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2歲孕媽分享順轉剖經歷,過程著實艱難,生孩子不易。孕40周+4,超期四天,去醫院做產前評估,連續測試羊水值在慢慢遞減,從80≥77≥71,產檢醫生怕羊水持續減少會讓胎兒出現不可逆的問題,建議我催產。同病房的待產小孕媽分享了一個漲羊水的小竅
32歲孕媽分享順轉剖經歷,過程著實艱難,生孩子不易。
孕40周+4,超期四天,去醫院做產前評估,連續測試羊水值在慢慢遞減,從80≥77≥71,產檢醫生怕羊水持續減少會讓胎兒出現不可逆的問題,建議我催產。
同病房的待產小孕媽分享了一個漲羊水的小竅門(待驗證):可以通過純喝椰汁,不喝水的那種羊水會漲的比較快,一天5~6個椰子也可以。
于是遵醫囑,我們當即辦理了入院,入院第一天,照例抽血查體(包括艾乙梅/血常規/血型/凝血項/肝功/腎功/血糖等)、內檢、心電檢查…
因為宮頸沒有軟化,內檢的疼痛超出了我的認知范圍,畢竟在生孩子前就早早的聽說了內檢的恐怖程度,除了痛之外就是尷尬。
入院第二天,40周+5,待產房的我們三位女同伴各種聊嗨了,畢竟大家都是來待產的,容易有共同話題。
其中一位小姑娘,20來歲,晚上見紅之后第二天開始肚子疼,沒有聽到她痛得嗷嗷的聲音,就是很順利的在半小時內生了,給了我們很大的勇氣,不過主要還是感慨人家:年輕就是資本。
另一位孕媽,28歲,因入院之后不適應新環境或是緊張感,出現了血壓偏高,雖只有38周也被迫待產。
醫生告知我們:晚上我們兩個都要上球,就是宮頸內放入2個充氣球,促使宮頸軟化到達分娩條件,前提是胎兒在耐受催產針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第一天的催產實驗針從11點到到下午3點,效果還只是一點點宮縮,晚上塞了球之后感覺就是一點點脹脹的感覺,還能蹦噠。
而28歲孕媽就反應特別大,塞完球之后肚子疼到不行,結果血壓一路飆升到170,晚上一堆醫生圍住各種降血壓,上點滴等各種檢查。
于是我被迫轉到了普通病房,第二天早上一早去看了28歲孕媽,血壓降下去了,中午再去看第二眼的時候又因為血壓高不得不剖腹了。
就此,我眼看著待產房的其她兩位孕媽成功分娩,而我還不知道要等待多久。
入院第三天,40周+6,早上7點取球,醫生順便嘗試破水,結果失敗,宮頸后位很深無法破水,只能再打催產針一天,看子宮會不會自動發動。
結果打了一天催產針只是出現了一點點規律宮縮,還是不疼的那種。
入院第四天,41周,又是一整天的催產針+內檢+破水失敗,以1min內滴22滴催產針的速度,我還是只是輕微規律宮縮。連夜班醫生護士都鼓勵我,沒關系。
入院第五天,41周+1,凌晨3點出現了自主的宮縮,伴隨輕微腹疼,剛好醫生查房內檢,覺得今天破水有希望,一大早就破水成功了,醫生說宮頸已經軟了很多,但是沒有開宮口,繼續打催產針一天。
隨著催產針的助攻,宮縮越來越強烈,達到5分鐘一次,一次50秒,但是醫生檢查后說只開了1指。
這個強度已經超出我的預想,然后一直疼到晚上8點,疼到整個人都不好了。
待產房里其他人都陸陸續續生了,就剩下我一個人在待產室內嗷嗷叫。
焦慮之下,醫生又進行內檢,開了2指,但是胎心伴隨每次宮縮都出現下降趨勢,醫生說如果晚上11點還是無法開3指就預示著催產失敗,需要剖宮產。
到了晚上9點多,醫生再次發現胎心下降,加上宮口還是2指,進程太慢,怕寶寶在肚子里已經缺氧,最終醫生建議放棄順催產,轉剖腹產。
因為催產3天,子宮已經疲憊了,收縮功能變差容易導致大出血。
剖腹的時候,出血量大于正常值,但還在可控范圍內,算不上特別危險。
剖腹產給我的感覺并沒有那么難受,就是看著醫生把嬰兒拿出來又把腸子等塞進去,有點任人宰割的感覺。
最終,趕在了教師節23點多出來,重6斤8兩,寶寶出來沒有缺氧,一切正常,就是特別愛睡覺,不哭不鬧,可能也是為什么這個釘子戶在肚子里呆這么久都不發動的原因吧。
整個過程雖然持續時間長,經歷順轉剖,但沒有發生危急情況,本人還是很欣慰的。
孩子是順利剖下來,但作為產婦的我,顯然事情還沒完。
因為催產針打了4天,子宮收縮疲軟,手術后的子宮如醫生所料,已經沒有了張力,所以醫生在子宮內放了一團紗布促進子宮恢復。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塊紗布的原因,第二天開始我持續高燒,晚上甚至燒到了38.9°。
加上寶寶打了2針疫苗晚上哭鬧的厲害,一邊是我持續高燒難受,一邊是寶寶持續哭鬧,可把孩子的爹給累壞了。
可幸的是請了醫院的護工,幾乎護工一晚上都在幫忙哄寶寶,也沒怎么休息,一直到凌晨3點多,寶寶可算消停了。
而我要熬到第二天才能拆紗布,經過一晚上的消炎針降燒藥,早上起來體溫還是在38°以上,上午醫生來拆紗布,該有2米長,拆了之后再加上消炎針,燒終于降下去了,也終于開始排氣,已經2天沒排氣的肚子好像還有一個哪吒。
因為沒有排氣,醫生不讓喝湯不讓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喝米湯喝小米粥上面的清湯部分,今天退燒了想著可以嘗試母乳喂養了,結果第一天就咬壞了一個奶頭。
漫漫長路,開了一個艱難的頭,但美好總是在眼前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消除所有產前媽媽的緊張感,生孩子雖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好事多磨,過程有多難,結局就有多美。
要說注意事項呢,就是幾點:
一是如果順產,那生產過程還是不要讓孩子爹全程觀摩了,容易產生心里不適感,引起隔閡。
二是如果沒有公婆照料小嬰兒和產婦本人,那么最好提前請好護工,特別是新手媽媽,避免手忙腳亂,產后的虛弱感是切實存在的,多休息才是王道。
三是遇到任何問題,遵醫囑就是最好的選擇,醫生建議催產就催產,醫生建議順轉剖那就順轉剖,別生幺蛾子,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現在看著小嬰兒在我身邊安然的熟睡,終于意識到自己真正成為了一位母親,肩負重任,亦覺得生命來之不易,我要用盡全力去呵護他長大。
(本文來自32歲的孕媽親述,親身經歷,每個過程都是刻骨銘心的。)
#你好,新生命#
張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