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湖北省潛江市位處江漢平原,是國內小龍蝦重要的養殖地區,去年小龍蝦的年產值高達180億元。但到2017年底,當地統計這里還有28000多人屬于貧困人口,這些貧困群眾靠傳統農業很難實現脫貧,為此,潛江市打響了科技扶貧攻堅戰,讓小龍蝦改變貧困的命
湖北省潛江市位處江漢平原,是國內小龍蝦重要的養殖地區,去年小龍蝦的年產值高達180億元。但到2017年底,當地統計這里還有28000多人屬于貧困人口,這些貧困群眾靠傳統農業很難實現脫貧,為此,潛江市打響了科技扶貧攻堅戰,讓小龍蝦改變貧困的命運。
小龍蝦大收入 秀禾村6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全靠它
5月18日,潛江市秀河村烏云密布,很快就下起了大雨。等雨稍微小了一點,54歲的貧困戶曹繼云冒雨進入了他的13畝蝦池。為了改變貧困的命運,今年曹繼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第一次養起了小龍蝦,而今天也是他第一次抓蝦賣錢。就在曹繼云忙著捉蝦的時候,他不知道,潛江市為他們配備的專職科技特派員彭宣國也冒雨趕了過來。
看到捕撈上來的小龍蝦肉質飽滿、品質上乘,彭宣國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在潛江市小龍蝦扶貧攻堅戰中,秀禾村是目前貧困戶最多的村莊之一,而他作為潛江市政府派遣的科技特派員,任務就是:要確保62戶貧困戶養殖小龍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長彭宣國:這個貧困戶,本身家里就比較貧困,如果說第一年養殖不成功的話,它就會雪上加霜,我們一定要確保第一年養小龍蝦的貧困戶,一定要取得成功。
彭宣國負責的62戶貧困戶,今年都是第一次養殖小龍蝦。所以,每次巡視蝦田,彭宣國總是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
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長彭宣國:下雨天,我們要防止倒藻,所謂倒藻,就是下雨天氣悶熱,里面的藻類引起死亡,死亡的時候會產生毒素,雨下過之后,我們把水稍微凈化一下就行了。
貧困戶曹繼云告訴記者,他的家庭之所以貧困,原因是自己的愛人得了重度的憂郁癥,為了給愛人治病,藥費就花了6萬多元,家里負債累累。
在潛江市秀河村,養殖小龍蝦幾乎是貧困戶脫貧的共同選擇。養殖過程中,第一年由于要按養殖規范整理稻田、購買蝦苗,資金投入較大,所以一畝稻田種植水稻、養殖小龍蝦的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是到了第二年,由于不需要整理稻田,也不需要購買蝦苗,因此蝦稻共作每畝稻田的純收入往往高達5000元左右,正是因為養殖小龍蝦有著非常高的收益,所以它也成了潛江市重要的扶貧抓手。
在當地,不懂養殖技術而導致失敗的概率會高達70%以上,因此扶貧中養殖技術就顯得極其關鍵。看到捕上來的小龍蝦,有的個頭比較小,曹繼云把它們挑出來重新扔回蝦池,但卻被彭宣國連忙制止。
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長彭宣國:別丟,別丟,這個蝦, 無論大與小,捉上來的一定要把它賣掉,雖然小蝦的價格少一點,但是只要你是出了水的蝦,它會脫水,脫水之后,再往水里丟的話它不僅不會長 而且還會死。
捉完蝦,雨也停了。貧困戶曹繼云回到家里,他患重度憂郁癥的妻子睡在床上,記者注意到,他們的廚房里只有一筐土豆,餐桌上有半瓶豆腐乳,家里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窗戶的玻璃破了,也只是簡單的訂上塑料薄膜,有的窗戶甚至就這樣露著一個大洞。曹繼云的兒子在讀大學三年級,每年的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秀河村貧困戶曹繼云:報名費一年就是一萬六千多元,包括生活費一年一萬多元,還要穿衣,一年就是3萬多元,我就十幾畝地,家里比較困難,妻子又有病,壓力確實很大。
以前曹繼云家里的13畝稻田只種水稻,一年忙到頭,也只能賺1萬多元,遠遠不夠家里的開銷。以前,雖然他知道養小龍蝦能賺更多的錢,但他沒錢投入,也一點也不懂養蝦的技術,一旦養殖失敗就會雪上加霜無法維持生活,因此一直不敢養。而在秀河村,其它的貧困戶和曹繼云基本都有同樣的顧慮。
曹繼云:種稻谷,一年最少都要借一兩萬元。
但如今,秀河村的貧困戶都有了科技扶貧的特派員,他們也能放心地養殖小龍蝦了。休息了一會,曹繼云換了衣服,準備第一次去賣蝦。
由于曹繼云的小龍蝦第一次捕撈,個頭還不是太大,所以收購小龍蝦的老板給出了每斤12元的價格。
湖北省潛江市弘農蝦業理事長顏昌平:大紅和大青,價格目前來說20元一斤,這個小的10元一斤左右,這個15元一斤左右,最小的呢? 最小的我們做庫蝦,在五六元一斤左右。
今天,曹繼云一共賣了133斤小龍蝦,結算第一筆賣蝦款的時候,他顯得很是激動。12元一斤,就是1560元。
曹繼云告訴我們,今年他養小龍蝦,預計能賺到3萬元左右,到明年,由于不用買蝦苗,也不用修整稻田,他的13畝田估計能凈賺7萬元以上,不僅能夠實現脫貧,給兒子交上學費,同時也能給妻子提供更好的治療。
湖北省潛江市紀委監察委精準扶貧駐秀河村第一書記李紅華告訴記者,秀河村一共有85戶貧困戶,其中因病因殘導致貧困的高達90%,目前,他們不僅爭取資金平整了土地、幫貧困戶建設了標準化蝦池,同時也給需要貸款的貧困戶爭取到了每戶3到5萬元的貼息貸款,另外,也對造價2800元一個的蝦棚給予貧困戶補貼1000元,爭取今年就讓所有的貧困戶全部脫貧。
湖北省潛江市紀委監察委精準扶貧駐秀河村第一書記 李紅華:2018年我們秀河村,一定會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
最近幾年,在潛江市養殖小龍蝦成了最火的產業,承包個100畝稻田,一年下來往往能賺50萬元以上,所以當地不少農民也都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到武漢買了房子。看到養殖效益驚人,一些水產技術人員也辭職去搞養殖,并迅速成為百萬富翁。但精通養殖的彭宣國仍然堅守崗位,風里來雨里去, 每月拿著4000多元的工資,不停指導貧困戶養殖小龍蝦,那么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長彭宣國:說實話,搞我們這一行也是比較辛苦的,也都需要一些開支,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但是對貧困戶來說,我們都還是好的,貧困戶比我們困難的多,堅持兩三年,讓他們脫貧之后,我們再去想辦法創造財富。
蝦殼竟然比蝦肉值錢 科技扶貧打造新出路
科技扶貧雖然能夠讓貧困戶養出品質好的小龍蝦,但他們能否脫貧最終還是要看市場。最近幾年,小龍蝦價格一路上漲,潛江市20%的貧困戶也因為養殖小龍蝦實現了脫貧致富。潛江市住建委駐躍進村第一書記張蕓就告訴記者,躍進村3年前有400多貧困人口,除20%的貧困人口選擇外出打工實現脫貧外,剩余80%的貧困戶3年來靠養殖小龍蝦全部實現脫貧。
潛江市住建委駐躍進村第一書記張蕓:我們人均,一年有8000元的純收入,就可以達到我們的脫貧標準,全部脫貧了。
69歲的老人王家成,他的兒子得了中風,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了十幾萬元的外債。3年前,通過潛江市扶貧政策的支持,以及科技特派員的細心指導,他第一年就賺了3萬元,而第二年則賺了8萬元。當地政府的補助下,他們還蓋了新房子,家里的裝修看起來也很不錯。
在湖北省潛江市,65萬畝小龍蝦養殖不僅承載著幾千名貧困戶脫貧的夢想,同時也擔負著幾十萬農戶發家致富的夢想。為了抵御市場風險,潛江市在熊口鎮建起了面向全國的小龍蝦集散市場,通過電商和傳統兩個市場,每天有8萬個包裹、600噸的小龍蝦發往全國各地,每一天的營業額達到2000多萬元。
潛網電子商務集團總裁田忠玲:我們已經可以達到300多個城市直達,包括空運、客車運輸、 專線運輸等等,讓我們農戶的小龍蝦,能夠賣出去運出去。
為了打造更為堅強的小龍蝦產業鏈條,潛江市還在制定小龍蝦質量標準、以及加大科技投入拉長產業鏈條,在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由于無法實現機器生產,因此企業在當地聘請了大量工人剝出蝦肉,供應給國際、國內著名的食品企業。
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時旋:我們光這個車間整個就可以容納1800人,他們每個月是14000元到18000元之間。
劉時旋告訴記者,每到小龍蝦收獲季節,當地的貧困人口只要身體健康、吃苦耐勞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工作的機會。同時,他還告訴記者,科技讓小龍蝦的產業鏈條變得越來越長。廢棄蝦殼的價值,竟然比小龍蝦肉還要高。
在這家企業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通過科技加工,廢棄的小龍蝦殼最終變成了這種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的白色粉末,它的市場價格達到10萬元一噸。而在企業的展廳里,記者還看到了更多用小龍蝦殼加工出的高附加值產品,雖然價格昂貴,但市場供不應求。
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劉時旋:利用蝦殼做的產品大概有14種,你看這邊有氨糖系列,還有殼聚糖系列和殼寡糖系列,這些產品每年產生的總利潤,已經高于蝦肉的利潤了,這個占比大概是占55%。
這是一個驚人的利潤比例,小龍蝦殼的利潤竟然比蝦肉還高,這也意味著,即使小龍蝦的價格降跌到成本線,但潛江市依靠蝦殼的科技加工,也能維持這一產業鏈的正常運行,而養殖小龍蝦的貧困戶也能獲得更大的收入保障。此外,潛江市為了把目前180億元的小龍蝦產業做到800億元的規模,也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延伸產業鏈條。
小編看完都想去養小龍蝦了!算了,還是繼續給大家編輯最新資訊吧,求點贊鼓勵!
來源:央視財經(cctvyscj)
編輯:wsy
馬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