后,家長必須要做的事情!
1、 "沖、泡",立即用流動的涼水沖洗患處15-30分鐘,目的是讓受傷部位的熱量盡快散去,降低對其他部位的傷害,沖洗越快越好,要是沖的過程中有疼痛感的話,水流建議慢一些!
注意:水溫控制在和室內溫度差不多就可以,不是越冰越好,更不能用冰水!會影響皮膚損傷,影響愈合;不要著急弄破水泡;如果水泡破了的話,保持傷口四周干燥,及時找醫生救治;要是受傷部位在臉上的話,不方便用水沖,可以用涼水毛巾冷敷一下。
2、 涼水沖到足夠時間,孩子的疼痛感減少以后,可以試著輕輕脫掉被燙傷處的衣物,不方便的話用剪刀剪開,一定要仔細、小心。
注意:脫去衣物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緩",燙傷后孩子的衣物會和皮膚黏在一起,太過使勁的話容易弄破水泡,弄疼孩子,如果實在處理不了,就清理好粘黏部位周圍的衣物。
3、 小面積燙傷的話,可以在涼水浸泡一會(不是冰水),緩解疼痛,安撫孩子的情緒。
注意:如果燙傷面積比較大,天氣又冷,注意其他部位的保暖,避免引發其他不必要的情況,不要給孩子涂抹任何東西。
4、 找一塊干凈的紗布,可以輕輕蓋在燙傷部位,防止感染;千萬不要用有毛絮等布料的東西,很容易黏在傷口上。
注意:期間不要涂抹任何東西。
5、 燙傷嚴重,自己處理不好的話,及時送去醫院治療。
注意:安撫孩子情緒,告訴孩子,媽媽在身邊會一直陪著他,不會有事的。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調研數據表示:將近有77%的兒童燙傷發生意外傷害是在家里,年齡范圍在1-4歲居多。
孩子為未知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看到就想摸一下,玩一下,不會判斷身邊的危險,所以各位家長,在安全這件事情上,千萬不能馬虎,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一旦危險發生,后悔莫及......
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