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無時無刻的隱痛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爆發痛,口服阿片類止痛藥或打止痛針所出現的如便秘、頭暈頭昏等副作用通常是大多數中晚期癌癥患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似乎無休止的疼痛,以及深知癌癥不可治愈時心底的絕望,不少患者甚至想哀求家屬放棄或尋求“一死了之”
無時無刻的隱痛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爆發痛,口服阿片類止痛藥或打止痛針所出現的如便秘、頭暈頭昏等副作用通常是大多數中晚期癌癥患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面對似乎無休止的疼痛,以及深知癌癥不可治愈時心底的絕望,不少患者甚至想哀求家屬放棄或尋求“一死了之”。
減輕患者的癌痛,改善其身體不適,對于增強患者的求生欲望,增強其抗癌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如果“活得好”和“活得久”兩者只能二選一,相信大部分的患者會選擇前者,而非生命的長度。
當患者出現癌痛時,事實上可以通過聯合中醫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加強鎮痛療效、減輕不良反應,最大程度改善生存質量。
聯合中醫治療,加強鎮痛療效,減輕阿片類鎮痛藥不良反應!
祖國醫學中,對于疼痛的認識有豐富的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歷代醫家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中,總結認為疼痛的病機主要有“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兩種,“不通則痛”指的是當人體經絡中的氣血津液發生阻滯不通,則會引發各種疼痛;“不榮則痛”指的是當人體經絡中的氣血津液發生了減少不足(實際也是一種不通),不能營養經絡,同樣也會引發疼痛。
腫瘤是人體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導致氣滯、痰濕和瘀血等病理產物堆積,從而長出人體不需要的物質。結合腫瘤和疼痛的病機,樂啟生中醫團隊指出,癌痛的病因病機主要包括氣機不暢,肝氣郁結;瘀血內停,脈絡阻塞;痰邪凝聚,濕濁內阻;熱毒壅盛,傷及臟腑;氣血不足,形神失養5個方面。
(1)由氣機不暢、肝氣郁結所致的疼痛,臨床多表現為脹痛,悶痛,多隨情緒的變化而發生,時緩急,伴有睡眠不佳、脅肋不適、善嘆息等癥狀,舌質暗,舌苔薄白,舌上有肝郁線,脈弦等。
(2)若由瘀血阻滯、脈絡阻塞所致,則多為刺痛,痛處固定拒按,皮膚可見瘀紫瘀斑,也可見嘔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癥狀,舌質紫暗或見瘀點瘀斑,脈弦細或弦澀。
(3)患者的疼痛如果主要由于痰邪凝聚,濕濁內阻導致,多表現為腫塊多發,疼痛不顯,特征為鈍痛,伴結節,或有痰涎。若濕濁壅盛,則見肢體困重,納食不佳,胸膈滿悶,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或細。
(4)如果為熱毒壅盛、傷及臟腑所致,則多表現為持續性銳痛,伴有灼熱感,可伴有發熱、口苦、口渴、便秘、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
(5)若為正氣虧虛、形神失養所致,患者的疼痛多表現為綿綿作痛,而且遇寒、勞累加重,隱痛常見,可伴有疲乏、頭暈、氣短等癥狀。
因此,只有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辨證用藥,對患者整體狀態調整的同時,也針對局部病灶治療,才能較好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同時改善其他臨床癥狀。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癌痛是由于腫瘤細胞釋放的因子、腫瘤本身的作用、局部微環境改變和腫瘤繼發病征等導致外周及中樞神經痛覺敏化,故而產生疼痛。因此,治療往往需要整體與局部兼顧,多途徑、多方面治療。
病例分享
去年12月15日來診的48歲的程先生,自述2017年年中體檢確診為腎癌,行手術切除治療。
2018年8月發現右側股骨頸轉移瘤,行10次化學治療,未行放射治療。2019年8月中旬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2020年12月初行骨ECT檢查,結果提示:“第2胸椎及胸骨局部高代謝灶,考慮腫瘤骨轉移”。CT平掃結果提示:“雙肺多發小結節,較前明顯增多,考慮轉移;主動脈硬化,靶區重度脂肪肝”。
確診出現骨轉移和肺轉移后,程先生進行了一次放射治療,但感覺肩胛骨、胸椎部疼痛明顯,前胸部稍痛,于是服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奧施康定)止痛,但疼痛依然反復發作,且有逐漸加重的跡象,于是程先生希望聯合中藥治療,以減少疼痛。
來診時,除疼痛外,程先生自述疼痛影響睡眠,入睡困難,易醒,夜尿1次,平時易喘。觀其舌可見舌質淡紫,苔白膩。中醫辨證為肝郁氣滯,氣虛血瘀,痰濕內阻。治法:疏肝行氣,益氣活血,化痰散結。
擬方:黨參、茯苓、姜半夏、青礞石、延胡索、川楝子、合歡皮、川牛膝、夜交藤等。7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服。
二診:程先生訴服中藥后,疼痛稍有好轉,其中以肩背痛為主緩解為主,其余癥狀則相較改善不明顯。根據程先生當前的主訴癥狀,并結合舌診進行用藥調整。囑其繼續服7劑。
三診:疼痛稍好轉,其余癥狀稍改善,調整藥方,繼續服7劑。
四診:今年1月5日來診時,患者自述目前正靶向治療中,有奧施康定依賴,便秘,咽中異物感,吞咽時痛。調整中藥組方,囑繼續服7劑。
至1月25日再次復診時,已經是第六診,此時程先生自述已經停用西藥止痛,疼痛已明顯緩解,現癥見難以入睡。觀其舌可見舌紫,苔薄白膩。以初診方為基礎方加減,調整用藥,繼續服用。
【按】從去年12月中旬起,患者程先生一直使用中藥治療,初期服中藥的同時聯合使用奧施康定鎮痛治療,經中藥治療1個多月后,停用奧施康定,程先生從原先對奧施康定依賴到后期可停用,而此時疼痛也已明顯緩解,其余癥狀也改善。由此可見,聯合中藥治療,可以加強鎮痛療效、減輕不良反應和降低成癮率。
事實上,目前多途徑治療已是癌痛治療的趨勢,中西醫可以優勢互補,而對于患者而言,中醫的整體調理,改善其身體不適癥狀,同時相對低廉的價格也不會過度加重家庭經濟負擔等方面的優勢也為不少患者帶來希望和信心。
本病例來源于患者分享,僅供參考,治療需因病而異,因人而異,如想了解更多抗癌詳情的朋友可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張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