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風濕、類風濕之類的疾病,讓患者疼痛難忍,在生活上也造成了患者極大的不便利,輕者四肢受限,重者無法行走。氣候原因,此類疾病北方居多!雖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患者,但往往西醫對待此病并沒有什么很好的方法,輾轉各大醫院,讓無法治療。如果自
風濕、類風濕之類的疾病,讓患者疼痛難忍,在生活上也造成了患者極大的不便利,輕者四肢受限,重者無法行走。氣候原因,此類疾病北方居多!雖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患者,但往往西醫對待此病并沒有什么很好的方法,輾轉各大醫院,讓無法治療。
如果自己能有幸看到此文,或許對患者和家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幫助,起碼有一個治療的方向,此類疾病較頑固,一蹴而就不現實。好,我們詳細的了解中醫是怎么看待這類疾病的!
中醫認為風邪、寒邪、濕邪共同作用人體的肢體筋肉關節,導致筋脈不通,不通則痛,這類疼痛都叫痹癥。
具體有以下四種:
1.行痹
癥狀:肢體關節酸痛,病位會游移,游走不定(今天這痛,明天那痛的),關節難以屈伸,惡風、發熱等表癥。苔薄白。
解析:雖然人體被三種邪氣侵襲,但以風為主,所以病位會變化不定,惡風
治法:一祛風,二散寒,三除濕(祛風是關鍵)
方劑應用:防風湯加減。
中成藥選用:九味羌活丸。
2.痛痹
癥狀:肢體關節緊痛,痛處固定,遇寒疼痛增加,溫熱患處疼痛減少,痛處不紅不熱但常感覺冷,關節屈伸不方便。苔薄白。
解析:疼痛比較重,以寒為主,寒會導致筋脈不通,不通,疼痛比較重。
治法:一散寒,二祛風,三除濕。(散寒是關鍵)
方劑應用:烏頭湯加減。(烏頭能散寒,注意毒性)
中成藥選用:風濕定片、小活絡丸(散寒通絡 )、木瓜丸(里面有附子,能散寒)、寒濕痹顆粒、風濕骨痛膠囊。
3.著痹
癥狀:肢體關節酸痛、關節出現沉重感,患處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滑。
解析:關節沉重、手足沉重、苔白膩,說明有濕,要先除濕。
治法:一除濕,二祛風,三散寒。(除濕是關鍵)
方劑應用: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功效: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中成藥選用:分濕寒和濕熱,寒濕者可選風濕痹康膠囊、痹痛寧膠囊;濕熱者導致膝關節紅腫熱痛可選四妙丸(四妙丸:蒼術、牛膝、黃柏(鹽炒)、薏苡仁)、濕熱痹痛顆粒。
4.尪痹
癥狀:痹證日久不愈,肢體、關節疼痛,屈伸困難,關節腫大僵硬、變形,肌肉發生萎縮,筋脈一抽一抽的感覺,肘膝無法伸直,或不能站立行走,伴腰膝酸軟、自汗、盜汗。
解析:日久不愈,久病必淤,久病必虛。出現腰膝酸軟,自汗,夜間盜汗。
關節腫大僵硬、變形、肌肉萎縮,這個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人的生活了!已經發現肢體的形變!這里面類似能對應西醫說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法:化痰祛瘀,滋養肝腎。(日久不愈,久病必淤,久病必虛)
方劑應用:桃紅飲合獨活寄生湯加減。
中成藥選用:獨活寄生丸(合劑)、尪痹顆粒、益腎蠲痹丸。
小結:
行痹:在于風邪,病痛會移動。
痛痹:在于寒邪,痛處固定,遇寒疼痛增加
著痹:在于濕邪,關節出現沉重感,手足沉重
尪痹:類風濕性關節炎(西醫上屬于自身性免疫疾病,對自我的侵蝕,關節變形)
自學中醫,愛家人、愛自己!
歡迎關注、轉發!
丁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