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2個月,寫了一些床墊的文章。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家對床墊的認知其實差異非常巨大!有人覺得不到1000元的棕墊就挺好,他一直睡……有人認為2000~4000元檔的彈簧床墊才是首選,他買的就是……有人推薦一定要再加點錢,6000~8000才是
最近2個月,寫了一些床墊的文章。
出乎我意料的是:
大家對床墊的認知其實差異非常巨大!
有人覺得不到1000元的棕墊就挺好,他一直睡……
有人認為2000~4000元檔的彈簧床墊才是首選,他買的就是……
有人推薦一定要再加點錢,6000~8000才是真的性價比,他就這么干的……
還有人必須得來個美國高級貨,1~3萬才是真正好,他家海淘了個XXX……
有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
但在選床墊這件事上,好像「身體也能決定腦袋」!
到底啥樣床墊好……多元化的評價背后,其實是「主觀體感」說了算。
那么,有沒有可能,稍微客觀一點點呢?
一款床墊到底好不好,有沒有啥相對客觀的評價方法呢?
今天我打算做個嘗試!
————————
長文多圖預警
10000字+100圖
我也沒打算寫這么長
但寫少了解釋不清楚
包含如下內容
1、床墊的外觀和細節
2、睡感、支撐、彈力
3、三分區的誤區解釋
4、高級面料有啥不同
建議全文閱讀,效果更佳
————————
搬家的時候,我換了一張床墊,但還有一張沒換。
最近閑下來了,開始琢磨另一張床墊到底要換個啥。
然后,我就想到了一位朋友……
說來也巧,這位朋友家里前幾年裝修,墻面用的硅藻泥……對,就是我們的正然硅藻泥,我給了他一個好價。當時他曾說過,如果要用床墊,記得找他。
想來想去,我確實可以找下他。
畢竟金可兒我也種草好久了!
| 床墊品牌那么多,
| 為啥最后決定買了金可兒?
原因1:
美國大牌里,金可兒才是真的性價比
說美國床墊好……
這真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覺得人家空氣香甜……
而是因為「好壞的標準是人家定的」。
為了能定奪啥樣床墊才叫好,人家從100多年前就開始努力了。
1915年,39家床墊品牌在美國成立了ISPA(國際睡眠產品協會),隨后這個組織一直致力于研究「改善睡眠」。
▲標志是這樣的
到底是哪39個品牌,以及這些品牌后來都咋樣了……
這些故事單拎出來能講一個月,不提了。
簡單總結就是一句話:
美國床墊終于代表了高端,并一直延續至今。
很多國人都會把彈簧床墊稱為「席夢思」,但其實「席夢思」只是一個床墊商標,由此也能看出美國床墊品牌的影響力。
目前在國內比較活躍的美國品牌不算多,但擁躉都不少,我就不說其他家咋樣了。
說下為啥覺得金可兒是性價比。
1)有萬元以下爆款,銷量一直不錯
2)爆款是30厘米以上的厚墊,而不是20多厘米的普通款
3)給低價爆款堆了技術,而不是單單賣牌子
4)口碑一直很好,無論評價里還是各大論壇
原因2:
滿足下精準需求,小小提升下幸福感
有一天,媳婦跟我說:XXX家買了個床墊花了1萬多。
后來一打聽,哦,是個國產品牌,紅星智商稅買的。
上次換了那個2000多的床墊后,媳婦雖然覺得也挺好,不過知道了價格后,有點小失落(女人啊)。
反正還要換一張,那就換個稍微貴一點的吧!
而且,要「又貴又值」,提升下「幸福感」~
關于「幸福感」,
我想跟大家嘮叨幾句:
人到中年,有車子,有房子,但也有孩子,還有老人。
存款不少,收入也不少,但花銷同樣很大,壓力也很大。
年輕時,攢一個月工資買了一個iriver的mp3播放器(1300左右),花幾百塊錢買個sony的耳機,去故宮頤和園走一遍,把網紅知名的飯館都打個卡,沒花多少錢,但幸福感爆棚。
看眼下,每月花錢如流水,1-2萬眨眼就不見,但卻記不得錢都花哪去了,更談不上什么消費帶來的幸福感。
能讓我在消費上感到幸福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只有明確了自己需求,且買到了恰到好處的產品,小小的幸福感才能到來。
這和花多少錢沒有關系,但和是否用心是否在意關系很大。
舉一對兒小例子。
前兩天連電視的HTPC(客廳電腦)放視頻有點卡,我淘寶給它配了一個二手的RX550(應該是礦機淘汰)。
換好之后,魯大師的跑分直接從7000提到了52000,啥視頻都不卡了。
小小的幸福感如約而至,我只花了178。
但便宜不是帶來幸福感的關鍵,精準的滿足需求才是。
我現在用的臺式機,2017年買的時候1萬多一臺(現在也能值六千)。雖然我90%以上的時間都是上網和打字,獨立顯卡甚至都用不上,但偶爾做點視頻剪輯,這種流暢的速度就會很爽。
▲配置如上,算不上頂級,但還行
為了能在繁忙工作時,和小小的幸福感不期而遇,這次花了2萬多(因為我覺得1臺不夠爽,又買了一臺)。
現在依然能打敗全國75%的用戶,可以了。
回到買床墊這個事。
最讓我難受的,早已經不是買啥東西居然要攢一個月工資。
能明確對某種產品有需求,并且只要買了這種產品就能開心,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既然老婆覺得之前的床墊有點便宜,想要買個貴點的大牌試試,那就滿足一下嘛。
金可兒的繁星b,這么大一張才幾千塊,總比花幾萬買個包強多了吧~
(知道哪里是重點了吧)
原因3:
試試厚墊的感覺,拓寬下體驗
如果要說貴的床墊和便宜床墊有啥直觀區別……
厚度應該可以排在第一位!
當然,這個厚度不是靠直接把彈簧做高實現的,那也太low了……
彈簧的高度大都差不多,但層次組合就差別很大了。
▲看到沒有,厚度是這樣組合出來的
達到20厘米,算是彈簧床墊的入門厚度。
一般4000元以內基本都在28厘米以內,大部分都在20~25厘米之間。
上了30厘米,而且不是靠雙面增加棕墊實現的,可以算是高端厚度了。
雖然里面堆的各種料不一定都能100%被你感受到,但它們絕對不是來湊數的。
類比一下中國的美食:
中國的很多大菜,要加的調味品往往很復雜,鹽(彈簧)是肯定要有的,提鮮(面料)也少不了,但中間還有很多細微的口感(各種堆料),加和不加,也許只是毫厘之差,但最終效果可能謬以千里。
金可兒是為數不多的,能在7000元檔讓你體驗到30厘米以上厚度的美國品牌。
很多同價位的美國貨恐怕依然都是20~25厘米……那多花好幾千目的是啥?
閑話少敘,咱們看東西!
先做一個流水賬式的開箱介紹~
貨到一開門,這個大家伙已經豎在門口了!
物流公司給標注的136公斤……太嚇人了!
(實際應該是60多公斤,物流應該是按體積換算的吧)
送貨人員很負責,直接給送到屋里。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讓他們幫忙擺放好。
雖然沒有136公斤,幾十公斤也不好擺弄,能一步到位弄好當然首選。
產品外包裝一共有兩層。
最外面的一層是專用編織袋,又硬又厚,基本不用擔心下雨或剮蹭。
里面還有一層整體包裹的塑料袋。
這個塑料非常厚實,所以你絕不會有面對某些廉價床墊那種「床墊外面的膜要不要撕掉」的疑惑產生。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層塑料袋必須摘掉!
在兩層包裝上,都貼有產品標簽,而且信息基本一致。
打開里面的塑料布后,四個角上還有一小塊防撞泡沫紙。
固定這4塊泡沫紙的,是一條橡皮筋。
這條皮筋拉力比較弱,僅僅是輕微固定一下而已。
拆塑料布時,需要抬一下床墊,一個人恐怕操作不了,至少兩個人吧。
四個角的泡沫紙和橡皮筋可以等床墊放好后再摘下來,避免剮蹭。
床尾有大標簽,驗明正身!
| 和2000多的床墊有啥不一樣?
| 說幾個細節!
細節1:
官方建議:請您經常把床頭床尾對調!
我猜,應該有80%以上的人,從沒給自家彈簧床墊對調過床頭床尾。
椰棕和乳膠這方面的需求稍弱一些,但對于彈簧床墊來說,不管多少錢的產品,定期頭尾調轉都是一個好習慣。
金可兒的說明書里會提示您需要定期翻轉床墊。
為了讓你知道這件事很重要,甚至在床頭和床尾分別掛了兩個碩大的標簽!
每個標簽上寫得都是應該把這面翻成床尾的月份,每3個月一輪換。
細節2:
32厘米,確實很厚啊!
選的1.8米×2米,厚度32厘米。
床墊是軟體家具,尺寸沒法太精確測量。
寬度大概是180厘米。
長度大概是200厘米。
高度在32厘米左右……比20多厘米的高了一大截。
不過放到床板上,感覺還可以,正好。
床墊分為上下兩層。
下面這層大概是24厘米左右。
上面這個懸浮面層有8厘米左右。
這個面層厚度,單拿出來都夠做個床墊了!
床墊底部有一圈小裙擺,大概1.8厘米寬。可以拉出來固定在床板側邊上。
邊角是圓弧的,防磕碰。
(但如果你家床板不是圓弧的,像我家這樣,建議做個護角,也是防磕碰)
細節3:
面料有花紋,整床圖案是隨機
市面上大部分床墊的面料都是淺色(甚至就是白色),包括金可兒的繁星a,都是白的。
但這款繁星b,面料卻是深色的,而且還會有一些條紋,并不是純色。
難道這個條紋是特意組合的某種圖案嗎?
我對比了一下,發現花紋的確都是一樣的,但每張床墊上的圖案就是隨機的了。
對比一下。
我家這張是這樣的。
評價里篩選的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花紋是一樣的,但最終展現在床墊上的花紋位置,貌似并不是確定的。
好在這個圖案也沒啥特殊意義,也無所謂了。
(可能強迫癥才會關注吧,比如我)
細節4:
面料質感柔軟,側肋材料透氣性好
面料是繁星b的主打賣點,實際體驗了一下,手感確實不錯。
因為面層整體比較厚,所以有一些縫合點來做加固。
看起來好像是個硬硬的扣子,其實都是軟的。
側面用的是類似亞麻的某種材質,質感粗糙,但厚實,而且透氣性比較好。
細節5:
左右側邊各有2個透氣孔,全床墊共4個
人會出汗,可能會有水分向下滲,所以對于床墊來說,透氣是必須的。
幾乎所有彈簧床墊都有透氣孔,繁星b的透氣孔都在左右兩側,每側兩個。
顏色和側面的亞麻也是同一個色系,看起來不是很突兀。
細節6:
背面是珠光織物,耐劃傷性不太好
國產很多床墊都會講「AB兩面」的概念。
我之前文章里也提過,其實能把1面睡好了就夠了,AB兩面不一定能占到多少便宜。
高端床墊一般都是追求單面的極致睡感,不會講正反面的兩種睡感。
比如金可兒這款繁星b,翻過來看一下,背面真的沒法睡……
側面看會有反光,手感比較光滑。
(不過使用時感覺不到很滑,錯位也比較少,可能因為自重比較大吧)
不過,耐劃性不好,頭尾調轉了2次,留下了不少劃痕(床腳蹭的)。
還是太重的原因,而且床板的角也太尖了。
如果床下鋪一層透氣的床單,或者把床角保護下應該就沒問題了。
細節7:
半截式床箱可以撐起來,整床的夠嗆
之前我一直有一個擔心,怕換了厚床墊后,床箱就打不開了。
這是之前用薄床墊時候的效果,比較輕松,一掀就開了。
換上了繁星b,試了一下……
雖然掀起來有點重,但現在的氣壓桿撐住還是沒問題。
當然,如果是全床打開的那種床箱,恐怕就沒戲了。
只有這種半床的才勉強能用吧(或者換更強力的氣壓桿?)
其他:
一些彈簧床墊使用小知識
首先,不要直接睡在床墊面料上,鋪個床單是常規必須操作。
其次,這種又厚又重的床墊,不適合放在排骨架上,支撐力比較強的床板更合適(全床氣壓桿打開的床箱多半都是排骨架,不合適)。
最后,要盡量避免站在床墊上或在床墊上蹦跳……有些姿勢嘛,你懂的,完全沒有恐怕也不可能……盡量嘛……
作為一個腰間盤有問題的人,之前我對美式厚床墊其實是排斥的。
有一些高檔酒店,別人可能覺得舒服,但我反而會覺得彈簧太軟,睡得很惆悵……
這次買繁星b之前,我反復追問那個哥們的一條就是:
會不會太軟?會不會太軟?會不會太軟?會不會太軟?會不會太軟?……
他最開始敷衍我說不會(我當然不信)。
后來開始給我解釋現在適合中國的主推都是偏硬(勉強能接受)。
再后來他就扔過來一張圖,給我講支撐力、彈力……(我知道他盡力了)。
自己在網上搜了一堆口碑,發現幾乎沒有抱怨繁星a和繁星b太軟的。
唯一讓我感覺和軟可能掛鉤的詞是「舒適」……
到底軟不軟?我來給你們排雷!
| 32厘米的美式厚床墊,
| 真的不會太軟嗎?
先上結論:
面料柔軟,但支撐力很足。
至少我覺得不軟。
睡感1:
側躺時脊柱是一條直線
還是用「側躺盲摸法」(對,我自創的)。
背對攝像機,畫出脊柱的位置。
注意我的睡姿!
這時候并不是完全側躺,而是「半趴躺」。
但脊柱基本保持了一條直線,且和床墊基本平行。
再來一個完全側躺的狀態。
脊柱保持了一條直線,而且和床墊呈水平關系。
從我的角度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實際體感也是一樣,腰沒有任何抱怨。
來,換個人試試。
1.65米的女性(未成年)。
也保持了比較好的平直效果(頭部上翹是因為枕頭太高了)
再來一個。
1.4米的女童一枚。
脊柱也基本是一條直線。
睡感2:
表面有承托,里面有彈力
表面這一層(懸浮縫合的上層),是由超柔海綿、高回彈海綿和乳膠共同組成的。
雖然有彈力,但既不是記憶海綿那種慢慢的回彈,也不是鋼絲彈簧那種強力釋放的回彈,它只是是柔軟貼合的瞬時恢復原狀。
這種就不會下陷(慢回彈),也不會蹦蹦蹦(強力釋放),整體表現的承托力比較好。
恩,這個描述我覺得比單純的柔軟和舒適更精準。
驗證下,我給你滾個床單吧……
發現了嗎,下面彈簧基本沒變化,上層就足夠承托了。
但如果下陷到有了彈簧的下層,那么彈力就會陡增。
(我只是做個演示,不要瞎想)
扔瓶水也比較明顯:
只在下陷到了有彈簧時才會有彈力釋放,面層就不會提供那么多彈力了。
睡感3:
邊緣支撐力不錯,可以坐
很多彈簧床,邊緣的位置承托力都比較差。
坐下的時候會有滑落感,而且時間久了邊緣就會垮塌,護邊的支立簧也會變形。
搬家時扔掉的那張,還有印象嗎?
▲伸手一摸,撥撥楞楞全是彈簧凸起
這次要換掉的這個,外圍的支立簧也已經出現了「外翻變形」。
▲能摸到的,這根「支立簧」變形了
下面是金可兒繁星b的表現:
即便坐到邊緣,彈簧變形也不大。
支撐力比較好。
就算是在邊緣活動,也能hold住。
(滑落感是怎么解決的?后面有專門講解!)
睡感4:
不是絕對抗干擾,但日常夠用
這個床墊用的也是獨袋彈簧,相比整網彈簧會有更好的抗干擾性。
之前我只是概念性的講了一下獨立彈簧的抗干擾效果。
下面我會做一些演示,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大概什么狀態。
(我做的都是極限測試,并不是日常生活狀態,所以輕微晃動是正常的)
假如你旁邊睡了一個輾轉反側的精神病(170斤)。
他不但翻身,還尥蹶子……
甚至試圖原地鯉魚打挺……
但你是真的睡著了,恐怕感受不到啊!
正所謂,心如止水……
然后,精神病人起來了,他開始在你身邊游走……
但你依然沒有感覺……
(故事有點嚇人)
終于,當他開始在你身邊跪著蹦跳時。
你察覺到了他的存在!
為啥終于有感覺了?
體重太大,蹦跳引發共振……
如果不是體重那么大,其實影響會小一些。
順帶解答一個問題:
| 都已經獨袋彈簧了,
| 怎么不是100%抗干擾?
除非,你能「拋棄所有面層」,直接睡在「一堆松散的彈簧」上。
否則上面這些演示基本也就是獨立袋裝彈簧能做到的極限。
面層的作用我們上面講過了,讓承托力更好,是必不可缺的。
但面層的分區沒有彈簧那么細小,只是用縫線的方式分出來了一些菱形的區域。
啥樣的菱形區域?如圖所示。
如果能間隔開一個菱形區域測試,干擾影響會非常小。
但如果是相鄰的菱形區域直接按壓,那干擾就會很大。
除了面層之外,下層的獨袋彈簧也不可能是完全散開的。
要想組成一個床墊,彈簧之間必須有軟性連接,保證整體的穩定性。
所以,100%的絕對不干擾,其實并不存在(除非是兩張床墊)。
但以大部分生活場景來說,能做到上面的程度也就足夠了。
畢竟,我們只是睡覺,不是來玩蹦床的……
關于繁星b的睡感,做個小小的總結:
1)表面承托力比較足,雖然肯定不算硬床,但也絕不是軟床,屬于中等范疇。如果體重較輕的話,體感可能還會偏硬。
2)作為一個腰間盤病人,我睡得很舒服。側躺時,脊柱可以基本保持是一條直線,不會造成異常扭曲。
3)雖然不是100%的絕對抗干擾,但抗干擾在厚床種算是不錯的了。常規的兩個人使用場景下,都可以做到幾乎互不影響。
4)加硬護邊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邊緣并沒有大幅下限(這個問題下面還會繼續展開講)。
只要你打算買彈簧床墊,多半都會看到這些名詞:
三區、五區、七區……
甚至還有九區、十一區……
與這些分區相對應的,就是床墊從頭到尾被分成了「帶狀區域」。
并且一般都會標注:
頭、肩、胸、腰、臀、大腿、小腿、腳……
如圖: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雖然我看完經常會聯想起上面這種圖……
這張圖是對的,7區9區啥的,一般會被這么解釋:
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科學?特別合理?
但其實……這全是扯淡!!
| 床墊還要分7區9區?
| 這都是偽科學啊!
為啥說是扯淡?我來詳細解釋一下!
扯淡1:
美國床墊的確有3區,但不適合中國人!
再明確下,我說的那種是扯淡的分區,指的是:
畫一個苗條女性,然后分成了5~9段,分別用不同彈簧……這種純屬扯淡!
真正靠譜的分區,其實也是存在的。
專門研究睡眠的美國床墊,針對本國人群發明了「三分區」。
但這個三分區的目標絕對不是針對前凸后翹的美女,而是針對那種動不動220斤以上的大胖子!
來,一起欣賞下美國式肥胖:
如果你有幸和他們一起坐飛機,尤其是經濟艙,那絕對是終身難忘的……
對于這種胖,我覺得三分區還是很科學的。
明顯中間這60%要重得多得多得多……
分區,對于這種體型來說,其實是一種必然。
不然一下子就把中間睡榻了……投訴甚至起訴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和中國人有啥關系?
雖然現在中國人也開始胖了(也就最近20年),但有幾個能胖成那樣的?
尤其是用的那些宣傳圖,都一個賽一個的苗條……
這種體重,有啥必要分區??
扯淡2:
分區分那么細,難道是捆在床上睡覺?
看圖,好像挺合理……
但實際上,一點都不合理!!
1)人的高矮不一樣。
就算頭的位置是一樣的,但男人和女人身高差一大截,不同人之間的身高也差得多。除非是挨個人進行定制,否則一個在腰一個在臀,從根上就分錯了!
2)人的睡姿不一樣。
正常的活人,是不可能整晚都保持同一個姿勢睡覺的。而且不同姿勢之間,腰臀腿的位置可能完全不一樣……
啥叫正常睡姿,我來給你演示一下……
這么多姿勢,你就用同一種分區搞定?
真當人是潮汕牛肉啊……
扯淡3:
彈簧有那么重要嗎?真能感覺出來嗎?
仔細想一件事:
就算分了區,腰和臀真的能感受到不同不同支撐嗎?
在表現獨袋彈簧的免干擾時,一般會用這種圖。
但是,真正的床墊結構卻是下面這樣的。
彈簧可以減少干擾,但面層材料呢?
咱們上面剛剛做過測試,100%獨立是不可能的……
那你分那么細有啥意義?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應該能明白:
就算臨近的兩區用的彈簧不同,但過于細致的劃分,區別不大的彈力,其實根本沒用。
經過面層材料的層層「稀釋」,就算你躺對了位置,能感受到的支撐區別也非常小。
| 那床墊還需要分區嗎?
| 到底咋分區合理?
如果你家的床足夠大,可以忽略床邊,那就可以不用分區。
但對于大多數情況來說,邊緣的地方最好還是分一下。
目的也很明確:
讓你就算滾到床邊也不會「滑落」,讓邊緣能托住你!
看過《盜夢空間》嗎?
「跌落感」可以讓一個人快速醒過來!
這其實是人類演化出的一個自保機制。
無論是在哪,只要有了跌落感,那一定不是啥好事,第一時間醒過來并被打上一管腎上腺激素是常規保命操作。
于是,只不過是翻身翻到了床邊的你……
瞬間睡意全無,半夜中驚醒……
只是因為「跌落感」……
如果是啥措施沒有的軟床(比如低檔彈簧床墊以及偏厚的乳膠床墊),當你翻身到邊緣時,多半會開始「慢慢向邊緣滑落」,然后跌落感就來了。
這也就導致,本來1.8米寬的床,但真正能睡的只有中間1.5米。
如果是整體一致性比較好的硬床(比如棕櫚床墊或者純硬板),當然可以避免這種跌落感的出現……但代價是,太硬了!
太軟的會跌落……
太硬的又不舒服……
這不正好用分區解決問題嘛!
橫向三分區,兩邊軟,中間硬,可以為大胖子提供腰部支撐力。
縱向三分區,中間軟,兩邊硬,可以避免翻身到邊緣時產生跌落感!
金可兒這款繁星b,就做了縱向的三分區。
中間用的是普通彈簧,而兩側用的是加硬彈簧。
這樣是不是真的能防滑落呢?
還是實踐出真知!
測試1:先來用手試試
側幫加硬了的彈簧,按壓。
床尾,沒有加硬的彈簧,更深一些。
測試2:用坐姿來試一下
過胳膊的力氣還是太小,不夠明顯,再來坐著試試。
側面坐下的時候,身子可以是直的。
但床尾坐下后,因為承托力不夠,身子會不自覺前傾。
測試3:在邊緣翻身試試
還要更直觀的?那就直接試試翻身!
在側面的時候,身體可以不斷探索邊緣極限……
下面這個姿勢可以記一下。
試試自己家的床,能不能擺出來。
如果換到床尾……
沒等你探索極限,已經滑落了……
其實看躺下時的曲線也很明顯,側面用的加硬彈簧,弧線要比床尾小很多。
測試4:在邊緣蹦蹦蹦……
還有個檢測方法,你可以試試這個動作……
靠近側面床幫,全身重量集中在屁股上,蹦一下試試~
防滑落效果好的話,你應該還可以留在床上,否則……
注意保護好屁股……
再說個細節:
懸浮是拼接也可以防滑落!
在兩側增加更硬的彈簧,確實可以讓邊緣的承托力加強。
但對于金可兒繁星B這種32厘米厚度的床墊來說,彈簧只是其中的一環。
看這里,側面的縫合。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非要這么縫合?
下面留出這么大的一個空檔,難道是用來藏灰的?
對,你沒猜錯,這種縫合也是為了增加邊緣的支撐力,盡量減少滑落可能。
如果要把所有的縫都縫上,完全不留空間,那么就成了……
縫隙是沒了,但邊緣就必然會有一個斜坡,滑落問題就被加劇了。
最后,針對分區的問題做個總結:
1)三分區確實存在,只不過是給美國的超級大胖子準備的。超過三分區的所有分區(五、七、九、十一等),都是扯淡大于實際,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都是拍腦袋瞎編。
2)除非直接睡在彈簧上,否則精密的分區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整體結構和面層材料的配合,彈簧的硬度是沒法精準的傳遞到人體的。
3)相比橫向的N分區來說,縱向的邊緣加強式三分區還是有實用價值的,相比沒有加強的彈簧可以更好地阻擋滑落,避免睡眠中產生「跌落感」。
4)是否有邊緣加強,是否做了防跌落縫邊,是否試躺時可以阻止滑落……建議大家在評判床墊好壞時加入這些考量!
為啥金可兒現在開始主推繁星B了?
看過上面我講的分區,是否有新的理解?
之前做評測,確實剪開過一些產品。
比如說鵝絨被、乳膠床墊啥的……
前者因為價格不算太貴,1000以內。
后者因為要了樣品,所以剪開也無所謂。
要對7000塊錢的床墊出剪……
我還真下不了手!
但繁星b很多賣點都在宣傳面料如何好,比如克數高,比如抗菌防螨。
雖然外表摸起來確實還行,但這也太表面了……得搞深入點啊!
所以,我找這個朋友要了一塊面料樣品。
本著不坑朋友的態度,我提前就告知了他我可能會拿著做測試,但他依然表示ok。看來還是有底氣的哈~
金可兒這款面料主打特性有兩個:
1)大于400克,高克數
2)抗菌材料,抑菌99%
我們分別來測一下。
項目1:
面料克重真的大于400克嗎?
手里拿的這個樣品(這個是已經剪開過的了,有一小片送檢了),寬度47厘米左右。
長度在60~63厘米之間(紡織品,形狀不規則),我們取多的,就算是63厘米吧。
測一下重量,147.4克。
計算一下,每平米的重量是497.8克。
這不僅僅是大于400克的問題了,已經接近500克了!
就算把樣品大小再向上取整,依然可以達到421克/平方米。
所以,官方宣傳的大于400克,沒毛病。
不過呢,可能有朋友會提出質疑:
你這面料不是一層啊!明明是三層縫合在一起的啊!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項目2也做了。
項目2:
抗菌效果99%以上,能達到嗎?
金可兒繁星b,頁面上公示的抗菌檢測結果如下:
金黃色葡萄球菌、大廠桿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都達到了99%以上。
提到抗菌,第一個問題其實是:
| 床墊表面需要抗菌嗎?
| 我認為需要!
床墊的面料是固定死的,沒法拆洗。
本身就是貼近身體使用(哪怕隔著床單也算緊貼),無論是出汗、皮膚碎屑還是其他沾污,日積月累下來都是個問題。
大部分中國人才剛剛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沒多久,連美國式肥胖都還沒練成,所以對細菌的防范也比較初級。
回想起來,我自己家的床墊貌似也沒洗過,就連用紫外燈殺菌也沒做過……
我認識的人中,絕大部分也沒有做過床墊表面殺菌的操作……
平時生龍活虎還問題不大,可一旦生病免疫力下降,這種隱患可能就變成大麻煩。
發達國家對織物的抗菌一直比較重視,日本和美國甚至達到了80%使用抗菌材料的程度。
是的,之前抗菌材料不多。
但根據我的觀察,有抗菌功能的設備和材料正在變多。
而這其中,貼身穿著和使用的織物,應該是增加抗菌功能的首當其沖。
給床墊增加個抗菌面料,應該的!
然后,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抗菌原理。
| 只檢測了3種菌的抗菌效果,
| 其他菌怎么辦?
我本人對細菌和抗菌的了解,其實比較有限。
但正好這幾天要開發個新材料,所以特地請教了一些這方面的專家。
(我打算做個超低價格的甲醛治理產品,二三十塊錢用一輩子那種,剛有眉目)
綠色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材料微生物性能實驗室。
標準建立了一大堆,試驗是相當的靠譜。
(這是這個實驗室建立的標準,實際能做的遠比這個多,跟微生物有關基本都ok)
我也是帶著材料去的,準備現場測一下。
下面講講我被科普后學到的相關知識。
為啥檢測報告只有三種細菌?
因為這三種細菌最具代表性,做了這三種就夠了!
這三種菌分別是:
大腸桿菌(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和白色念珠菌(真菌)。
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菌
大腸桿菌也算是分子生物實驗宿主里的網紅,代表性很強,出鏡率也很高。它所代表的這類細菌可以歸類為「革蘭氏陰性菌」。
像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布氏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這些都隸屬于這一類。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種代表性很強的細菌,它背后站著的是「革蘭氏陽性菌」。
這類細菌里好多也是大名鼎鼎,比如鏈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雙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等。
白色念珠菌:真菌
相比細菌來說,真菌就更加頑固了,無論是皮膚真菌還是真菌,一旦染上,都很頑固。
能消滅白色念珠菌,就意味著對真菌這一大類有效。
抗菌材料選擇有啥講究?
三大類里最好選擇天然類,對人影響最小!
這三大類抗菌材料分別是:
1、無機類
比如銀離子和納米二氧化鈦。
不接觸皮膚都還挺好,但接觸皮膚還是有隱患。
2、有機類
比如氯代酚。
這個一直爭議比較大,接觸皮膚使用還是最好不要。
3、天然類
比如殼聚糖。
相比前兩者,這類的重點要解決的是「在高效的同時更安全」。
國際上,紡織品的抗菌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
但國內起步晚,還有點落后(主要用量小)。
被科普了這些知識后,我大概有了底。
最關心的,就是到底金可兒繁星b用的是哪種抗菌技術。
如果是有機類,那就有點坑爹,如果是無機類比如銀離子,雖然效果好,但接觸皮膚還有隱患,希望最好是靠譜的天然類。
到底用的是啥,頁面沒有寫。
但咱們有關系啊,在我的再三追問下,終于搞清楚了金可兒這款繁星b用的是啥抗菌面料。如圖。
貝爾卡特Bekaert的Fresche?面料。
我一開始看面料顏色是深色,還在猜是不是用的銀離子(無機)抗菌。
這下破案了,也不用擔心了,靠譜的供應商,最新技術的天然類抗菌材料。
貝兒卡特也有銀離子系列(貝兒卡特是一家比利時的百年巨企,產品極多),但金可兒用的是天然的Freche面料,比銀離子更安全一些。
而且,從介紹來看,除了常規抗菌外,還有防螨和抑制霉菌的作用。
原理上,非常靠譜!
| 抗菌檢測的結果咋樣呢?
| 真能到99%以上嗎?
我和綠色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位博士是老鄉,雖然我長他10來歲,但一見如故。
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凈化,這次本來是打算走個后門看看能不能借機做個抗菌檢測。
但了解了原理、設備和方法后,我就明白了,快速出結果是不用想了。
這是我隔著玻璃照的。
之所以隔著玻璃,因為里面是需要一套復雜流程才能進入的無菌環境。
上面畫著紅圈的是振蕩器,用來均勻混合細菌和樣品。
畫著紅色方框的,是恒溫恒濕培養箱,用來培養對照樣品。
下面畫著紅色方框的設備都很貴(幾十萬?),是無菌操作臺。
為了保持無菌環境,頂部的紫光燈還要開著……
從技術原理上,我覺得繁星b的面料應該是沒問題。
但能實際做個檢測是不是更好呢?
現在我已經把樣品留下了。
下次他們如果有抗菌檢測,就會順帶幫我做個測試。
到底檢測結果如何?
2周后,等我結果!
本來,我是計劃雙11之前再發這個評測的……
因為那時候估計抗菌的檢測結果也出來了,更完整一些。
但看了一下金可兒雙11之前的預售活動,我決定還是早點發。
雙11力度最大的并不一定是11月11日當天,預售也可能有驚喜哦!
下面是指路時間,請根據自己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跳過~
偏軟之選:
喜來登酒店款——菁英
很多高檔酒店,其實都愛用偏軟的床墊。
的確,以中國人的睡眠習慣來說,軟床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但之前也講過,這畢竟是個習慣問題。
如果你從小睡的床就偏軟,那么沒準你也會是一個「偏軟愛好者」。
金可兒偏軟的款式在國內賣的都不算太好,不過喜來登這款整體還可以,口碑也不錯。
雙11,只要7000出頭就能拿下。
32厘米厚度,獨立袋裝彈簧,喜來登同款,柔軟睡感。
喜歡偏軟睡感的,可以試試!
偏硬之選:
新品首發——護脊2.0
先說價格,雙11預售,最低3999能搶到(開搶前30分鐘)。
睡感偏硬護脊,三分區袋網彈簧,抗菌防螨面料……
很顯然,這是一款專門為中國人定制的產品啊!
雖然厚度只有22厘米,但其他世界十大床墊品牌22厘米的恐怕也得七八千起步吧。
如果你對偏硬感興趣,也希望用更少的錢能拿下金可兒這個牌子,訂個鬧鐘去搶吧!
軟硬適中之選:
繁星b & 繁星a
這兩款都是爆款,而且都是軟硬適中的產品。
相比繁星b,繁星a的價格會更低一些,而且面世時間更長,口碑更多。
所以,繁星a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我個人更建議試試繁星b,原因有2個:
1)縱向三分區+雙重加硬護邊。除非你家都是200多斤的大胖子,否則縱向三分區明顯比傳統三分區(頭部、軀干、腳部)更實用。
2)抗菌防螨面料,比普通面料更健康。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我覺得面料還是升級下更好。
而且,雙11預售開搶,繁星b最低也只要6000出頭就能拿下!
————————
本來,只是受朋友之托「受累給評測下,多謝」。
但我覺得能有機會給大家講下貴的床墊有啥優劣,也挺不錯。
所以,如大家所見,一不小心就又寫成了長篇。
| 繁星b值得買嗎?
| 最后小結一下!
1)如果你是打算買個世界名牌,預算在1萬以內,我覺得繁星b可以作為首選。
2)如果你覺得軟硬適中是能接受的,同時希望能有個30厘米以上的厚床墊,那么繁星b也一樣可以列為首選序列。
3)如果你也覺得傳統N分區比較扯淡,且非常在意邊緣的防滑落能力,那么繁星b解決的非常好。
4)如果你對細菌、螨蟲都比較反感,繁星b這個面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5)如果你想盡可能省錢……那就趕在雙11預售和雙11購買吧!
————————————
老規矩
留言方向提示
你會覺得6000元以上的床墊值得買嗎?
你之前買床墊關注過分區的問題嗎?
對于面料的抗菌,你怎么看?
期待您的留言!
劉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