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兔毛做毛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紫毫筆》中做了這樣的描述: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所以兔毛做出的毛筆,一般叫做紫毫筆,屬于毛筆中的上品,主要原因還是原料來之不易。在蘇易簡《文房四譜

關(guān)于兔毛做毛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紫毫筆》中做了這樣的描述:
尖如錐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飲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為筆, 千萬毛中揀一毫。
所以兔毛做出的毛筆,一般叫做紫毫筆,屬于毛筆中的上品,主要原因還是原料來之不易。在蘇易簡《文房四譜》一書中,對于兔毛做毛筆,有詳細的講述。
制作兔毛筆,必須選用秋天兔子夾脊部位的毫毛,而且一定要以陰歷八月仲秋時節(jié)的兔子最好。
這是因為,孟秋時節(jié),兔毛太軟太嫩;深秋時節(jié),兔毛已經(jīng)變禿變脆。只有仲秋時節(jié)的兔毛,柔韌性最佳。“此夾脊上有兩行毛,此毫最佳”。由于原料的珍貴和使用效果的優(yōu)異,紫毫筆一直是毛筆中的高檔貨,在唐朝還作為貢品進貢,更加凸顯了稀缺性。實際上,早在晉朝的時候,王羲之就曾托人去買紫毫筆,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也曾經(jīng)“求筆與宣城”。
總結(jié):傳統(tǒng)兔毫筆,使用仲秋時節(jié),山中野兔脊梁背上的兔毛制作而成,價格昂貴,十分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