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補腎,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六味地黃丸,與之類似的還有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桂附地黃丸……乍一看這些“地黃丸”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因各自的組方不同,功效上也大相徑庭。那常見的地黃丸有哪些呢?它們分別又具有什么功效呢?1、六味地黃丸功能主治:
說起補腎,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六味地黃丸,與之類似的還有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桂附地黃丸……乍一看這些“地黃丸”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因各自的組方不同,功效上也大相徑庭。那常見的地黃丸有哪些呢?它們分別又具有什么功效呢?
1、六味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藥物特點:滋補腎陰基礎方,治慢性疾病過程中腎陰虧損,或肝腎不足,或兼陰虛火旺。
現代應用: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腎炎等。
2、知柏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藥物特點: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增加了知母、黃柏二藥而來,其中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兩藥的加入,增強了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的能力,適宜陰虛火旺人群服用。
現代應用: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松、復發性口腔潰瘍、鼻干燥癥、慢性咽炎等。
3、杞菊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腎養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藥物特點:杞菊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增加了枸杞、菊花而來,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菊花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使得杞菊地黃丸既可養肝,亦可滋腎陰、明目。
現代應用:干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陰虛陽亢)、老年性白內障等。
4、明目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腎,養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藥物特點:明目地黃丸可以看做是杞菊地黃丸的升級版,平肝潛陽明目能力加強,對陰虛陽亢證(主要表現出頭目脹痛、眩暈耳鳴、口苦心煩等癥狀)效果更佳。
現代應用:高血壓、弱視、干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5、麥味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腎養肺。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干,眩暈耳鳴,腰膝酸軟。
藥物特點: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組方的基礎之上,增添了麥冬和五味子二藥而來。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兩藥的加入,使麥味地黃丸既能滋腎陰,亦可養肺陰,常用于治療肺腎陰虧所致的呼吸道疾病。
現代應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肺心病、哮喘、盜汗癥等。
6、歸芍地黃丸
功能主治: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后潮熱,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藥物特點:歸芍地黃丸由六味地黃丸+當歸、白芍組方而來,當歸、白芍補血活血、養血柔肝,使得歸芍地黃丸既能滋補肝腎,又能清虛熱、養陰血,常用于治療肝腎虧虛、陰虛血少諸癥。
現代應用:月經不調、崩漏、貧血、高血壓(眩暈癥)、更年期綜合征、慢性腎炎等。
7、桂附地黃丸
成分: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方解:肉桂、附子能溫補命門真火。
由于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兩味溫陽中藥,對腎陽虛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陽痿、女子不孕癥等較為適用。
8、金匱腎氣丸
別稱:古方中的養生腎氣丸
成分: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制)、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
功能主治: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桂枝和附子、車前子、牛膝而成,使其利尿除濕之功能大大增強,適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9、都氣丸
成分: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而成。
功能主治:五味子有補益固澀之功,故都氣丸適用于腎陰不足所致的虛咳、氣喘、遺精等癥。
六味地黃丸是由腎氣丸(現今的桂附地黃丸)裁化而來,而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都氣丸都是由六味地黃丸裁化而來。這些地黃丸功效主治各有側重,只有辯明癥狀,對癥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圖文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文章小編:胖娃
陳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