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請見下面鏈接:韓國單身罰款,日本生娃發錢,這屆年輕人為啥就是不婚不生娃?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無聲息地滲透藍星。它使韓國深陷將要自然消失的恐懼與困境,日本將它稱之為國難。因為它的出現,未來30年全世界151個國家和地區,將難以維持人口規模
視頻請見下面鏈接:
韓國單身罰款,日本生娃發錢,這屆年輕人為啥就是不婚不生娃?
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無聲息地滲透藍星。
它使韓國深陷將要自然消失的恐懼與困境,日本將它稱之為國難。因為它的出現,未來30年全世界151個國家和地區,將難以維持人口規模。它,就是低生育率陷阱。
2020年人口危機本已刻不容緩。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殺紅了眼,大量的非正常減員,讓本就不富裕的日韓人口雪上加霜。
然而2021年末,眼見鷹醬、袋鼠的生育率居然玩起了觸底反彈,還趕超了疫前水平。只留下茫茫亞洲,生育指數還是一片菜色,像極了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向。
今天咱就帶大家一起挖一挖,面對生育之殤、人口之痛,亞洲鄰居都祭出了哪些無效催生大法,為啥日韓妹子打定主意就是不生?
即將消失的韓國
眾所周知,韓國,那絕對是個爭強好勝的國家。而在生育率這件事上,韓國還真就是世界第一,只不過是倒數的,還蟬聯了5屆。
2021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繼續跌到0.81,只剩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一個國家的人口想保持正增長,它的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
這個數值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得保證生出來的孩子要比生孩子的父母人數多。
想當初,韓國可也是個需要搞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超生大戶,那韓國又是從什么時候落到如斯田地的呢?事情還得從1950s說起。
韓國的第一波嬰兒潮爆發在1953-1960年。全面工業化的推廣,使戰后百廢待興的韓國社會迅速復蘇。
工業化初期,樸實的韓國人民還堅信著,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使得生育率一度飆高6.0,家家戶戶的小孩都夠組一只排球隊。
這個數值震驚了當時的韓國當局,所以在1960s政府就開始大力宣傳,要優生優育,生3孩。
有一說一,節育政策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就是只生3個,妹(沒)打住。然后1972年,政府給計生政策加碼,開放墮胎,這招才是真正的立竿見影,讓生育率一下腰斬,只剩2.6。
可到了1978年,第一波嬰兒長大成人,也開始成家生娃時,有蓬勃的經濟做催化劑,還是引發了第二波嬰兒潮。然后,韓國就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只生一個好。
隨著經濟起飛,韓國的生育率也快速下降,一方面是因為高撫養成本,農業社會的多生多福,變成了工業社會的多生多負,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娃。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于晚婚甚至不婚。
低生育現象出現在1983年,這一年生育率來到了危險邊緣的2.06,并且在之后幾年持續走低。
1996年,韓國當局終于后知后覺,恐怕人丁不興、國家要完,于是決定收手,只要是我大韓子民,愛生幾個生幾個。
2003年,韓國政策180°大轉彎,開始大吹特吹,鼓勵生育,因為這時韓國的生育率已經只剩1.18。
2016年,1.17的生育率讓韓國首次榮獲世界倒數第一。
2018年更是直接破1,創下了前所未有的零出生率記錄。這時候,韓國徹底慌了。
一堆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專家學者,開始玩命做研究,試圖找出解決方案。官方研究機構——統計與發展研究所認為,年輕女性對婚姻的懷疑態度,是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而且根據他們的研究,住在大城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生育速度就越慢。建議為了提高生育率,應該增加年輕人對“各種家庭類型”的接受度,比如單親母子家庭。
這種沒有十年以上腦血栓,都想不出的研究結果,至今沒被采用。
垂死掙扎的日本
再來看日本,日本的走向,跟韓國基本一摸一樣,這倆擱一塊兒堪稱,亞洲少子難兄弟。
二戰后,日本國土在美軍連燒帶炸之下,四目望去滿目瘡痍、餓殍遍地。政界財閥大佬們終于見證了自己不做人的嚴重后果,于是前腳剛給老美遞了降書,后腳就卯足力氣生孩子。這套“休養生息”的手法效果非常顯著。
沒過兩年在1947-1949年,第一波270萬人的嬰兒潮就拍向了日本。雖然沒韓國那么高產,但也不負所望把生育率推到了4.3。
這時的日本政府,居然難得的反應迅速了一回,1948年就通過了《優生保護法》,讓墮胎合法化。想趁“潮”拍過來之前,就將其扼殺在大海里。咱也不知道,日本到底是想要下一代還是不想。
1970s,這批北鼻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雖然又為日本貢獻了第二波嬰兒潮,但最終也只是在2.1的生死線上下徘徊,到底沒能拯救跌跌不休、大勢已去的生育率。
終于,1989年生育率跌破1.57大關。這個數字仿佛一盆混著冰渣的冷水,讓原本還悠哉游哉的日本人,瞬間透心涼。
可你猜咋的,經過日本一頓猛操作,本來一路下行的生育率,居然自強不息、掙扎著,從1.26慢慢回升到了2015年的1.45。就是好景不長,次年開始悲劇重演,生育指數重現一片綠。
而且看上去還行的只是生育率,總人口數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2021年,日本人口已經連續減少11年,當年還創下了195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降幅。
發錢放假,五招齊出
怎么感覺這倆國,催生就是催了個寂寞?話說他們到底都使了啥無效催生法,才把生育率糟蹋成這樣的?一共五大招。
第一招,輿論攻擊,就是咱常說的道德綁架。是不是沒想到居然還有這種操作?原來道德綁架,不止能逼年輕人公交車讓座,還能煽動民眾,把生孩子和個人道德水平強行劃上等號。
早在2018年,日本自民黨干事長二階俊博,就在國會上公開譴責日本女性,認為不生孩子是自私的表現;
還有今年4月,剛被提名的韓國保健福祉部長官,在媒體前大放厥詞,不止把結婚,吹成是治療癌癥的特效藥,還偷換“愛國”定義,非說“結婚生育的人,才是愛國者”。
怎么說呢,這腦殘言論,跟厭女癌晚期的新總統尹錫悅,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第二招,催婚。日韓雖然迫切地想大批量產娃,但還是堅守了合法婚生子女的最后底線。
2010年,韓國保健福祉部就拓展了“月老”業務,辦起了全國相親大會,為了給年輕人湊個另一半操碎了心。
然后對于冥頑不靈,拒不結婚者,樸大媽在“進去”之前,還為他們量身定做推出了“單身稅”業務。明言,單身就得多交錢!
日本各縣政府,不止點亮了婚介所職能,還用上了高科技人工智能,更放出風去,登記領證即領60萬(rmb3萬),就差直接發對象了。
第三招,發錢。事實證明,孩子不止是父母愛情的結晶,還是全球馳名吞金獸。
所以在韓國,只要娃一落地,政府就一次性獎勵200萬韓元(rmb1萬),拼二胎,再賺2280萬(rmb11.4萬元);娃1歲前,國家每月發30萬(rmb1500元)育兒補助,到2025還會漲到50萬(rmb2500)。
在日本,乖乖繳國民健康保險的寶媽,一孩能領42萬日元(rmb2.1萬),娃3歲前月月還有1.5萬日元津貼(rmb750),3-15歲每月1萬日元(rmb500),外加醫療費全免。
第四招,放長假。寶媽產后要休息,寶兒落地也得有人看。日韓還有一共通的奇妙社會氛圍,認為娃3歲前必得媽媽看。要不然,你就是不合格的母親、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韓國寶媽生娃前后,一律安排90天產假,再給夫妻一人一年育兒假。2022年韓國還搞起了“3+3育兒假”。給休假看護不滿1歲寶寶的新晉家長,頭仨月發工資等額育兒津貼,300萬(rmb1.5萬)封頂。日本寶媽休假更長,產假+育兒假,一般能休2年,公務員能到3年。
但說到寶爸陪產假這事,都是大男子主義泛濫的國家,韓國在2019年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了10天陪產假,但日本男同胞早就享有90天福利。
第五招,建幼托。畢竟產假是有限的,看孩子卻是無期的,日韓姥姥可是不幫帶孩子的喲。
日本0-2歲上保育園,3-5歲上幼稚園,前者相當于咱的托兒所,后者就是蠟筆小新日常帶歪同學、為難老師的地方,這倆園有政府認可和非認可之分。
2019年安倍大筆一揮,讓學費歸零的就是政府認可的3-5歲娃去的那類,非認可的每月還得交8-10萬大洋(rmb4000-5000)。
韓國稍微便宜點,每月30-50萬韓元(rmb1500-2500),早上7:30到晚上7:30,超時另收三四千(rmb15-20)/小時的加時費。
不生不生就不生
那么這些招管用了嗎?中肯地說,在韓國沒半點兒卵用,在日本有一點兒卵用。
先說輿論綁架。韓國人民看完,新保福部長官的腦殘語錄后,紛紛留言,韓國要完。鼓勵生育成效沒見著,倒是給自己賺足了宣傳。不光在韓國臭名遠揚,還把臉丟到了全世界。
還有二階那番“不生孩子=自私”的奇葩言論,都不用說招了多少鄙視和白眼。同一黨派的安倍都不站他,覺得二階老賊是在變著法罵自己,因為安倍家也是丁克。
其次,兩國國家隊下場搞的保媒拉線,怎么說呢,效果顯著!2021年韓國領證人數再創歷史新低,2020年日本男性終身不婚率達到26%。越搞不結婚的越多。
再說說,乍一瞧福利滿滿的大長假。真休完3年,你的事業基本就涼涼了,回公司也是邊緣崗位。
然后你再拼個2胎3孩。好家伙!當初說好就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進公司啥都沒干光生孩子了。也就日本會社是終身雇傭制,換個地分分鐘讓你原地畢業。
2020年,在日本敢請陪產假的寶爸只有12%。而韓國大爺們就算賦閑在家,家務活還是媽媽的硬性任務。不止不會伺候月子,寶媽照顧完孩子還得伺候大爺。越休假越累,簡直休了個假假。
小伙伴們看到日韓政府砸錢催生,是不是狠狠地羨慕了一把?但其實,那點兒錢跟養娃的消耗一比,根本不值一提。
根據韓國兒童撫養費計算器的數據,平均養大一個孩子要燒3.6億韓元(rmb180萬)。2018年日本文部省做過兒童學費調查,在日本要把一個娃供到大學,少說得預備三千萬日元(rmb150萬)。這么一比,獎勵的那點錢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那幼托總有用了吧?免費的幼托,的確是一項真福利,優點是解放了寶媽,早日回歸職場,缺點就是少唄。感興趣的小伙伴推薦去看日版《辣媽正傳》。
日本保育園,只收雙職工家庭的娃,而且入學還得靠積分。正所謂,保育園大門兩邊開,有錢沒分莫進來。只不過政府認可的保育園,數量從來就沒夠過,無認可的園又貴到人神共憤。
饒是如此,2017年日本還是有2萬6千多娃無園可托,時刻準備著補空。日本人民還為這些娃發明了一個新詞,叫“待機兒童”。
不過也能看得出,日本這幾年確實努力了。擠壓活用一切空間增加入托人數,2021年讓待機兒童縮減到只剩5千多人。
韓國幼托也是一個套路,就算有政府補助,自費的部分依舊不低,以至于很多人跑到青瓦臺官網,聯名告御狀。
所以發錢放假管用嗎?
政府提出的發錢,看似重大利好實則是糖衣炮彈;放假表面福利滿滿,其實是失業陷阱。只有免費幼托是真正良策,奈何僧多粥少,最后還得讓娃,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除了這些,日韓生育率問題還有一個共同點,只要說到犧牲一方事業專注看娃時,一般默認被犧牲的總是女方。
公司層面也認為年輕女生很快會辭職結婚,寶媽對工作投入不夠,讓女性在求職市場飽受歧視。很多日韓妹子,面臨的就是結婚即失業,之后就是圍著孩子和鍋碗瓢盆轉,這樣的未來擱誰誰不慌。
女性生和育,從伴侶那里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和幫助,從公司那里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和尊重,那未來生育率也必不會有起色。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兒啦!喜歡的小伙伴們歡迎點評贊,有什么特別想聊的話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見!
參考資料
1.日韓陷入少子化的元兇是性別分工意識,日經中文網
2.延長產假為何經常被提起?參考消息
3."?? ??? ?? ??? ??? ??? ??…??? 30? ?? ???? ??",????
4.低生育率背景下東亞國家的家庭支持政策及經驗啟示——以日本、韓國為例,崔春婷
5.75%韓國女性不想結婚 真實原因是這個,參考消息
6.少子化対策の現狀と課題,內閣府
7.全國相親大會、單身稅…套路滿滿的“國家級”逼婚也沒能動搖韓國“單身狗”,原因扎心了……齊旭
8.“待機兒童”達1.6萬人,日本是如何解決托育難題的?郭佩
9.生育率全球最低,韓國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澎湃新聞
10.日本總人口同比減少64.4萬人,為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觀察者網
11.だから少子化はとまらない。データに見る30代女性の「産みたくない理由」,大橋久美子
12.幼児教育、保育の無償化,內閣府
13.????(????),????? ???????
丁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