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上班路上刷手機,看到要好的朋友感嘆,每年的11月17日是她兒子的另一個生日——世界早產日。每每回憶起孩子住在保溫箱的日子里,朋友總是連連感嘆孩子太可憐了。寶媽感嘆,住在保溫箱里的寶寶太可憐了朋友本人個子高
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上班路上刷手機,看到要好的朋友感嘆,每年的11月17日是她兒子的另一個生日——世界早產日。
每每回憶起孩子住在保溫箱的日子里,朋友總是連連感嘆孩子太可憐了。
寶媽感嘆,住在保溫箱里的寶寶太可憐了
朋友本人個子高又很壯,但早產的寶寶身體非常弱必須要住進保溫箱。她在家坐月子,產后過了很久才見到寶寶。丈夫會去醫院隔著玻璃窗看寶寶,而朋友只能看手機里的照片和視頻。
關于早產兒,老一輩有句話是“七活八不活”,總之在以前生產條件不是很好的年代,分娩已經是一大難關了,若是遇到早產將更加危險。
外婆曾和我講過以前的事情,過去條件不好時,早產兒出生后會被家人用棉被包裹著保溫,除了當時村里的接生婆、赤腳醫生會為早產兒必要的護理之外,后續怎樣就要看孩子的“造化”了。
那么,和從前相比,現在的早產兒住在保溫箱里真的很可憐嗎?
他們或許不能在出生后就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但了解早產寶寶在保溫箱里的生活后,就沒那么揪心了,反而是更加放心。
“早產寶寶”住保溫箱很可憐?先來了解他們的經歷
其實不只是我們身邊,在保溫箱這一神器沒被發明出來之前,全世界的早產兒都是“命運坎坷”的。
在19世紀,因早產而夭折的新生兒比例甚至達到了15%~20%。即使早產的小寶貝活了下來,若缺少正確的早期照護等,也可能面臨后續對他身體的負面影響,甚至伴隨終生。
通常來講,在懷孕37周前出生寶寶就屬于早產兒了,越早出生越危險,很大幾率會住進保溫箱。
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住保溫箱要花不少錢,為了孩子家人也都舍得花錢,只是看到寶寶一個人住在里面不放心,疑惑寶寶都會經歷什么?接下來就了解一下吧!
★ 早產寶寶被24小時不間斷關心著
早產兒幾乎每天24小時都要住在保溫箱里,看上去有些可憐,但小家伙也是被24小時不間斷關心著的。
不僅僅有各種儀器的嚴密監護,還有醫生護士輪班親自觀察記錄寶寶的狀態。
照顧保溫箱里早產寶寶可不是“流水線”般的護理方式,每個住在保溫箱里的寶寶都有專屬“檔案”,醫護人員根據寶寶的不同狀態給予不同的照顧和護理。
★ 早產寶寶在保溫箱里的感受,并沒有很糟糕
早產兒的皮膚還很薄,身體各個器官尚未發育完善,無法承受離開媽媽肚子后的低溫或溫差較大的環境,因此保溫箱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證適合早產寶寶生存的溫度。
此外,也是為抵抗力還很弱的寶寶,與外界的危險因素隔離開來,盡可能避免感染等問題。
所以說,看上去寶寶躺在保溫箱里孤零零的一個人,但寶寶的呼吸問題、“吃喝拉撒”,以及早產兒容易出現的黃疸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照顧和解決。
相比于在父母身邊,保溫箱其實是一個更有利于早產寶寶成長的環境。
★ 被抱錯的概率極小,新手爸媽別擔心
朋友當初除了擔心寶寶身體情況,最怕的就是一個房間里那么多早產寶寶會不會被抱錯,這個概率是極小的。
最基本的是新生兒都有手環,其次寶寶的體重、吃奶、各種指標變化一直都在記錄中,如果抱錯了在照顧時是個大麻煩,很容易能被發現。
寶寶在保溫箱里住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不僅要看月齡,還需要考慮寶寶體重、呼吸等一系列發育情況。
家有“早產寶寶”別揪心,調整狀態迎接娃回家
見過太多寶媽跟著早產的寶寶擔心、上火,連月子都沒坐好,同時也因為缺少寶寶吮吸加上情緒的原因耽誤了母乳分泌。
但也有家庭克服種種困難,將母乳擠出來凍進冰箱,迎接寶寶回家。
升級為父母,看著自己的寶寶住進保溫箱必然會很著急,但了解早產兒在保溫箱的經歷后,就別再那么揪心啦。
寶媽調整好情緒坐月子,寶寶在得到照顧的同時,寶媽也要保證自己別落下月子病,同時也不會輕易因為擔心保溫箱里的寶寶,而造成更嚴重的產后抑郁。
【今日話題】你身邊的“早產寶寶”多嗎?
李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