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小富湖北省崇陽縣,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從氣候上來說,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從土地資源來說,土壤類型眾多。其中紅壤面積最大,占全縣土壤總面積的
作者 / 小富
湖北省崇陽縣,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從氣候上來說,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適中,四季分明。
從土地資源來說,土壤類型眾多。其中紅壤面積最大,占全縣土壤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是發展道地藥材產業不可多得的生態沃土。
1986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對全國中藥材資源進行第二次系統普查的指示,調查測算出崇陽縣全縣野生中藥材資源總蘊藏量在1000噸以上、達30余種。
在崇陽的山里,野生黃精就有不少,一般生長在山的背陰處和溪流旁。而崇陽縣的土壤以砂性土為主,又很符合黃精的生長習性。
Tips: 黃精
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其根莖既能入藥,也能通過加工后食用,有健脾胃、潤心肺的功效。
按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
具有如此得天獨厚種植條件的崇陽縣,在21世紀初,卻在種植上缺乏標準化、現代化。
在當地,野生黃精隨處可見。可除了生活條件實在太差的村民會去挖了賣錢,幾乎沒人愿意大面積種植黃精。
這是因為黃精的種植周期太長,需要四年時間才能收獲。這意味著,在種植的前三年,是沒有任何經濟效益的,風險可想而知。
但有風險,就意味著有商機。若是能搶先一步規?;N植黃精,并且做出優質黃精干貨,那不就可以捷足先登搶占市場了嗎?
湖北省崇陽縣的熊銀德,就是這么想的。
熊銀德,從小在中醫世家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對中藥有著濃厚興趣,大學讀的也是這個專業。那時他就立志,要在中藥行業做出一番事業。
大學畢業后的熊銀德先在浙江地區做起了家具生意,一步步積累財富,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做準備。同時,不斷關注著中藥材市場的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也逐漸被關注,黃精就是其中之一。
從2008年到2010年,鮮黃精的收購價開始小幅度地逐漸上升,從0.4元一市斤,逐漸升到2元左右一公斤。而烘干后的黃精干貨,在藥材市場更是能賣到30多元一斤,價格呈上漲趨勢。
熊銀德預判,不出五年,黃精干貨會漲到一斤50多元。
于是,他覺得,是時候實現自己的中藥材夢想了。
黃精種植 一步步標準化
2012年6月,熊銀德在崇陽縣流轉了300多畝地,準備開始種植黃精。
從播種到收獲有四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里熊銀德也并沒有閑著。
黃精一般采取根莖種植法,將成熟的黃精根莖截成數段,然后分別種進地里。為了讓種出來的黃精個頭更大品質更好,熊銀德用山里的野生黃精做種,對溫度、濕度、土壤成分等各種條件進行分析,通過這些數據來改進自己的種植技術,進行培育擴繁。
同時,熊銀德也一直密切留意著市場走向。
2016年,正如他最開始預判的那樣,干黃精價格在穩步增長,漲到了50多元一斤。
更重要的是,黃精在做食材的領域可謂是異軍突起。黃精是藥食同源的中藥,烘干后作為中藥材銷售。但加工成食用黃精,不僅附加值相對比藥用要更高,而且價格能直接翻一倍,賣到100多元一斤。
熊銀德意識到,想要增值,肯定要往食用黃精方面去發展。
在第一批黃精成熟之際,熊銀德花了二十多萬建了一個加工廠,專門用來加工黃精。
黃精自帶苦味,如果生吃,不僅刺激喉嚨,也不利于腸胃消化。想要食用,必須經過一種叫做“九蒸九曬”的炮制工藝。
到了采摘時節,熊銀德種出來的黃精每個重量能達到三四斤,畝產量達到5000多斤。
從地里挖出來的黃精,用清水洗凈后放入蒸箱,蒸完再拿到露天晾曬。每蒸一次,黃精的顏色都會加深。這樣反復蒸曬九次,不僅味道由苦轉甜,功效也能達到最佳。每5斤鮮黃精能炮制出1斤食用黃精,熊銀德總共炮制出10多萬斤食用黃精,賣出1000多萬元。
精益求精 打造深加工
九蒸九曬后的黃精,也會有三六九等之分。
瑪瑙色是判斷黃精炮制好壞的重要標準,這種最高品質的瑪瑙色黃精一斤能賣上千元,是普通食用黃精的十倍以上。也正是因為品質高,所以難做,很少有廠家能夠做出瑪瑙色的黃精片。
要想在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從品質出發,產品要做精做細。
熊銀德在未曾涉獵過的藥材制作工序中一點點摸索,試圖做出最高品質的黃精,將收益提升到最大化。
經過反復試驗后,熊銀德終于發現關鍵性的影響因素,是溫度。在15到20℃晾曬,黃精片的品質才不會受到影響。雖然這樣做炮制的時間會從一周拉長到一個月,但卻可以極大地提升品質炮制出瑪瑙色食用黃精。
每1噸鮮黃精通過層層篩選后,最后能得出2、3斤的就是這種精品黃精,定價2000多元一斤。切成片的黃精肉和黃精皮,賣價分別為一斤400多元和一斤200多元。
黃精價格不斷攀升,種植戶也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將會是市場飽和。
要想把黃精做成長久的生意,就要打造產業鏈。
熊銀德先是把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又將黃精與美食相結合,打造出黃精餅、黃精排骨湯等特色菜,以及黃精酒、黃精膏等多種深加工產品,從而拓寬銷售渠道。
為了帶動當地種植戶一起種植黃精,他還專門向專家請教,研究出黃精與蔬菜套種模式,解決黃精前三年沒收益的問題。
憑借著對中藥材行業的熱愛,熊銀德將發展道地藥材變成當地致富增收的一劑良方,做成了一個特色產業。2021年,熊銀德的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帶動200多農戶種黃精增收,種植總面積達6萬多畝。
丁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