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的農村醫保上繳已經持續快4個月的時間了,再過幾天就要結束了,但是依然有農民還未上繳,農民斷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農民醫保費用逐年上漲在2019年之前,農民醫保被稱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農民和城鎮居民在住院報銷這一塊
2022年的農村醫保上繳已經持續快4個月的時間了,再過幾天就要結束了,但是依然有農民還未上繳,農民斷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農民醫保費用逐年上漲
在2019年之前,農民醫保被稱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農民和城鎮居民在住院報銷這一塊是區別對待的。為了讓農民能享受到同城鎮居民一樣的醫療待遇,2019年我國就提出統一城鄉醫保的意見,將城鎮居民保險同新農合合并為城鄉醫保。合并之后,農民醫保費用是逐年上漲,2022年醫保每人的統籌標準是900元,其中政府補貼580元,個人支出320元,個人支出部分中有40元是今年新增的。
這兩年雖然糧食價格有所上漲,但是不少地區會遭受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產,農民總體的收入還是偏低。加上物價的上漲,養娃、看病等其他日常開銷也大幅增加。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一個人在外打工,養兩個孩子基本只能保證收支平衡,很難有剩余,面對年年上漲的醫保農民就有了斷繳的想法。
其二、購買醫保,一年沒生病,錢只能白花
醫保有個特點,那就是當年購買當年生效,這一年內可以反復使用,但如果一年未使用第二年就會生效。這就讓很多農民理解不了,我今年買了醫保沒有使用,第二年就直接作廢了,那不就相當于是錢白花了嗎?一人300多元,一家4口就是一千多元,一畝地也才賺幾百元呢。不少農民認為,當年用了第二年再交錢可以,如果當年沒用第二年就不應該交錢了,畢竟大家多數時候都是健康狀態,交的醫保也都用不了,而現在年年交錢也催生了農民斷繳醫保的想法。
雖然,現在農民醫保還達不到讓所有農民滿意的程度,但是依然不建議農民斷繳醫保,為什么呢?
1、費用雖然上漲,但是農民可以享受的福利更多了
雖然醫保費用年年在漲,但是給農民提供的福利也在增加,比如大病住院報銷比例從之前的60%提高到現在的70%。另外,醫保能報銷的疾病種類也增加了,以前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人是不能報銷的,但現在糖尿病等這些慢性病也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了。
雖說慢性疾病不會一次性花很多錢,但是慢性病花錢的時間很長,長時間的治療費用給不少農村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如果農民有醫保,一年只需要花費幾百元就能享受到一定比例的報銷,那是非常劃算的。更何況還有部分群體是可以免繳醫保的,比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復員軍人、殘疾軍人、因公犧牲的軍人家屬等都會由當地政府進行代繳。
2、農民醫保相當于保險,過期清零合情合理
農民醫保說到底就是一份保險,就相當于是一份保障,只是時間有限,超出時間后就會失效,這一點同其他保險都是一樣的,并不會因為不使用就可以不繳。比如說車險,即使當年未出險,第二年照樣需要上繳,如果出險了還會根據報銷的金額提高保險價格,醫保并不會因為當年花費的高而漲價,從這一點看醫保反而很人性化了。
3、誰也無法預測是否會生病,很多大病甚至可以“一夜返貧”
再一個不建議農民斷繳的原因是,雖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健康康一輩子,但是誰又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生病,什么時候會有不測發生在自己身上。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因為家人生病而“一夜返貧”的例子,所以不要為了節省幾百元而去搏那幾萬、幾十萬的支出。
劉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