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紫藤、麻雀……8平尺之間,他提筆落墨,中鋒直下、側鋒鋪開、逆鋒回上,一幅構思巧妙、格調清新的《紫氣東來》大寫意花鳥畫,在他的“氣貫”之下,自然而成。畫面上,一株紫藤花繁花錦簇,淡紅的花朵透出淡淡的幽香,兩三只麻雀舒展雙翅,姿態各異,似在竊竊
紫藤、麻雀……8平尺之間,他提筆落墨,中鋒直下、側鋒鋪開、逆鋒回上,一幅構思巧妙、格調清新的《紫氣東來》大寫意花鳥畫,在他的“氣貫”之下,自然而成。
畫面上,一株紫藤花繁花錦簇,淡紅的花朵透出淡淡的幽香,兩三只麻雀舒展雙翅,姿態各異,似在竊竊私語。畫面著墨不濃,色彩淺淡,紫藤花淡紅淡墨,麻雀淡黃淡黑,寥寥數筆,看似簡單,卻把盛開的繁花和歡躍的雀群描繪得淋漓盡致。整幅畫動靜相宜,春意盎然,清新靈動,俊逸灑脫,令人賞心悅目,不禁叫好。
14日晚7點多,在淳真文化創始人李恒元先生的工作室里,我們有幸目睹黃以注老師的潑墨風姿。
當晚,經李恒元先生介紹,獲知“人民楷模”、國家羽毛球隊原總教練王文教老先生,正好回家鄉泉州省親。黃以注老師又畫了一幅《雄視》圖,向王老致敬。
經閑談,我們得知黃以注老師,字云石,號得一軒主、夢硯齋主,1961年生,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人。先后師從何水法、湯立、吳悅石先生,當代大寫意花鳥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畫導師工作室助教、畫家,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大學文化藝術顧問。
己出版《硯邊拾趣—黃以注水墨畫集》、《雲石畫集》;在北京、山東、新疆等地聯合舉辦畫展;《畫壇》佳作選登、《收藏參考》、《福建日報》、《西南航空》、福建電視臺《八閩之子》、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均有專題宣傳介紹;獲福建省政府頒發的文藝百花獎。
興趣使然 他從攝影跨入國畫
“因為喜歡,感興趣。”黃以注老師的職業愛好非常廣范,當過財務、廣告人、媒體人、從事攝影藝術,近耳順之年直奔燕園,成了北京大學中國畫湯立導師班的學員、助教,后又拜當代畫壇大家吳悅石先生為師研修大寫意花鳥畫。
黃以注老師直接從攝影跨入國畫創作,似乎是輕輕地吻了一下,從照相機里躍出的那些花花草草,一下子以筆墨形式向人們的眼界重新聚攏和敞開。照片的確讓人們意識到了“看”的能力;而國畫,在筆墨形式之中注重提煉對象的線條勾勒,將對象的形體巧妙地融入墨色之中,使之隨意滲化為一種新的“看”的水墨肌理,追求那種凝重但不生澀的畫意和質樸深沉的風韻。
這是屬于黃以注的“看”的筆墨形式,也是他承傳老師的筆墨精神。
視角原野 畫風簡單寧靜、清新靈動
通過作品,你可以感知黃以注老師的率真、樸實、情趣。
?“以注的作品最大特點,是很樸茂,不晦澀、不矯飾,不借意象結構曲折地暗示微妙的情緒結構。樸實而不雕琢,然而不失某種蘊藉和‘光’的深意,給人一種輕松寧靜而又不失沉穩渾厚的視覺感染力。” 廈門大學博士生導師、東南學術雜志社社長楊健民這樣評價,以注的繪畫視角其實是傳統的、平民的和原野的,他的畫面簡單而寧靜,清新而靈動,沒有任何的復雜化和凌亂感,而是保持了攝影藝術的那種“看”的能力。
“夢硯軒主黃以注,從余習畫,一入手便能刪繁就簡,直奔清新自然之境界而去,實為難得。凡畫,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以注深諳此理。其所畫,筆墨清健,氣度從容,布局典雅,境界空靈,平正之處,自饒情致矣。”這是導師湯立對黃以注老師的評語,不難看出,評價頗高。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