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顯示器中紅、綠、藍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確度的一項指標。白平衡是電視攝像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通過它可以解決色彩還原和色調處理的一系列問題。白平衡的英文為White Balance,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將白色物體還原為白色”,對在特定光源下拍攝時出現的偏色現象,通過加強對應的補色來進行補償。相機的白平衡設定可以校準色溫的偏差,在拍攝時我們可以大膽地調整白平衡來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
自動白平衡AWB是相機內部自帶算法根據場景實時調節色溫,AWB又細分為氛圍優先和白色優先。氛圍優先是指拍攝傾向于光源色溫,如在冷光源下拍攝的照片也會相應帶冷色。白色優先是在任何色溫光源下拍攝時畫面盡可能保持顏色不變,如正午日光下的色溫。對于新手或非專業拍攝時建議使用白色優先模式,可以適用于大部分拍攝場景。而氛圍優先多用于室內有色光源下的專業拍攝。
相機上白平衡的符號是WB。白平衡有自動模式和半自動模式。所謂自動模式,就是在白平衡選擇“A”的情況下,照片的色彩還原由相機根據場景的色溫自動給出一個合適或者是近似的色溫值;所謂半自動,就是相機內部設定了一些場景下的近似色溫值供拍攝者根據所處環境,自已選擇一個合適的色溫模式,這些半自動的內置模式包括:日光、陰天、白熾燈、熒光燈、陰影、雪天、海邊等,當然,白平衡的閃光燈模式是必須。內置白平衡模式分的還是比較細的,供拍攝者來選擇。
前兩天的文章中都提到了色溫、白平衡的使用,很多人希望我講一下色溫、白平衡是什么。今天給大家講講色溫、白平衡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什么是色溫?色溫是一種溫度衡量方法,在物理、天文學方面用得比較多。一個黑色的物體在不同的溫度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物體也會變成不同顏色;就像一塊鐵被不斷加熱,鐵會先變成紅色,然后變成黃色,最后變成白色。發出的光所含的光譜成分,就稱為這一溫度下的色溫。色溫的單位是“K”(開爾文),零下273.15攝氏度被我們成為絕對零度,這就是0K;然后溫度每上升1攝氏度,也就是上升1K。說簡單點就是0攝氏度為273.15K,100攝氏度為373.15K。這里所說的色溫和我們平常對色彩的認識有所區別,一般來說我們會把黃色、紅色、橙色等顏色歸為暖色調,而把白色、藍色、青色等顏色歸為冷色調。從色溫上來說紅色的色溫是最低的,然后逐漸增加的是橙色、黃色、白色,色溫最高的是藍色。當我們利用自然光(太陽光)進行拍照時,因為不同時間段光線的色溫不一樣,所以拍出來的照片色彩也不一樣。案例:我們在晴天拍照,此時光線的色溫很高,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是偏冷色調的。而在日出/日落時分拍照,此時光纖的色溫較低,所以照片是偏暖色調的。了解不同光纖的色溫是怎樣的,有助于我們在不同光線條件下進行拍攝。也可以提前判斷出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會拍出什么色調的照片,然后去考慮是要強化這種色調還是減弱這種色調。如果你覺得上面的知識理解起來很困難,那么你記住一句話就行:顏色越紅,色溫越低,顏色越藍,色溫越高。那么我們如何通過相機來控制光線的色溫呢?這個就要用到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了。二、白平衡如果我們把一張白紙放在不同光線會出現不同的色調,比如:太陽光下更白、白熾燈下偏灰、黃昏時分偏黃,但是我們的眼睛任然能識別這張白紙是白色的,因為人的眼睛非常強大。但是相機就不行,相機只會客觀的記錄環境的色彩,比如把白紙放在蠟燭光線下,相機拍攝出來的畫面就會偏黃。而相機的白平衡,就是為了讓實際環境中白色的物體在你拍攝時呈現出“真正”的白色。相機的白平衡內置了很多模式,下面簡單的給大家講一下。①K模式K模式即自己手動調整色溫值,比如:你知道日出/日落時光纖的色溫值大概在什么范圍,那么你直接選擇K模式,把色溫值調到該范圍,就能準確的還原日出/日落時分的色彩了。自己知道某個環境的色溫值還好,不知道該怎么辦?這個時候你就要用到下面的模式了。②場景模式相機廠商也知道很多人不知道某些環境的色溫值,所以他們就給相機預設了很多場景。比如:云彩的圖標表示多云環境、太陽的圖標表示晴天環境、燈泡的圖標表示白熾燈環境等等。你不知道如何調整色溫值,你總知道你處于何種環境下拍照吧。在那種環境下拍照,選擇影響的場景模式就行了。如果你想精準的控制色溫怎么辦?那就要用下面這個模式了。③自定義白平衡數碼相機基本都有自定義白平衡功能,大家調一下就能找到了。自定義白平衡的原理是,拿一張白紙,告訴相機這張白紙在這個色溫條件下變成了這個顏色,但紙是白的,你得拍成白色才行。然后相機就會以這張白紙作為基準白色,無論在什么色溫條件下相機都能準確的把顏色校正過來。一般來說自定義白平衡是最精準的,所以很多攝影師出去拍照時會帶一張白卡,目的就是為了使用自定義白平衡。你把你的白平衡選項放在自定義白平衡上面,相機就會根據你設定的自定義白平衡進行拍攝,但是前提是你要對這個場景設置過自定義白平衡,不然相機不知道。至于怎么設置自定義白平衡,大家看自己相機的說明書就行,不同相機會有所不同。④AWB模式AWB模式也就是自動白平衡,也就是相機會自動根據你的拍攝環境來調整色溫值,不用你去操行。自動白平衡適用于大多數場景,所以我自己很多時候用的都是AWB模式。AWB模式的優勢在于方便,但是在極端色溫條件下AWB模式就會失靈,這個時候就要你自己來了。但是我一直堅持能用AWB模式就用AWB模式,AWB模式失靈了自己再手動去弄。三、白平衡和色溫弄反了重點!重點!重點!這里要敲黑板了,大家要仔細看。很多人是把色溫和白平衡弄反了的,包括我看見網上的很多攝影教程也是把這兩弄反了的。當我們在拍攝日出/日落時,此時的光線色溫值很低,大概在3000K左右;所以你在拍攝時就要選擇K模式,然后把色溫值調到3000K左右。這樣感覺沒錯,其實是大錯特錯。你把相機的色溫值調低,相機就會認為此時的環境偏紅,所以就要往畫面中加藍色調,這樣才能將被太陽光映成紅色的天空還原成藍色調。你本來想拍攝暖暖的夕陽/日出照,結果拍出來的照片是冷色調,那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拍出暖暖的日出/日落照?其實我們可以欺騙相機的,你可以設置一個高的色溫值,然后相機就會認為此時的畫面色溫很高,就會往畫面中加入紅色調來中和,結果畫面變得更加紅了,但是卻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案例:拍攝日出/日落時覺得畫面不夠紅怎么辦?你設置一個較高的色溫值,相機就會認為此時畫面色溫過高,從而加入紅色來中和畫面,結果畫面反而變得更紅了,也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想要畫面更加冷峻怎么辦?你可以設置一個較低的色溫值,然后相機就會認為此時的畫面色溫過低,從而加入藍色來中和畫面,結果畫面反而變得更藍了,也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照片,我把色溫值調的越高,畫面反而變得越紅了,我把色溫值調的越低,畫面反而越藍了。總結:我見過很多人把色溫和白平衡弄反了,包括一些天天教別人攝影的大師。這個知識點也不難,大家拿自己的相機調一下就知道了。
調色中的“白平衡”是什么意思?白平衡,簡單的說就是白色平衡。白色所反映出來是一種白色的光,我們都知道白色光是由紅、綠、藍三色光等比例混合組成。白平衡就是紅、綠、藍三基色混合而成白色精度指標。白平衡用通俗的理解就是讓白色所成的像依然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會接近人眼的色彩視覺習慣。調整白平衡的過程叫做白平衡調整,白平衡調整在前期設備上一般有三種預置白平衡、手動白平衡調整和自動跟蹤白平衡調整。白色?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學的知識,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線由于藍、綠、紅三種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視覺反應。我們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組成的,而這七種色光又是由紅、綠、藍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當一種光線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時候,習慣上人們稱之為消色,黑、白、灰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體時,物體反射光顏色與入射光顏色相同,既紅光照射下白色物體呈紅色,兩種以上有色光同時照射到消色物體上時,物體顏色呈加色法效應,如紅光和綠光同時照射白色物體,該物體就呈黃色。當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體上時,物體的顏色呈減色法效應。如黃色物體在品紅光照射下呈現紅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現綠色,在藍色光照射下呈現灰色或黑色。在后期調色中,白平衡調整以色溫來表示,色溫就是顏色的絕對溫度,用“K”表示。5500K大概是白光,高于此值顏色偏藍,低于此值顏色偏黃。明白了白平衡的意思,在后期調色中我們可以有的放矢,得心應手的運用了。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