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初中生會告訴你,一斤鹽是不能溶于一斤水的,因為鹽是有溶解度的,并且在不同的溫度下,鹽的溶解度不同,在20攝氏度的水中,100ml的鹽最多只能溶解36g的食鹽,隨著溫度的升高,鹽的溶解度也會有略微的升高。所以500ml的水最多也只能溶解180
初中生會告訴你,一斤鹽是不能溶于一斤水的,因為鹽是有溶解度的,并且在不同的溫度下,鹽的溶解度不同,在20攝氏度的水中,100ml 的鹽最多只能溶解36g的食鹽,隨著溫度的升高,鹽的溶解度也會有略微的升高。
所以500ml的水最多也只能溶解180g的鹽,還會有320g的鹽沉淀在杯子的底部。但是無論怎樣,根據質量守恒定理,一斤鹽放入一斤水當中,我們對其重量進行測量,應該得到的是2斤,但是我們去往往得不到精確的值,這是為什么呢?
碳的燃燒
如果我們將一塊一斤的木頭進行燃燒,我們能夠得到一斤的木屑嗎?那這是否違反了質量守恒定理呢?我們先來想象,當木炭中的元素和氧氣發生反應燃燒后,會得到什么?很可能會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甚至其它的氣體。所以真正的質量守恒不僅僅是計算剩下的木炭,還要計算生成的氣體和水的質量。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些生成的物質我們都可以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但是這就是碳燃燒所生成的所有物質了嗎?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忘了燃燒的過程同樣有能量產生了。由于木頭和氧氣中的原始分子比生成物中的分子的化學能要更多,所以多余的能量就以熱能和光能的形式散發出來了。
但是能量也不是無中生有的,能量產生的代價就是質量的減少。實際上,很多化學反應都會涉及到能量的變化。這也正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質量守恒定理,而要理解能量守恒定理。
物質與能量
物質與能量的關系是什么?很多人可能認為物質與能量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常識看來這分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給人的感覺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很早以前,人們也曾經認為電和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形態,后來發現它們都是電磁。
愛因斯坦認為能量和物質是同一種物體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是由能量物質構成的,能量和物質從本質上是一種東西,物質能夠轉變成能量,同時能量也能夠轉變為物質。并且據此提出了質能方程 E=mc2。
很多人對質能方程是有誤解的,認為質能方程質能用來解釋恒星的核聚變,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這僅僅是因為對于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來說,他們通過觀察恒星和星系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能量物質的變化。質能方程是在人類實現核聚變的過程中得到了檢驗,但是這并不說明質能方程質能用來解釋核聚變。
一斤鹽溶于一斤水
如果我們將一斤鹽溶于一斤水,但是我們無法得到2斤的物質,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無論是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我們都應該考慮這個過程中能量的變化,而不能僅僅考慮質量。因為我們剛剛也提到了我們不應該在局限于質量守恒,而應該遵守能量物質守恒定律。比如,當物理反應釋放熱量的時候,溫度就會降低,凝固和凝華等現象就有可能產生。在這個過程中能量已經參與到了其中。
當鹽溶于水的時候是會釋放熱量的,這一部分的能量也應該計算到兩斤當中去。如果缺乏了這一部分能量的“質量”,那么就會產生誤差。否則,我們要如何去解釋這因溶解而產生的能量呢?這些能量難道是憑空產生的嗎?
嚴格上來說,將一斤鹽放到一斤水中,如果我們將物質與能量嚴格相加的話,比如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
小結:
一斤鹽放置到一斤水中,只有少部分的鹽溶解了,還有一部分會在底部沉淀。但是為什么我們去無法得到2斤的物質呢?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鹽溶解到水的過程是一個放熱的物理過程,那么這些熱量是從哪里來的呢?必然是以部分的質量犧牲換來的。我們不能將質量和能量看成對立的兩方,它們是可以進行轉化的。所以當我們在計算重量的時候,只要將能量的“質量”考慮進去,就能得到2斤了。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丁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