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陣子,小區的朋友問我:“有沒有適合孩子的牛排推薦?”酷愛吃牛肉的我,立刻想到這幾個關鍵詞:“原切、谷飼、菲力!”結果被站在一旁的阿姨攔住,并丟過來了一個兒童牛排的鏈接:“我家孫子吃這個,吃得可厲害了”打開鏈接一看“特價兒童牛排89元十片,
前陣子,小區的朋友問我:“有沒有適合孩子的牛排推薦?”
酷愛吃牛肉的我,立刻想到這幾個關鍵詞:“原切、谷飼、菲力!”
結果被站在一旁的阿姨攔住,并丟過來了一個兒童牛排的鏈接:“我家孫子吃這個,吃得可厲害了”
打開鏈接一看“特價兒童牛排89元十片,還送煎鍋和意大利面!”
一般人看到之后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首先咕咚咽了咽口水,餓了--然后一看特價,感覺自己賺大發了呀!
再仔細一想這里面不會有貓膩吧,最后一看大部分都是好評,嗯,妥了,買!
是不是覺得老板肯定是虧本買賣?實不相瞞,真的不會虧!老板忍痛割愛賺你50元
市面上的兒童牛排到底是什么牛排?
打開某寶,搜索兒童牛排,能搜出各式各樣的牛排,有紅白相間的,也有純紅色一塊的。
不只樣子不同,價格也差別很大。有幾塊錢一片,還送一堆贈品的,也有幾十塊或上百塊一片的。
其實,并沒有兒童牛排這個品類,我們在市面上能夠買到的牛排分為原切和生制牛排兩種,而平價的兒童牛排基本都是生制牛排。
原切牛排,原料最簡單,只有牛肉一個,經過修整、冷凍、切片、搭配方便調料、包裝等工藝就上市售賣了。
而生制牛排(常說的合成牛排就屬于這類)就復雜很多,原料除了牛肉,還可以添加下面這些輔料,進行腌制調味等加工。
平價的兒童牛排,基本都是生制牛排。之所以樣子各不相同,是因為生制牛排又可以被細分為整切牛排、拼切牛排和攪切牛排。
在生制牛排中,整切牛排樣子長得和原切牛排最像,它是在原切的基礎上增加了腌制調味。
想把牛排切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會出現很多形狀不一的邊角料,這些部分經過腌制,按照紋理順序黏合成一個肉卷,再經過冷凍分切,就成了拼切牛排,這樣的牛排能看到肉的紋理,形狀大多是圓形。
而攪切牛排(俗稱合成牛排)則是利用整切、拼切時產生的小肉塊,添加各式輔料后,放入攪拌機攪碎,之后灌入腸衣中冷凍定型,最后分切而成。這種牛排形狀非常整齊,看不到肉的紋理。
想要在網購時分清自己買的是原切還是生制牛排,可別只看標題,可以在網頁端打開,看詳情頁前的這部分小字,究竟是那種牛排,標得一清二楚。
有了調味劑的加持,生制牛排不用太在意牛肉本身的品質,原本很柴的肉也可以腌制得軟嫩可口。因此,在肉的品質上,原切牛排>整切牛排>拼切牛排>攪切牛排。
但這也不代表后面幾種牛排就不好,生制牛排最大的優點就是全熟也很嫩。
大家都知道,牛排要吃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這不是瞎講究,而是全熟真心咬不動。如果你不想給孩子吃帶有血水的牛排,那么生制牛排就是不錯的選擇。
生制牛排真不是用膠水粘的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生制牛排的安全問題,像是攪切牛排,在網上被叫做“膠水牛排”,說它是用膠水粘起來的。
其實,這有點冤枉它,膠水可沒那么厲害,攪切牛排用的是谷氨酰胺轉氨酶和卡拉膠等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國家規范使用,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像是被人誤會成膠水的卡拉膠,它是從可食用紅藻中提取得到的,非常普通的一種食用膠。而谷氨酰胺轉氨酶,這種酶我們身體中本身就有,更是不用擔心。只要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商品,安全性和營養都是有保證的。
只是需要留意一點——鈉含量,由于添加劑,這類牛排普遍鈉含量很高,有個雖然標注兒童牛排,但鈉含量高達 637mg/100g。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1~3 歲兒童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為 700mg,吃這樣的牛排,一塊就接近臨界值了。
所以,兒童牛排并不是營養價值更高,只是細嫩的口感更適合孩子。在挑選時要格外留心配料表,選擇配料簡單,鈉含量少的。
腌制的同時會把牛肉的纖維打碎,所以吃起口感會更嫩,而且怎么都煎不老,對于掌握不了火候的廚藝小白來說看似很方便,但實際上它的營養價值已經被破壞了,甚至可能已經變質都很難看出來。
另外,腌制、攪碎等過程中,細菌混入的機會比原切要高不少,所以購買這種牛排,最好別聽商品介紹,做成全熟就對了~
拼接牛排又稱“重組牛排”,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規定,屬于調理肉制品,成本相對原切牛排來說相對較低。
拼接牛肉在各個國家都是合法的,經過監管的重組牛排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其原因就是符合食品標準,食品安全上是不存在問題的。當然,肯定不包括添加了一堆有害添加劑的牛豬鴨肉的混合體。
但是和原切牛排不同的是,重組牛排由碎肉及小塊肉重組而成,內部易滋生細菌,切記一定要做成全熟再吃。下面是重組肉和一般肉的差異,可以幫助大家快速區分,避免上當受騙。
寫到最后:
那么,什么樣的牛排讓孩子吃起來放心呢?
答:去生鮮牛肉店購買一塊好的牛腩,然后再買一包黑胡椒醬汁,回家自己動手做!
李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