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516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全文共5734字,配圖16幅,閱讀需要16分鐘,2021年6月11日首發。本文收錄于專輯“細品二戰兵器”,本系列其他文章鏈接如下,歡迎延伸閱讀:514.舊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搭載艦清單及簡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516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5734字,配圖16幅,閱讀需要16分鐘,2021年6月11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專輯“細品二戰兵器”,本系列其他文章鏈接如下,歡迎延伸閱讀:
514. 舊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搭載艦清單及簡介(2):水上機母艦(下)
513. 舊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搭載艦清單及簡介(1):水上機母艦(上)
506. 至投降前的日本造平頂船全集及簡介
401. 聾子的耳朵——日造艦上戰斗機的無線電裝置小考
399. 東線泥坑兩兄弟——sWS與RSO
396. 《太平洋之翼》:被洗白的源田實和扭曲的343航空隊
394. 硬核知識——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識別標識和編號變遷
388. 命運多舛——降日又反美的DD-224“斯圖亞特”號
387. 捷克老片《坦克旅》,劇情道具皆上品
386. 黃鼬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幾型——"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下)
385. 黃鼬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幾型——"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上)
278. 帝國最后的瘋狂,海航局戰“雷電”的改型和參戰(3)
263.雷電(2):這幾個鬼子膽大妄為,居然降落到長沙國軍機場做了這事
259. 零戰之父堀越二郎的另類作品:日本海航“雷電”局地戰斗機(1)
187. 折疊翅膀是個技術活——二戰美國航空母艦多裝飛機的秘訣
本系列將收錄截止日本投降前的聯合艦隊建成的水上飛機母艦、潛水母艦、早期的裝甲巡洋艦、三等巡洋艦和戰時的特設巡洋艦。這些軍艦很多都是大家伙,雖然設計用途并非在第一線作戰,但卻是一線軍艦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日本海軍雖然極端強調進攻,強調“好鋼用在刀刃上”,但仍然設計和建造了為數不少的這類“倍增器”,值得關注。
接上期:
514. 舊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搭載艦清單及簡介(2):水上機母艦(下)
513. 舊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搭載艦清單及簡介(1):水上機母艦(上)
二、特設水上飛機母艦
日本海軍深知專門建造的軍艦數量與強大的英美海軍存在差異,特別預留了將精選的民用輪船改建為軍事用途的可行性,并冠以“特設”字頭。最為人熟悉的是“特設巡洋艦”,即相當于歐美的“輔助巡洋艦”,實際上,此類改裝船還包括了航空母艦、炮艦、掃雷艦和水上飛機母艦等等。
鑒于日本最早的水機母艦就是用商船改造,且水機母艦不需要在第一線作戰,對航速和抗沉性要求并不苛刻,因此改造這樣的特設水機母艦對日軍來說并沒有什么難度。
圖1. 日本海軍常用的吳式二號彈射器,使用火藥爆燃為動力
被征用的大型貨輪往往在橫須賀工廠進行緊急改造,通常在前后桅的甲板上各設一個鐵木結構的飛機零件庫(注意不是機庫),搭載的8-12架水上偵察機直接固定在甲板的滑行軌道上。這些貨輪原有的3座門式吊車也被保留,后甲板一側加裝1-2座以火藥為動力的吳式二號5型彈射器,用于彈射水機。船體內部艙室會進行調整,設置飛機備件庫、彈藥庫、航空汽油庫和航空人員住艙。信號系統和探照燈也進行改造,艦首、尾各增設一座火炮平臺。
圖2. 十四式水偵E15K“紫云”,日本人對水上飛機有近乎偏執的熱度
特設水機母艦被視為在第一線快速部署水上飛機的浮動基地,作戰中通常停泊于近海安全水域中的錨地,派出水上飛機執行偵察、掃射和校正炮射等任務。水上飛機偶爾也會參與空戰,特別是在全面侵華戰爭初期,由于中國空軍裝備的戰斗機較弱(為了兼具轟炸能力,中國空軍往往會選擇戰斗轟炸兩用的機型),日本水上飛機經常與中國空軍戰斗機展開空戰,憑借其在續航力上的優勢逞強凌弱。
圖3. 長江上的空戰,中國空軍第24中隊2401號機擊中一架九五水偵
1. 香久丸級特設水上飛機母艦
圖4. 1938年狀態的“香久丸”,注意艦橋前后的水上飛機
第一級特設水上飛機母艦香久丸級包括“香久丸”和“衣笠丸”,同屬東京國際汽船社的香久丸型遠洋貨輪,同型船還有一艘“香椎丸”,未實施改造。
1937年起,“香久丸”和“衣笠丸”被征用改為特設水上飛機母艦,并在結束改裝工程后立刻趕赴中國前線,其搭載的水上飛機頻頻出動,執行空中偵察和火力支援任務,為日軍在長江中下游的進攻提供了有效的協助。
1938年秋該艦甚至深入到九江附近,為日軍的長江攻略提供支援,其中“衣笠丸”的8架九五水偵先后支援了杭州作戰以及其后的青島、廣東、海南島等作戰。
圖5. 1938年,停泊于中國沿海的“衣笠丸”,同樣可見前后甲板的火炮和水上飛機
在侵華戰場的行動結束后,兩艘香久丸級作為特設水上機母艦的身份也被解除,被拆除航空設備重新成為貨輪。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再度征用香久丸級作為特設運輸艦。1944年10月7日,從門司港開往新加坡的一支日軍運輸船隊在馬尼拉海上遭到潛艇攻擊,“衣笠丸”在呂宋島西北被3條魚雷連續命中,貨艙內裝載的彈藥爆炸,當場沉沒。
1944年11月2日,“香久丸”裝載吳港設施隊、防空隊、陸戰隊人員共1820名離開臺灣前往菲律賓,4日下午,在呂宋灣西岸被美軍潛艇發射的1條魚雷直接命中機械室,發生大火沉沒。
性能諸元:
排水量:6804噸(標準)主尺度:138.95米(全長)/18.59米(寬)/8.77米(吃水)動 力:1臺川崎MAN型柴油機,7740馬力航 速:18.7節火 力:2座單裝十年式120毫米L/45高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座單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機槍艦載機:九五水偵×6,九四水偵×4,彈射器×2
艦史:
香久丸(Kagu-Maru):1933.11.21在播磨船廠作為貨輪開工,1936.04.16下水,1936.06.30竣工。1937.08.25征用為特設水機母艦,1938.12.15轉籍為特設運輸艦,1944.11.04在菲律賓以西海面被美軍潛艇擊沉。
衣笠丸(Kinugasa-Maru):1933.08.10在川崎重工神戶船廠作為貨輪開工,1935.12.28下水,1936.02.28竣工。1937.09.27征用為特設水機母艦,1938.04.28轉籍為特設運輸艦。1944.10.07在望加錫海峽被美軍潛艇擊沉。
2. 神川丸級特設水上機母艦
圖6. 神川丸級特設水上機母艦畫作
僅有來自東京國際汽船社的兩艘香久丸型當然是不夠的,日本海軍又征用了川崎汽船社于1936年訂購的四艘柴油推進高速貨運船,分別為“神川丸”、“圣川丸”、“君川丸”、“國川丸”,它們都得到了日本海軍船舶助成金的資助,這通過其近乎頂禮膜拜的名稱首字組合“神圣君國”就可看出來。
神川丸級是比較活躍且知名度最高的一級,幾乎全程參加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川崎汽船社原本將這四艘遠洋高速貨船用于日本往返紐約的商業航線,首艦“神川丸”竣工半年后便被征用、改造,投入中國戰場作戰,余下三艦則在1941—1942年間陸續被征用,也在改造后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同級艦中僅有一艘“宏川丸”(Hirokawa Maru)未改造。
圖7. 神川丸級線圖
相對于香川丸型,神川丸級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增設一部吳式二號5型彈射器,可用于彈射最新式的零式水觀和零式三座水偵,其洋上偵察、戰斗的執行能力由此大為提升。
“神川丸”(Kamikawa-Maru):
1936年12月13日,“神川丸”作為商船下水,1937年3月15日竣工,同年即被海軍征用作為飛機運輸船。1937年10月,“神川丸”被派到中國參戰,參與了入侵廈門、漢口等地的行動,1938年12月轉為特設運輸艦,1939年11月又轉回特設水上飛機母艦。
圖8. 停泊于廈門港的“神川丸”,拍攝于1937—1939年間。可見其前甲板搭載九五式水偵,后甲板搭載九四式二號水偵
1941年5月,該船在實施第二次改造時加裝了一部吳式二號5型彈射器,開戰后參與了入侵馬來半島、莫爾茲比港(擔當建立水上飛機基地的任務)、阿留申群島、瓜島等諸多行動。
1943年5月4日,該船遭到美軍潛艇“刺鲅魚”號(USS Wahoo (SS-238))魚雷攻擊,但是出色的損管使該船并未沉沒,修理完畢后返回戰場。
短短25天之后,5月28日深夜,“神川丸”在新愛爾蘭島卡維恩北方海域遭美潛艇“淘氣鬼”號(USS Scamp (SS-277))的魚雷攻擊,這一次她沒能逃脫,成為第一艘被擊沉的特設水上飛機母艦——當時美軍潛艇剛剛克服魚雷質量極差等弱點,展開了對日軍運輸船、輔助船只的大規模水下絞殺戰。
“圣川丸”(Kiyokawa-Maru):
圖9. 戰前仍然是川崎汽船的商船狀態的“圣川丸”
1937年5月15日于川崎造船廠竣工,1941年10月成為特設水上飛機母艦,1942年12月、1943年4 月、1943年10月在特設運輸艦和水上飛機母艦的身份之間數次轉換,戰爭結束前的1945 年7月20日在瀨戶內海被美軍戰機炸至重傷擱淺,9月29日被除籍。其船體在戰后又被川崎汽船社打撈出水,再度從事已與陣亡友艦無緣的日本至紐約商業航行,1969年最終解體。
1945年7月20日,該船遭到美軍特混艦隊攻擊受傷。為了避免沉沒,開到淺水區擱淺。隨后11月22日,由于惡劣天氣該船沉沒。沒有明確記錄說是由于之前的受傷,還是修理好之后純粹由于天氣原因造成。1948該船被打撈起來,經過修理之后用于客運。
“君川丸”(Kimikawa-Maru):
圖10. “君川丸”1942年12月攝于大湊
圖11. “君川丸”模型彩繪
“君川丸”,1937年7月15日于川崎造船廠竣工,1941年7月成為特設水上機母艦,1943年10月轉為特設運輸艦,1944年10月23日在呂宋島西方海域遭美潛艇魚雷攻擊沉沒。在1944年10月23日被美軍潛艇“鋸鮫魚”號(USS Sawfish (SS-276))擊沉。
“國川丸”(Kumikawa-Maru):
1937年11月1日于川崎造船廠竣工,1941年10月31日被征用,1942年7月成為特設水上機母艦,1943年10月轉為特設運輸船,1945年5月21日在巴厘巴板港灣遭美軍戰機炸彈攻擊而沉沒,1945 年11月30日被除籍。
圖12. “國川丸”模型彩繪
Pit-road開有該級艦的模型,均為水上飛機母艦版本,但只有“君川丸”(W51)和“神川丸”(W52)兩艦。兩盒模型的區別好像是“神川丸”多了兩門76炮。兩個船的飛機都是零式水偵和零式水觀各3架。
圖13. “神川丸”模型彩繪
性能諸元:
排水量:6853噸(標準)主尺度:146.15米(全長)/19米(寬)/8.23米(吃水)動 力:1臺川崎MAN式柴油機,7500馬力,單軸推進航 速:19.5節火 力:45倍口徑152毫米艦炮2門(從其他報廢艦上拆裝得來),13毫米雙聯裝高射機槍2座。
艦載機:零式水偵(E13A)×4,零式水觀(F1M)×8,彈射器×1
3. 相良丸級特設水上機母艦第三級特設水上機母艦相良丸級包括“相良丸”和“讚岐丸”2艘,是日本郵船社在之前的N型和A型高性能貨輪基礎上開發的S型遠洋貨輪的前兩艘。“相良丸”比正常的S型排水量小2000噸,因為S型為了應對太平洋上的風浪,本來是作為遮浪甲板船建造的,在建造過程中簡化了結構以增加載貨量,故而排水量也相應減少。
“相良丸”原計劃用于紐約航線,不過隨著時局惡化,為防止船被扣留,該船最終運用于西雅圖航線。“讚岐丸”則在東向的環球航線上服役,初航就完成了再橫濱-洛杉磯以及橫濱-巴拿馬運河-倫敦的貨運任務。
圖14. 1942年時的“相良丸”
1941年12月7日開戰之前,“相良丸”與“讚岐丸”被緊急征用,進行特設水上機母艦改造。隨著戰事擴大,日軍開始在中太平洋受阻,失去作用的“相良丸”和“讚岐丸”在1942年12月1日被解除了特設水機母艦的任務,改為特設運輸艦使用,承擔起其本職的物資運輸工作。
“相良丸”1943年6月23日在伊夏半島海上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中,船體嚴重毀壞,由驅逐艦“澤風”拖到天龍川河口座礁擱淺。不過在隨后進行的拖航出淺過程中,過于脆弱的船體折為兩段,不得不在9月1日整體放棄,沒有陣亡者,只有2人負傷,與姊妹艦們大多和全體船員一起沉沒的悲慘命運相比,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讚岐丸”1942年1月遭美機空襲受損,1943年3月被一條魚雷擊中,同年12月又觸發一顆水雷,但是均能大難不死,絕境逢生。成為一艘“祥瑞船”,1945年1月28日,讚岐丸在朝鮮濟州島附近海上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中,這次它未能延續之前的好運,終于沉沒了。
富士美(Fujimi)已經把本級的兩條船都開了出來,40109和40099,不過板件只能給個及格分數。飛機是舊版的,有滑車但沒有螺旋槳;飛機為零式水偵和零式水觀各3架。
圖15. 相良丸級特設水上機母艦模型彩繪
性能諸元:
排水量:相良丸7189噸(標準),讚岐丸9246噸主尺度:146.22米(全長)/19米(寬)/9.83米(吃水)動 力:2臺三菱柴油機,9600馬力航 速:18.7節火 力:2座單裝十年式120毫米L/40高炮,2座單裝40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機槍艦載機:零式水偵(E13A)×4,零式水觀(F1M)×4,彈射器×1
艦史:
相良丸(Sagara-Maru):1940.11.12在三菱重工橫濱船廠作為貨輪竣工。1941.12.20征用為特設水機母艦,1942.12.01轉籍為特設運輸艦。1943.06.23在御前崎被美軍潛艇擊沉。讚岐丸(Sanuki-Maru):1939.05.01在三菱重工橫濱船廠作為貨輪竣工。1941.09.05征用為特設水機母艦,1942.12.01轉籍為特設運輸艦。1945.01.28在濟州島海面被美軍潛艇擊沉。
4. 特設水上飛機母艦“山陽丸”
1930年6月,大阪商船社為了突破一次大戰后海運不景氣的局面,陸續完成了6艘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貨輪畿內丸型,緊急投入紐約航線,該型船標準排水量8357噸,柴油主機輸出功率7200馬力,航速達18.44節,超過了當時橫渡太平洋的大型客輪的平均速度。1930年11月完成的第3艘“山陽丸”在處女航中以25天又17個半小時的速度刷新了橫濱-紐約間的航行記錄。
圖16. “山陽丸”圖片很少,只找到這幅CG作品
1941年8月,“山陽丸”被海軍征用改造為特設水上機母艦,與“神川丸”一起編入第三艦隊下屬的第12航空戰隊,從馬來半島登陸作戰到瓜島作戰,該艦一路參加了戰爭初期主要作戰行動的支援。
1942年8月29日,“山陽丸”和水上機母艦“千歲”、特設水上機母艦“讚岐丸”、“神川丸”編入R方面航空隊,配屬外南洋部隊第11航空戰隊。1943年后該艦解除了水機母艦任務,繼續作為運輸船活躍在第一線。
1944年5月26日,“山陽丸”裝載著600名士兵、80臺車輛以及140條航空魚雷從印尼的哈馬黑拉島航向菲律賓,途中于蘇拉威西海域被美國潛艇“鋸鱸”號(USS Cabrilla,SS-228)的魚雷命中沉沒。
性能諸元:排水量:8360噸(標準)主尺度:136米(全長)/18.44米(寬)/12.19米(吃水)動 力:1臺三菱柴油機,7200馬力航 速:17.5節火 力:2座單裝十年式120毫米L/40高炮,2座單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2挺13毫米機槍艦載機:零式水偵(E13A)×3,零式水觀(F1M)×8,彈射器×1
艦史:
山陽丸(Sanyo-Maru):1930.10.30在三菱重工長崎船廠作為貨輪竣工。1941.08.15征用為特設水機母艦,1943.10.01轉籍為特設運輸艦。1944.05.26在哈馬黑拉海面被美軍潛艇擊沉。
在海軍兵器和技戰術大發展的年代,通過改造現有船型獲得新的戰斗力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同一時期的歐美海軍也進行了很多的嘗試,日本海軍的諸多做法在那個時代毫不遜色于他國水準。但是,在實戰中的最終表現,就需要用更多的篇幅來追蹤和分析。
歡迎持續關注“燃燒的島群”,一起來研究這些有趣的問題。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何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