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2月4日晚8時,北京冬奧會開幕,北京也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座雙奧之城。14年前,北京奧運會召開當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大半個中國都在震動中惶恐不安,汶川8級特大地震,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破壞力最大的地震。8萬同胞遇難,山川
2022年2月4日晚8時,北京冬奧會開幕,北京也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座雙奧之城。
14年前,北京奧運會召開當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大半個中國都在震動中惶恐不安,汶川8級特大地震,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8萬同胞遇難,山川慟哭,國人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5月18日,央視一號演播廳,《愛的奉獻》慈善募捐晚會正在進行中,一名男子突然低頭悄聲問身邊的妻子,“再捐7000萬可好?”妻子看著他,不作聲,他迎上妻子的目光,眼中充滿懇切。
張開懷抱 迎接陽光
妻子深深地看了丈夫一眼,點頭應許,她知道,她的丈夫絕無私心,他只是一心想幫助災區人們重建家園,因為他對災區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因為他也曾親歷地震。
男子名叫張祥青,1969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在他七歲那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動山搖。
張祥青是家中9個兄妹中最小的孩子,一直跟著母親睡,地震發生時,“媽媽一下子撲在我身上,保護我?!?/p>
年幼的張祥青在母親的懷抱中害怕地閉上了眼睛,再次睜眼,眼前一片黑暗。
房子塌陷,張祥青被埋在了廢墟中,他被巨大的恐懼包圍,嚇得一動不敢動,甚至忘了哭,他喊媽媽,沒有回應,小男孩的害怕地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
母親身體由熱變涼,張祥青驚恐的渾身戰栗,這也成了他一輩子的夢魘。
不知過了多久,張祥青聽到了大哥焦急的呼喊聲,他掙扎著從母親身下爬出來,哭著喊大哥。
大哥已經成家,他的家距離父母的家不過600米,但那一天他爬過廢墟,繞開巨大的地裂,連走帶爬,用了整整5個小時才回到家。
他眼前只有一片廢墟,根本看不到父母的弟妹的人影,大哥一邊大聲呼喊,一邊在瓦礫中四下搜尋親人,看到張祥青,大哥跑過來緊緊抱住他。
唐山大地震,共和國史上最慘痛的震災,24萬同胞罹難,4200個孩子一夜之間成為孤兒,其中就有張祥青,這場地震讓永遠失去了3位親人,母親、父親和五哥。
地震剛過,大雨滂沱,他和哥哥姐姐們擠在樹下,打著哆嗦,眼前,是真實的人間慘劇,尸體、血污、哭嚎……張祥青閉上眼,害怕地抱著大哥,他又冷又餓。
后來,解放軍來了,張祥青住進了救災帳篷,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這所有的一切溫暖了張祥青的一生,也成了他此后走上慈善之路的源動力。
震后,唐山人擦干眼淚,帶著終生無法愈合的傷痛繼續生活。
張祥青和未成年的哥哥姐姐一起跟著大哥大嫂生活。
日子很苦,到了交學費的時候,大哥搜遍家中所有地方,也拿不出1塊錢的學費。
他不得不向別人借錢,湊齊張祥青的學費,大哥借了2塊錢,1塊交學費,一塊給他買筆、本子等學習文具。
為了幫大哥減輕家庭負擔,張祥青開始幫家里割豬草,每天還會撿一些破爛換錢。
拾荒少年張祥青家庭貧寒,無父無母,成了別人眼中的軟柿子,隨便捏。
在他小學四年級那年,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拿著泥巴,對準張祥青就扔了過去。
泥巴很硬,砸在身上,很疼。
但張祥青一聲都沒吭,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打回去,而是要趕快把衣服上的污泥洗干凈,他不想讓大哥擔心。
他走到河邊,脫下鞋,打算下河洗洗,驀地,腳底踩到尖銳的鐵片,皮膚劃開了一道大口子,鮮血直流,鉆心地疼。
這一次,張祥青的腳底整整縫了7針,這條蚯蚓樣的疤痕伴隨他終生,也開始讓他有所改變。
因為受傷,他不得不留級一年,再次開學后,他成了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
張祥青變了,他不再盲從別的同學,有了主見,更加獨立。
15歲那年,張祥青堅持不再讀書,他受政府照顧進入鋼鐵廠工作,這個經歷九死一生的少年,張開懷抱,擁抱陽光,進入社會,踏上了屬于他的傳奇人生。
祥寫人生 鑄就輝煌
進入鋼鐵廠之后,張祥青先是跟著老師傅認真學習,他記下老師傅說的每一句要領,將其融會貫通,運用到工作中。
靠著這股子鉆研勁兒,張祥青很快就能上手工作了。
當時張祥青所在車間的主任正是張榮華的父親,他很看好這個踏實肯干又善于學習的小伙子,空閑的時候會找張祥青聊天。
一番接觸后,張榮華的父親得知張祥青的身世,對他更加佩服。
在張榮華18歲那年,父親帶著張祥青回到家中,向女兒加以介紹。
父親可從沒帶別的年輕人來過家中,張榮華對眼前這個和自己同齡的小伙子產生了好奇心,兩個年輕人聊得很投緣。
日久天長,兩顆心逐漸靠近,他們相愛了。
1988年,張祥青與張榮華舉辦了婚禮,婚后,張祥青辭去了鋼鐵廠的工作,他要做生意,要給妻子富足的生活。
張榮華也用實際行動支持丈夫,兩人一起去石家莊學習做豆腐,學成后,回到唐山,開了一家“張家豆腐店”。
夫婦倆起早貪黑,從買黃豆到研磨、點鹵、售賣,不敢有一絲懈怠。
他們的豆腐做得好,生意也好,1991年,他們手中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巨款——1萬元,他們是萬元戶了!
有了錢,張祥青不再只滿足于做小本生意,他聽聞倒賣廢鋼能賺錢,便動了心思,張榮華聽了丈夫的想法,立馬找父親借了8千元,交到張祥青手中。
張祥青感動于有這樣一位力挺他的好妻子,拿著1萬8千元開始回收廢鋼。
生活給了年輕人一記重拳,張祥青失敗了,他的1萬元全部賠了進去。
張祥青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把剩下的8千元交給妻子,請她還給岳父。
不料,張榮華又把錢重新塞回丈夫手中,“沒關系,我們再試試。”
有了妻子的支持,張祥青振作精神,決定再拼一把。
汲取了上次失敗的經驗后,這一次他沒有急著出手,張祥青先是走訪鋼鐵廠,了解對方缺少哪種鋼材,做到心中有數后,才開始購買廢鋼。
他穩扎穩打,一步步取得成功,手中的錢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他和妻子開了一家專門回收廢鋼的工廠。
到了1993年,張祥青的工廠盈利300萬元,他成了百萬富翁。
但也是在這一年,國內鋼鐵業陷入低迷,眾多鋼鐵廠破產倒閉,張祥青賣出去的廢鋼收不回錢,但工人的工資不能不發,時間一長,工廠入不敷出。
張祥青開始尋找新的出路,1995年,他將工廠改革成為一家燒結廠,出生拾荒少年的他不撿廢鋼,改撿鋼鐵廠煙塵中的鐵泥。
這一轉變,也使張祥青邁進了礦產實業的大門,他的事業格局被徹底打開。
經過幾年的發展,到1999年,張祥青夫婦已經成立了兩家鋼鐵公司,2001年,他們拿出2.8億元收購了天津一家瀕臨破產的鋼鐵廠。
而后,夫婦倆將三家鋼鐵廠合并為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簡稱榮鋼集團),集團業績迅猛發展,到了2006年,榮鋼集團的年銷售額達到了220億元。
曾經的拾荒少年張祥青成為備受世人矚目的成功企業家,可是午夜夢回,他卻始終忘不掉幼年時期的那一幅幅畫面。
青心向善 感恩回報
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張祥青始終記得,母親為保護他而死的畫面,失去親人的人們哭嚎的場面,解放軍為他端來熱飯的畫面,這一切,清晰地刻在他心間,成為他回報社會的動力。
唐山市豐南區,有一條清朝年間用于運煤的人工河,煤河。
這條河曾經清澈見底,人們在煤河邊捕魚,洗衣,歡聲笑語。
后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惡臭的工業廢水排入煤河,人們掩鼻而過,煤河成了“毒河”。
2002年,豐南區政府決定整治煤河,恢復煤河生態。
張祥青夫婦聽聞此事,當即拿出230萬用于治理煤河。
2005年,煤河終于從“毒河”變回當初的清澈如許,煤河上也架起了兩座橋,“祥青橋”和“榮華橋”。
2003年,“非典”肆虐中華大地,得知疫情,張祥青夫婦第一時間配合政府號召,投入上百萬元,為全集團共4000多名員工配發抗疫物資,并向天津醫療系統提供捐款48萬元,他也因此獲得了“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不光是在疫情中,平日里,張祥青也心系困難職工,每到逢年過節,榮鋼集團的困難職工都會收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對于不幸罹患重病的職工,張祥青更是會給予特別關照,2004年,一名剛滿30歲的年輕職工因患有腎衰竭,急需大筆醫療費用。
張祥青得知后,在集團發起了向患病職工捐款的倡議,他第一個拿出錢放進捐款箱,在他的帶動下,短短幾天,捐款總數就達到了15萬元。
患病職工一家拿著錢感動落淚,張祥青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也挽救了一個家庭。
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當年的地震孤兒張祥青在事業取得成功之后,一心回饋社會,救困、助殘、助學……他始終記得自己在震后寒冷的雨夜獲得的溫暖,并將這份溫暖傳遞給他人。
多年來累積捐款捐物超過兩億元,其中捐款數額最大的就是汶川地震那次。
2008年5月12日下午,張祥青正在外地出差,他所在的地方也有震感,此后他時刻關注的新聞報道。
得知震中汶川的地震強度達到8級,他當即聯系張榮華,請她召集公司董事開會,商討向災區捐款事宜。
張榮華了解丈夫,同意了,次日,榮鋼集團的首批捐款1千萬送抵天津市紅十字總會,而這時距離地震還不到24小時。
兩天后,在征得妻子同意后,張祥青又追加了2千萬捐款,捐款總額達到了3千萬。
5月18日,張祥青夫婦因捐助數額巨大,受邀參加央視慈善募捐晚會。
舞臺上,大屏幕播放著災區那令人心痛的一幕幕畫面,主持人朱軍聲音沉痛,為數萬同胞遇難而落淚。
舞臺下,張祥青抹去眼角的淚,看了看懷中“捐款3000萬”的紅色牌子,低頭悄聲問身邊的妻子,“再捐7000萬可好?”妻子看著他,不作聲,點頭應許。
不一時,朱軍按照晚會流程邀請張祥青等為災區捐款的企業家上臺發言,待朱軍走到張祥青身邊時,他緩緩抬起頭,聲音有些哽咽,“我剛才和我太太決定,再追加捐款7000萬,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建最好的學校?!?/strong>
此話一出,央視一號演播大廳掌聲雷動,這位親歷唐山大地震的遺孤因為他的善舉走進了億萬國人的心,他也因此獲得了船傳遞奧運圣火的無上榮光。
地震過去了,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獲得新生,可是張祥青卻再也看不到了,2014年8月9日,張祥青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年僅45歲。
張榮華的世界崩塌了,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此時的榮鋼集團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她必須撐下去,要替丈夫將他沒有完成的事業發揚光大,要帶領8000名榮鋼人走下去。
在一雙兒女的支持和榮鋼廣大員工的努力下,張榮華帶領榮鋼集團一步步發展壯大,2015年,榮鋼成功上市,榮鋼成為天津最大的民營企業,2019年,張榮華的身價達到105億,成為天津女首富。也是在這一年,50歲的張榮華正式將榮鋼交給女兒張君婷打理。
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張榮華始終沒有忘記做慈善,2020年,新冠肆虐,她捐款1億元,用于抗疫。
至今,張榮華夫婦累積捐款已達到4億多元,他們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獲得世人認可的慈善家。
何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