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兩年,鐵皮柿子這一小眾西紅柿地方老品種,迅速在種植端和消費端走紅。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丑”的鐵皮柿子,在不同產季、不同產區每斤的零售價竟都能賣到10元以上。鐵皮柿子每季上市初期以及整個產季精選的優質柿果在線下農產品超市、線上電商平臺,每
近兩年,鐵皮柿子這一小眾西紅柿地方老品種,迅速在種植端和消費端走紅。
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丑”的鐵皮柿子,在不同產季、不同產區每斤的零售價竟都能賣到10元以上。
鐵皮柿子每季上市初期以及整個產季精選的優質柿果在線下農產品超市、線上電商平臺,每斤的售價甚至高達二、三十元。
比一般的水果還要貴,比普通西紅柿的價格更是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較高的銷售單價,讓不少從事鐵皮柿子種植的農民朋友獲益頗豐。
據悉,在產區鐵皮柿子一年可種兩季,每季畝單產在6000——8000斤左右,近兩年產地收購價格在6——10元/斤之間(批發價格數據來自媒體報道)。
取產量和價格的平均值,不考慮采摘和種植者直接零售的前提下,一畝地一季鐵皮柿子就能賣五、六萬,扣去生產成本后收益相當可觀。
當然我從來不是一個看見什么賺錢就勸大家種什么的人,那樣太不負責任。
本文主要想給不了解鐵皮柿子的朋友介紹一下這個當前的小眾西紅柿品種,為農業人剖析一下鐵皮柿子賺錢的背后邏輯,并從背后邏輯出發延伸借鑒。
鐵皮柿子是啥?
鐵皮柿子是西紅柿的一個老品種(準確地說應該是一個品類,因為具備果實特征的鐵皮柿子有的好吃有的沒那么好吃),既和轉色不完全或因生理、病理因素造成的西紅柿青肩果不能混為一談,也不是轉基因作物。
提起鐵皮柿子,東北地區和魯東地區的朋友可能更熟悉一些。
畢竟一方面八、九十年前東北地區就已經開始種植鐵皮柿子了,另一方面當前鐵皮柿子的商品化栽培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區域。
鐵皮柿子果實特征明顯,其果個相較于當前主流的硬質西紅柿品種來說要小很多,一般情況下果實重量在80——150克左右,成熟后果面油亮,果實上有鐵綠色青肩,因此也被叫做草莓柿子、油柿子、綠腚柿子。
另外它風味芳香濃郁、口感酸甜突出,鮮食味道極佳,用句最簡單直白的話就是:鐵皮柿子特別有西紅柿味,妥妥的兒時味道。
鐵皮西紅柿走紅賣高價背后的盈利邏輯
作為一個老品種,近兩年才走紅,鐵皮西紅柿算是一個“大器晚成”的蔬果。
未能“年少成名”不能說是被埋沒,只能說彼時的它不適應那個時代的市場。
能“大器晚成”依靠的也絕不是運氣和吹捧,應該說此刻的它適應這個時代的市場。
鐵皮西紅柿走紅、賣高價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需求和差異化,我國是西紅柿種植大國,早些年國內西紅柿品種是百花齊放、多種多樣,但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以及市場需求的改變(主要是市場對耐儲運西紅柿的需求),硬質、耐儲運的西紅柿品種成為主流品種。
有得便有失,相較于諸多老品種,耐儲運的西紅柿口感欠佳,再加上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和農民對化肥、農藥的濫用,市場上西紅柿的風味下降嚴重。
消費者開始吐槽現在沒有味道,懷念西紅柿原來的味道,市場便有了需求。
所以與當前主流品種有著巨大差異化,口感好、風味佳、果個小、有青肩的鐵皮柿子,有足夠的資本吸引消費者,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其次是口碑,鐵皮柿子不是靠吹捧走紅的。
一方面作為一個老品種,它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因此很容易勾起之前吃過鐵皮柿子這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另一方面,經過改良優選后的鐵皮柿子品種,確實好吃,這讓“嘗鮮”消費者二次購買的概率大大增加。
更為關鍵的是,在這個網絡信息極其發達的時代,消費者樂于在網上分享、評價包括農產品在內的任何事物。
如果你沒吃過鐵皮柿子,你當下就可以去搜索一下,你會發現“好評”的占比非常高。
這些“好評”便是口碑,比任何的宣傳推廣都更能吸引消費者。
而后是種植規模尚小,鐵皮柿子“走紅”已有幾年的時間,但由于一定的種植難度以及不耐儲運的特性,使其種植規模并沒有在短時內爆發式的擴張,簡單的說鐵皮柿子在市場上還算個“稀罕物”。
如果當前鐵皮柿子的種植規模很大,它的價格早就降下來了,并且不出意外的話也不會像現在那么好吃(這一點,字 少內容多)。
再后是銷售模式,當前鐵皮柿子的消費模式,大部分是誰種誰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還能賣高價,農民的收益自然而然的就高。
最后我國不缺高消費人群,這一點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的消費能力一直在增長,并且高消費人群的數量較之以前更是猛增。
我國缺的從來不是肯高價買農產品的人,缺的是值得花高價購買的農產品,顯然實踐告訴我們鐵皮柿子值得。
鐵皮柿子賺錢的門道
我國農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什么賺錢就追著種什么,這直接導致再好的農產品在我國也賺不了幾年的好錢,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陽關玫瑰,從最初的200多塊一斤降到10塊以下了。(當然這個“不好”不能完全歸咎于農民,這是基于當前我國農業架構以及缺乏良性引導的必然結果,這一點我不過多討論)
所以看到種鐵皮柿子賺錢,就去種,那只是湊熱鬧,我們要發掘的是它賺錢的邏輯,并把這些邏輯借鑒到農業生產中。
鐵皮柿子的成功有那么幾個關鍵點,首先是量少和當前主流西紅柿存在差異化,引發消費者購買興趣;其次是擁有真正的高品質,激發消費者的持續購買欲望;再者是借助時代的發展既種又銷,讓收益最大化。
掌握這些關鍵點,別人種鐵皮柿子賺錢的時候,你種“黃瓜”試試。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