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聽過人住旅館,你聽說過遺體也能住旅館嗎?近幾年,日本的大阪、東京等地區“遺體旅館”爆火,“遺體旅館”也被稱為“尸體旅館”,顧名思義旅館接納的“客人”就是一具具遺體。不過從外表上看,“遺體旅館”和正常的旅館沒其實什么不同,一個個房間為主,而房
聽過人住旅館,你聽說過遺體也能住旅館嗎?
近幾年,日本的大阪、東京等地區“遺體旅館”爆火,“遺體旅館”也被稱為“尸體旅館”,顧名思義旅館接納的“客人”就是一具具遺體。不過從外表上看,“遺體旅館”和正常的旅館沒其實什么不同,一個個房間為主,而房間里擺著床、掛著電視、還有標配的浴室。
“遺體旅館”最大的不同就是房間是一個個冷氣房,并且都被精心裝飾過,頂級的“遺體旅館”還有專門守靈、舉辦告別儀式的場所。當然這樣的“遺體旅館”也不會太便宜,大約每天的費用在9000日元左右(約人民幣500元一晚),要是旅館還接下葬禮整個流程的話,則需要45萬日元(約人民幣2.5萬一場),這個價格不算便宜,卻又比普通的葬禮價格低,所以“遺體旅館”在日本供不應求。
在我國古時候,去世之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現今即使是火葬場火化后下葬,也講究“死者為大”,兩者都逃不過一個“安”字。那么為什么日本會出現這種遺體不下葬,反而住起了旅館的奇景呢?說到底也不是日本人不將親屬遺體送去火葬場,而是日本的火葬場已經不堪重負。現今日本每個火葬場都是排著長隊,積累了很多遺體無法火化。
日本死亡人數太多,導致遺體火化至少需要排隊一周
據了解,幾年前開始,日本就因為死亡人數太多,導致遺體進入火葬場火化至少需要排隊一周的情況。日本死亡人數到底有多高?竟然火葬場忙不過來呢?據日本東京曾經公開的數據,在2016年,東京一年死亡的人數大約是11萬人,平均下來每天就是300多人去世。可同死亡人數激增相對的,東京的火葬場卻少得可憐,據統計僅有26處。即使火葬場已經天天爆滿,就連火葬場內的冷庫都是滿載,還依舊是“人滿為患”的狀態。日本這樣的情況,從2006年就已經開始,火葬場壓力更是逐年加劇,甚至有說連帶著日本的喪葬行業工資都漲了不少,可卻從未一刻得到緩解。
那么為何日本會出現死亡人數激增的情況呢?其實這和日本的人口結構相關,眾所周知,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現在更是朝著“多死社會”發展。什么是“多死社會”?其實就是字面意思,死亡人數多的社會形態,它還可以看作是老齡化社會之后的一種社會形態。
老齡化應該很好理解,就是人口構成中,老年人占了大比重,而這部分老年人極大可能會一起死亡,直接導致死亡人口激增。據統計,日本在2015年時,65歲以上的老人就占了總人口的26%,而且預計到2035年之時,比重將上升到33%,再到2055年之時,甚至可能達到40%,這是什么概念?40%的比重意味著每5個日本人當中就有2個老年人,而現在已經到了每一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想想這樣的情況,對社會各個方面都是極其恐怖的,但其中最直觀的就是死亡人數驟然暴增。正是因為老齡化現象,日本每年的死亡人口數量都在呈上升趨勢,有專家預計,等到2040年時,日本死亡人數將達到170萬高峰。這個數據不是駭人聽聞,因為在那之前,就在2020年,日本死亡人數就已經超130萬!
不過日本“多死社會”原因,老齡化并不是唯一的根源。除了老齡化問題,日本出生率也逐年走低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簡單來說,日本現在的人口構成就是,新生兒出生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甚至有專家預測,日本如果照著現在的狀況繼續下去,未來百萬人口城市可能逐步消失。
而日本“多死社會”又是火葬場供不應求的根源,偏偏日本的火葬場數量又不多。可隨著遺體堆積的越來越多,也就衍生諸多問題,比如親屬去世后,還必須在火葬場排隊,少都是一個星期,多的時候,甚至要排個10多天,才能有“名額”。但是等待的時間過長,遺體的存儲問題也是個難題。而且日本風俗偏愛火葬,曾有調查顯示,日本有99.9%的人接受火葬,且只接受火葬。要知道這樣的話,即使火葬場一天24小時連軸運轉,也沒辦法滿足需求。
日本人對于火葬場都很排斥,民間不讓建火葬場
但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火葬場不夠,再建不就好了?其實在前10年間,日本的火葬場已經從4900多座增加到5100座,但是這增加的200余座,依舊無法滿足民眾需求。再者,火葬場不同于其他建筑,并不是政府批復就能建的。因為很多日本民眾都會反對將火葬場修建在自己房子旁邊,不僅僅是火葬場,在日本,像是火葬場、殯儀館、垃圾場等等建筑都被視作“不吉利”的象征,全都不太受居民待見。如果是已經落成的,在類似建筑旁的房子甚至價格還會受影響,畢竟在大多數人眼中,它們都代表了晦氣、不吉利。
因為對喪葬行業的排斥,日本甚至還曾發生過數起,明明該地建設火葬場的計劃已經被政府批準,但是因為當地居民反對,游行示威以“擾亂居民”等等理由為由,迫使修建火葬場的計劃不得不擱置。也因為這個原因,在日本有一些中小城市,甚至連火葬場都都沒有修建。例如,日本的埼玉縣川口市,人口擁有59萬,但是整個城市卻沒有一家公營的火葬場,以前政府規劃修建過,結果因為居民一直反對,最終也沒能修成,反而將規劃用地轉建公園。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日本土地是私有化的,如果未經得所有者的同意,政府也不能強行征用。因為對喪葬文化的禁忌,普遍日本人都不愿意自家所有的土地成為火葬場選址。
遺體旅館應運而生
在這樣現實和迫切的需求下,“遺體旅館”應運而生。日本商人竹菱,他屬于早一波做“遺體旅館”的,他曾經做的是婚慶服務,但是在2014年,轉型投身殯葬行業。據竹菱所說,一開始轉行也是因為日本老齡化趨勢影響,婚慶行業不景氣,其實不僅是婚慶行業,在日本,一些以年輕人為群體的商業都在凸顯衰敗形勢。大勢所趨,竹菱才轉了行。但是現在竹菱表示,“遺體旅館”生意意外地紅火,竹菱的旅館暫時只是通過出租普通客房存放遺體的方式運行,一般一天的收費是540元左右,而客人們都是將親屬的遺體一直存放在旅館,直到拿到火葬場“名額”。對這種旅館,大多數顧客是秉持感謝的態度,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也是一舉兩得,親屬的遺體有了存放的地方,而且還能隨時讓親友前去瞻仰遺體。
不過到現在,日本“遺體旅館”已經日趨成熟,不再是簡簡單單只是存放遺體的旅館,現在還有升級版的“遺體旅館”。這種旅館和正常的旅館不無二致,不僅有停放遺體的房間,還有家屬休息的房間,其中配置更是和正常旅館一模一樣。在升級版“遺體旅館”里,還能舉行守靈和告別儀式,基本上囊括了除了火葬之外,火葬場的全部功能。
只是這樣的“遺體旅館”同樣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它和火葬場有相同的弊端,“遺體旅館”的鄰居們就不太歡迎這樣的“旅館”,甚至是反感,畢竟誰也不愿意隔壁就是停滿尸體的房間。
事實上,“遺體旅館”只是表象,現在的日本可能還只是火葬場爆擠的問題,但是在未來,還可能出現老無所依、老無所葬的情況。前面提到過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本來人口老齡化是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日本又是其中榜首。可能在未來,日本街頭出現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擠上上下班高峰,都將不是稀罕事。根據資料統計,在2017年時,日本70歲就已經達到2618萬,是總人口的20%,而65歲以上人口已經是總人口的28%。這還不能完全算作是日本的老人,因為在國際上,是將60歲以上的老人定性為老齡化,嚴格來說,日本的老人應該接近總人口三分之一,顯然日本的問題,已經屬于“超老齡化”。
而在日本,平均壽命為男性80歲,女性更是達到86歲,居世界首位。照理說,長壽是一件好事,但是放在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好事似乎也成了壞事。因為和長壽老人增多相對的是孤獨老人的增多,據統計,日本有4成老人無子女無存款,“孤獨死”成為他們最終的歸宿。很多獨自生活的老人,他們去世之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是死后多日才被人發現,或者有的等到化成白骨后才被人發現,這樣的情況在日本已經非常嚴重。或者除了“孤獨死”,還有一條路是在監獄中度過晚年,在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犯罪率也在增加。
最后對于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到底該如何解決?可能只能是個摸索著迎難而上的過程。你們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和我們探討,更多精彩記得關注我們喲。
金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