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暴利醫美黑幕:玻尿酸的鐮刀,正砍向普通人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也是一個容貌焦慮肆虐的時代。一張美麗的臉龐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大,人們越來越愿意為美麗買單。根據東亞前海證券的研究,中國大眾對醫美消費的態度持續好轉,而玻尿酸也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
暴利醫美黑幕:玻尿酸的鐮刀,正砍向普通人
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也是一個容貌焦慮肆虐的時代。
一張美麗的臉龐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大,人們越來越愿意為美麗買單。根據東亞前海證券的研究,中國大眾對醫美消費的態度持續好轉,而玻尿酸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人們的關注。
那么,曾經是富人專屬的玻尿酸,如何開啟了對普通人的收割之路?
你不惜血本打的每一針玻尿酸,到底在為什么買單?
一、玻尿酸革命!
1934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教授首次從牛眼中分離出了玻尿酸。
此后半個世紀,人們一直采用提取法來生產玻尿酸,原材料為新鮮采集的動物組織,如動物眼球、雞冠、臍帶、豬皮等。
采用提取法生產的玻尿酸,價格高達10萬美元/公斤,比黃金還貴,因而被稱為“液體黃金”。
價格高昂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采集困難、價格較高,且玻尿酸含量很低,直接導致玻尿酸產率低下。比如,200公斤雞冠只能提取出1公斤玻尿酸;另一方面,整個提純精致過程也異常復雜。
所以雖然玻尿酸早就被發現擁有保濕美容功效,但由于價格高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普通人根本消費不起。改變這種情況的,是一次技術變革。
1985年,日本著名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實現技術突破,用鏈球菌發酵法生產出玻尿酸,玻尿酸產量開始不斷增加,價格也逐漸下降。
而當時的中國,還在使用傳統的動物提取法生產玻尿酸。受日本微生物發酵法的啟發,1990年,投身玻尿酸研究多年的郭學平開始鉆研這種方法。那時,“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國外的技術和信息封鎖很是嚴格,郭學平只能閉門造車,埋頭苦干,摸索前進。
在一本本厚厚的醫藥典籍中尋找蛛絲馬跡,再一遍遍做實驗進行驗證排除,靠著這些“笨功夫”,1年后,郭學平篩選出了適合發酵生產玻尿酸的菌株,并在1992年取得突破,成功掌握了用微生物發酵生產玻尿酸的先進技術。2004年,這項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生產玻尿酸的原料原來是雞冠,現在是玉米、葡萄糖等,玻尿酸生產效率實現了顛覆性提高,一個30噸發酵罐制備出的玻尿酸,相當于過去100噸雞冠的提取量。
微生物發酵法被廣泛使用后,玻尿酸的生產成本和價格也直線下降。愛美客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其玻尿酸成本都在14萬元/公斤左右,相比早前大幅降低。
“廉價”的玻尿酸也開始從皇室貴族走向百姓平民,開啟了對普通人的收割之路。
二、我們在為什么買單?
玻尿酸原料是便宜了,但市場上玻尿酸產品的價格卻居高不下。
一支小小的玻尿酸注射劑,客戶拿到的價格是3000-5000元,而其成本卻只有20-40元,那么,這中間令人驚訝的價格差,到底被誰賺走了?
這就要從玻尿酸產業鏈來說了。
玻尿酸原料廠商位于產業鏈上游,他們往往議價能力強,在交易中占據主導。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原料,你再牛叉,技術再高超,也沒有用。
原料廠商的強勢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較高的行業壁壘。根據東亞前海研究所策略首席易斌等的研究,在中國,玻尿酸注射劑被認定為Ⅲ類醫療器械,監管嚴格,進入門檻較高,產品研發、注冊、獲批及醫生、消費者的心智占領均需較長周期。目前國內獲批注冊的只有不到30個產品,涉及不到20家公司。
嚴格的產品監管和先發優勢讓原料市場變為了賣方市場,賣方說了算,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這種強勢地位可以讓原料廠商拿到超高的毛利率,比如,愛美客主打的兩款玻尿酸產品愛芙萊和嗨體,毛利率都很高并逐年增長。2017-2019年,愛芙萊的毛利率分別為84%、87%和90%,而嗨體則為90%、90%和93%。
經過原料廠商的加價后,玻尿酸的出廠價格就到了300-400元。
醫美機構和平臺位于產業鏈下游。與上游不同,下游的準入門檻要低得多。民營資本開設的整形診所大量涌入,讓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產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打廣告就成了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于是,醫美機構在電梯、直播網紅等各種渠道使勁砸錢,全面出擊,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焦慮。而在顏值為王的時代,為了美貌,人們可以不惜血本,這徹底斬斷了醫美機構的后顧之憂,讓其打廣告的砸錢活動變得更加瘋狂。
一支售價3500元的玻尿酸產品,醫美機構的廣告投放和營銷成本可達2000元,占比接近60%。也就是說,你的醫美花費大部分是在為廣告買單,而非為美麗付款。各種營銷推廣成本加上醫美機構自己再加層價,最后,玻尿酸的價格就漲到了3000-4000元。
三、揮向普通人的鐮刀
有瘋狂的愛美客戶買單兜底,醫美機構和平臺的盈利空間往往較大,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在高利潤率的誘惑下,各種牛鬼蛇神爭相涌入,讓玻尿酸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
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美資質的合法機構約1.3萬家,僅占行業的14%,而非法開展醫美項目的美容院、美甲店等黑醫美機構數量眾多,估計超過8萬家。同時,中國醫美合法醫師占比僅為28%,大部分為非法從業者,數量超過10萬。
大量黑醫美機構的存在,導致醫療事故高發,平均每年的致殘致死人數達10萬。
“不用開刀、手術,打一針就變美。”
2017年,16歲花季少女小張輕信了微整形的美麗謊言,在一家沒有資質的個人工作室注射了玻尿酸。沒想到的是,這直接導致小張右眼失明,抱憾終身。
后來才知道,為小張做微整形的所謂“醫生”剛從7天微整速成班“學成歸來”,并無相應資質,而小張也是其第一位客戶。這種黑醫生的大量存在讓人想想都可怕,他們不僅在謀財,更是在害命。
同時,市面上玻尿酸假貨橫行。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2017年,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玻璃酸和肉毒素類產品中,70%為假貨和水貨。假玻尿酸不能被人體吸收,長期存在體內會導致組織改變、皮膚紅腫等不良后果。
更可怕的是,一些黑心商家唯利是圖,用奧美定冒充玻尿酸。而奧美定注入人體可能會分解并產生劇毒,已被WTO列為了可疑致癌物。
另外,各種非法醫美貸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
2017年,19歲女孩小葉去臺州某網絡公司應聘前臺,沒想到,對方表示,前臺是公司臉面,一定要長得好看,所以得去整形醫院,打幾針,之后就能上班了,并明確表示 ,“整形的錢由公司負責,你只要愿意就可以。”
想到不用自己掏錢,小葉就同意了。之后小葉被公司主管帶去臺州某整形醫院打針。打針前,一個工作人員在小葉的手機上一通操作,然后讓小葉簽字。小葉沒多想,也就簽了。等打完針出來,小葉收到某銀行短信,說她已成功申請消費貸款1.5萬元,從下個月開始,需每月還一筆錢,分24個月還清。
種種亂象之后,補上最后一刀的,是種草平臺上那些不負責任的網紅明星們。
之前某醫美團購平臺就被曝出合作的醫美機構沒有營業資質,但是在此之前,已有一批大V替平臺進行了宣傳引流。
醫美是一個信息壁壘很高的行業,當年輕人在外貌焦慮下涌入市場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相信看起來很有經驗的網紅大V們。
然而所謂的“信任經濟”,卻一次次淪為了黑醫美機構的幫兇。畢竟真正好的醫院和醫生,他們最發愁的從來都不是沒有客戶,而是客戶太多。
參考文獻:
1. 醫美消費整體向好,高估值回落,東亞前海 鄭倩怡
2. 策略對話行業:掘金十萬億級“老齡藍海”之醫美篇,東亞前海 易斌等
3. 黃金賽道,終端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施紅梅等
4. 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艾瑞咨詢
5. 郭學平:科研創新讓透明質酸惠及普羅大眾,陳小柒
6. 70%的玻尿酸是假貨和水貨!醫美行業新規正在制定,馬曉華
7. 微整形速成培訓號稱5天無證上崗月入5萬!還教如何應對監管抽查,汪陳晨
8. 浙江19歲女孩應聘前臺被忽悠打玻尿酸,手機被偷拿辦貸款,胡劍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