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陳廣娟“原來雷鋒叔叔的故事是這樣的,我讀完這些書,明白了助人為樂是他的人生信條,他一直這么做的。”近日,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化纖新村社區黨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通過帶領孩子們一起閱讀雷鋒同志的光輝事跡,學習雷鋒精神真諦。從小開始
作者:陳廣娟
“原來雷鋒叔叔的故事是這樣的,我讀完這些書,明白了助人為樂是他的人生信條,他一直這么做的。”近日,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化纖新村社區黨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通過帶領孩子們一起閱讀雷鋒同志的光輝事跡,學習雷鋒精神真諦。
從小開始學習雷鋒精神,既是棲霞區弘揚優秀文化的傳統,也是棲霞區各級平安志愿組織“壯大志愿服務隊伍、拓展志愿服務領域、豐富志愿服務載體、做優平安志愿品牌”的生動實踐,“通過培育不同層次的群眾接受平安文化的洗禮,建立群防群治的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棲霞新風尚。”棲霞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秦志剛說。
掌握平安夜巡技巧
守護安寧
“在陌生的地方,你遇到困難,會向誰求助?向穿著紅背心、帶著紅袖章的平安志愿者求助。”
——邁皋橋街道十字街社區副主任朱珊珊
邁皋橋十字街社區于2020年7月成立了一支由百名居民組成的“小蜜蜂”幫幫團,他們在平安建設、文明社會建設中積極作為,溫暖了群眾的心,也帶動了社區友善文化的建設。
而這支隊伍建設靈感來自于朱珊珊居住的燕子磯街道太平村的平安夜巡隊。
“太平社區不太平,有了志愿者就太平。”朱珊珊說這是當地居民對外來人口占到90%以上、邊界不封閉的城中村太平社區的評價。作為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中,早出晚歸已是家常便飯。一開始晚上11時左右回到家,朱珊珊心里還是很害怕的,可是一走進她家那條細長彎曲的巷子,遠遠的就可以看到穿著反光紅馬甲背心的夜巡志愿者,“他們一定會跟送或者目送你進家門,才會轉身離開。”
跟送、目送是太平村平安志愿者的夜巡方式。因為外來人員多,且更換頻率高,這里成了犯罪的高發地帶,因此夜巡志愿者也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方法,不僅趕走了轄區內的犯罪,還引導了不少小伙子走上正道,實現了發案率下降至零的可喜成績。
夜行中的人們,看到紅馬甲就會生出信任。一天凌晨1時40分左右,在聯珠村路口,一名年輕女子突然從出租車上跳下,直奔夜巡志愿者而來,她邊跑邊呼“救命”。原來該女子從中央門打車要去吉祥庵,可是出租車越跑越偏,來到這里,再往里走都沒有路了。該女子心里發了慌,遠遠看見前方身穿反光紅馬甲背心的志愿者,趁著出租車調頭停下之際跳下車。志愿們上前質問出租車司機,司機眼見不妙,一踩油門倉皇而逃。
如今,棲霞區的“紅哨兵”“守望釘”“紅楓葉”“夕陽紅巡邏隊”等五十多支志愿者隊伍,成為平安棲霞的“前哨兵”。
建立“益心和美”積分
增加粘度
“張書記,怎么還不發掃雪活動的報名小程序啊?明天天氣預報說要下大雪,我們想報名!”
——馬群街道蛇盤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偉
蛇盤社區以保障房居民為主,既有原住民,也有后來南京各區縣拆遷戶和招募來的人才。要團結不同層次的居民一同參加社區建設,他們在原有50余名平安志愿者的基礎上,推出了“益心和美”積分管理模式,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平安志愿服務,營造了“人人都是志愿者,個個都有積分拿”的積分文化,大大激發了居民們的參與熱情,短短的一年時間又吸納了100多名的志愿者。
有了志愿者,各種志愿活動讓小區生機盎然。只要在群里發一個參加活動的報名小程序,往往40個名額短短10分鐘就能報滿。“今年初七一上班突遇暴雪,志愿者張文和、王天保等初六晚上就打電話詢問什么時候組織開展掃雪工作。”張偉說,“初七一大早群里報名接龍,又招募了30名志愿者,不少沒有報上名的居民也積極參與到掃雪工作之中。”
“我們將‘益心和美’與微幸福項目等特色工作相結合,線上宣傳,線下開展經驗分享活動,季度性開展積分兌換大會,以實物、券類等多種兌換形式,增強居民參與動力。”張偉補充道。
“棲霞區推行積分制管理,在線上匯聚轄區平安志愿者,發布各類服務事項,以‘積分制’激勵模式進行線下管理。”棲霞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崔雨笛介紹道,“金陵驛社區推出‘驛萬家’,以‘行為儲蓄罐’的方式強化志愿服務管理;齊民路社區‘齊享換樂’,以分享服務、分享快樂強化志愿服務管理;果場社區創新‘齊益果’社區治理模式,堅持以服務換服務,建立‘雙向供給’模式,形成志愿服務的良性循環。”
“小阿姨帶你看鄉村”
看見鄉愁
“讀了《京華煙云》這本書,讓我懂得如何做一個好老婆婆,才能讓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
——八卦洲街道上壩村居委會婦聯副主席王麗琴
現在農村的大姑娘、小媳婦、老奶奶個個都有文化,她們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只要提高她們的認知,家庭矛盾就可以輕松解決。“基于這個認識,我們村組建了‘小阿姨讀書會’,通過讀一本書,提高老奶奶們的思想認識,從而促進平安家庭、平安鄰里,乃至平安小區的建設。”王麗琴說。
村里有一個老婆婆總覺得媳婦花錢大手大腳,與媳婦鬧別扭,家里天天雞犬不寧。通過參加幾次讀書會的分享活動,這位婆婆主動反省自己的行為,并找到王麗琴表達了自己“管得太寬是家里不和的主因”,有效化解了這戶人家的多年矛盾。
位于南京長江二橋下橋口的東江村,今年春節成為南京人最愛去的地方之一。“春節5天,來放鞭炮、農家樂的人一波接著一波,如果只靠我們社區工作人員來維持秩序,那簡直不可想象。”東江村黨委副書記胥曉璇說,“正是有了大批平安志愿者的主動加入,讓東江的春節一直處于熱熱鬧鬧、快快樂樂之中。”
東江村的村民個個爭做“我的家鄉我代言”的代言人,他們是平安東江的守護者。正因為這種主人翁式的志愿服務文化,不斷提高棲霞志愿服務的熱度。正如記者在燕子磯街道平安志愿學校看到志愿者金俊波拍攝的小視頻中,一位坐在小區門口的九十二歲志愿者所說:“疫情來了,我自己的家,我不出來守護,等誰來保護。”
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