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光電醫美設備領域,進口產品一直占據頗高份額,但本土企業也在持續發力。最近,一家新晉光電醫美設備制造商獲得了數千萬元投資,這是資本對光電醫美的看好,也是國內光電設備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的展現。光電醫美設備研發能力凸顯,讓芙邁蕾獲得了資本青睞五一
在光電醫美設備領域,進口產品一直占據頗高份額,但本土企業也在持續發力。
最近,一家新晉光電醫美設備制造商獲得了數千萬元投資,這是資本對光電醫美的看好,也是國內光電設備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的展現。
光電醫美設備研發能力凸顯,讓芙邁蕾獲得了資本青睞
五一假期之前,國產醫美器械制造商蘇州芙邁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芙邁蕾)獲得了遠毅資本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疫情又起之下,這一消息,給美業人提升了不少“士氣”。芙邁蕾于2019年9月份成立,至今不到一年時間,還未有產品上市,為何還能受到資本青睞?
首先,自主研發皮秒激光,有助于打破進口依賴。芙邁蕾的定位是國產高端醫美光電器械,目前自主研發的兩款產品為皮秒激光治療儀和光聲成像皮膚檢測儀。
其中,ForePico多波長皮秒激光治療儀,用于治療皮膚良性色素病變、去除紋身,以及面部年輕化。
皮秒激光是光電醫美項目中的熱門項目,但產品技術門檻、注冊審批壁壘高、整機造價不菲,國內企業尚無產品問世,市場完全被進口廠商壟斷。醫美機構采購成本頗高。目前國內認證的三款產品分別為產自美國賽諾秀蜂巢皮秒(picosure)、以色列賽諾龍公司的超皮秒(picoway)、韓國極光皮秒(picocare)。
據芙邁蕾官方信息,ForePico的原型機進行了實測,光斑質量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同時,能量輸出的穩定性達到了5%的允差,已經超過了進口產品20%的允差水平。該設備目前已完成樣機搭建,正在進行產品整機性能優化,即將開始檢測和注冊申請工作。
可以預見的是,芙邁蕾這款產品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后,能夠在一定程度尚打破現有進口廠商在皮秒設備領域的壟斷局面。
其次,公司具備技術優勢。芙邁蕾目前員工僅20人左右,但三分之二為研發人員。聯合創始人王國鶴,是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先后在京東方等企業擔任研發管理崗位和技術負責人,以及211院校任教。深耕生物醫學光子學成像和激光醫療領域多年,主持和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并獲發明專利授權十數項。
而公司研發團隊成員由海內外知名高校畢業生組成??梢哉f是一家“小而?!钡尼t美光電器械生產商。
綜上可以看出,芙邁蕾這家新晉企業之所以能獲得資本的青睞,是源于企業本身對光電醫美器械的專注與成果。
此輪融資是芙邁蕾以及其它光電醫美設備生產商的利好;未來,產品問世后,也能給醫美機構帶來采購成本的降低。
光電醫美消費市場旺盛,資本自然不會錯過
市場在哪,資本就在哪。除了芙邁蕾本身的研發生產能力,遠毅資本的此輪投資更多是看重光電醫美的市場前景。
根據 Frost & Sullivan 測算,輕醫美市場規模在過去 5 年以25%的復合增速增至 773 億,其中光電類及其他項目市場規模約為 374 億,預計未來 5 年將保持 21%的復合增速增至 954 億。
如此規模,主要在于光電項目本身在皮膚治療方面的顯著效果,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其次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從年輕的Z世代,到年齡較長的60后、70后都更關注自己的“面子問題”。
根據新氧數據研究院調查顯示,2021年,光電類項目是輕醫美消費中最受歡迎的項目,在輕醫美消費規模中占比達到21%,略高于注射類產品。
另外,調研結果表明,超八成大眾人群對輕醫美接受度較高,完全不能接受輕醫美的受訪者為0。預計今年,我國醫美消費用戶規模將超過2000萬。
今年3月份數據顯示,新氧平臺緊致提升消費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緊致提升的消費規模同比增長587.99%。而光電醫美在緊致提升方面有顯著效果。另外,3月消費規模中,熱瑪吉消費量占比位居第二位。
目前光電醫美市場已經很可觀,但對標海外,我國光電醫美依舊有增長空間,參照 Medical Insight 數據,2016年北美、全球光電醫美市場規模93、179億,且在市場相對成熟下依然維持2年15%的增速,對比之下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仍低,預計未來光電空間更加寬廣。
對標美日,光電項目占比仍有提升空間,需求滲透帶動設備擴充、升級需求。根據新氧數據,我國面部年輕化療程數占比(主要為光電類)顯著低于美國、日本。
圖片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所以,在消費喜好+輕醫美普及下光電類占比有望持續提升,增加上游設備需求。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遠毅資本為何在疫情之下依舊投資一家新晉光電儀器生產商了。
光電設備不能完全依賴進口,本土企業要加大研發力度
目前,我國光電醫美設備對進口產品依賴較高,眾成數科數據顯示,國外品牌占光電器械中高端市場超80%份額。以色列飛頓(2013年復星醫藥透過Sisram收購其95.2%股權)、美國科醫人、美國賽諾秀、歐洲之星(2017年被漢德資本收購)、以色列賽諾龍為主導的海外龍頭品牌,以小體量核心產品,占領著大部分的終端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國內也不乏本土光電設備企業,比如武漢奇致、深圳半島醫療、吉斯迪、武漢中科科理。半島醫療在射頻、超聲領域表現不俗。旗下黃金微針、超聲炮都是“明星設備”;另外,武漢奇致的IPL Queen 皇后光子、半導體激光治療機,也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
但相較于國外企業,國產光電設備在治療覆蓋面上還不夠全面,并且中高端設備缺乏。
近兩年,相關政策也是頻頻出爐,利好國產醫療器械。如《“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及最近的《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調整等等。各類政策法規的不斷出臺,為國產器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要意識到中國光電醫美市場相較于海外本身起步較晚,人才、技術等層面不具備優勢,此前,奇致激光董事長彭國紅就曾在受訪時談到:“中國企業應該客觀看待核心技術領域起步晚、人才和科研體系還在追趕過程的事實。”
所以,即便是在資本看好、消費者需求旺盛、政策利好的現狀下,光電設備的技術優勢和產品特點依舊是重中之重。
雖然本土企業占據市場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各大企業研發力度的加大,國產設備治療效果能趕上進口產品,愈發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