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固態硬盤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不少人對這個小小的PC硬件還是十分陌生,一些人甚至對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的區別沒有明確的認知,誤以為都是硬盤,買空間大的就對了。實際上,只要是對PC有些許了解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是機械硬盤的幾十、幾
固態硬盤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不少人對這個小小的PC硬件還是十分陌生,一些人甚至對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的區別沒有明確的認知,誤以為都是硬盤,買空間大的就對了。實際上,只要是對PC有些許了解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是機械硬盤的幾十、幾百倍,兩者在體驗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不少PC用戶抱怨自己的老舊電腦卡頓,除了性能不足等原因外,硬盤讀寫速度無法滿足新系統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不過,幸運的是固態硬盤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普及到了所有的新款筆記本電腦以及整機產品中,而且大多數的DIY用戶也會選擇一個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來使用。
對于熱衷于游玩最新3A游戲的玩家來說,固態硬盤就不僅僅是系統盤那么簡單,不少人也將游戲存儲盤設置在固態硬盤上,以獲取更快的加載速度和更穩定的游戲體驗。但是,許多玩家對于固態硬盤的各種參數、性能卻知之甚少,而且固態硬盤市場因為品牌、產品眾多而顯得魚龍混雜,不少價格類似的產品在性能上卻有著不小的區別,對于不熟悉的玩家來說是相當容易踩坑的。
這篇文章小雷不打算再談什么PLC、TLC、PCIe 4.0、3.0的區別,那些以前的文章講得夠多了,小雷這次只想告訴大家如何選購一款適合自己的固態硬盤。
選購固態硬盤的第一要素:需求
在選購任何產品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自己的需求,比如我的要求是拿來當系統盤,他的需求是拿來當游戲盤,她的需求則是用來當資源盤,根據不同的需求,對于固態硬盤的性能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
以系統盤為例,實際上很多人認為系統盤需要一個高性能的固態硬盤才能維持系統的流暢,其實不然,對于系統來說讀取文件最頻繁的時間其實是開機的時候,除此之外,只有在打開大型軟件的時候,系統盤才會進入連續的讀取狀態。所以,除非對系統開機時間、大型軟件打開時間有高要求,否則系統盤的性能要求是可以放在次要位置的。
系統盤最重要的是什么?穩定。因為系統是用戶使用PC的基礎,如果裝載系統的固態硬盤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導致系統崩潰,并且無法正常使用。而在沒有一定PC專業知識的情況下,系統盤損壞基本上是無法靠用戶自己修復的,只能選擇求助專業維修師傅,而且因為固態硬盤的特殊性,損壞后數據是不可能被修復找回的。
另外,系統盤往往不需要預留太多的空間,多數情況下256GB就足夠滿足需求,如果是對系統空間要求較高的渲染、設計師等職業,那么小雷會在接下來的資源盤給出答案。
那么再來聊聊游戲盤,游戲盤的主要用途是存儲用戶下載的游戲,在游戲運行過程中會進行頻繁的加載,所以游戲盤往往對性能較為敏感,而且考慮到現在的游戲文件體積越發龐大,所以一般推薦1TB以上容量的NVMe固態硬盤。
在游戲盤上,就不需要過于糾結硬盤顆粒的問題,不管是QLC還是PLC,在廠商的算法支持下基本都能保證五年左右的正常壽命,即使損壞也僅僅是失去一些游戲文件,不會帶來重大的數據損失。
最后我們聊聊資源盤,資源盤主要是針對媒體、創作工作者的用戶,比如視頻剪輯等職業的工作者,需要經常輸出和讀取大體積的媒體文件,所以對性能是最敏感的,而且也需要大容量來保存文件。
一般來說,小雷會建議預算不足的用戶考慮固態+機械的混合模式,也就是購入一塊高性能固態硬盤,用于保存正在使用的媒體文件,然后將暫時不使用的媒體文件轉存到機械硬盤中。
一方面大容量機械硬盤售價低廉,僅為同等容量固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另一方面是機械硬盤具備可修復性,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修復損壞并不嚴重的數據,避免數據丟失的。
所以,在選購固態硬盤的時候,最好根據自己的預算、需求來購買對應的固態硬盤,并不需要盲目的追求高容量和高性能。
如何選購合適的固態硬盤?
在確定了自己的需求后,我們要如何選購到一款合適的固態硬盤?
首先來看系統盤,前面提到,系統盤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壽命和穩定性,那么在不考慮性能,只是日常使用的情況下,采用MLC顆粒的固態硬盤是目前最穩健的選擇。雖然MLC固態硬盤普遍價格不低,但是在壽命和穩定性方面對比后續迭代更新的TLC、QLC乃至PLC顆粒都有著明顯優勢。
目前還在售MLC固態硬盤主要有英特爾S3610、鎂光M600固態、三星SM863等企業級固態硬盤,雖然價格不便宜且速度一般(多為SATA固態硬盤,NVMe得加錢),但是對于看重系統穩定性的用戶來說算是花錢買個安心吧。
(截取自淘寶)
如果是普通用戶,那么要求也可以適當放低,選購三星、西數等品牌的主流中端固態硬盤,一般來說穩定性和壽命也是有所保證的。不過,并沒有必要選擇高端型號,諸如PCIe 4.0等新一代產品雖然性能出眾,但是對于簡單的系統需求性能是過剩的,而且除非是B550及B560系列以后的主板,否則都不支持PCIe 4.0,在選購及升級時需要額外注意。
那么游戲盤呢?前面提到,游戲盤的重點在于4K隨機讀取速度及容量,因為游戲文件往往是散亂且小體積但是數量巨大,所以連續讀寫的速度并不能完全說明固態硬盤在游戲中的表現。不過,雖然一些商家會給出4K隨機讀寫性能,但是也有不少廠商是沒有標注的,這時候我們就要通過其他參數來作為參照。
(截取自京東)
一般來說,容量越大的固態硬盤4K隨機讀寫性能也越高,另外是否帶有緩存會直接影響4K隨機讀寫性能,在京東的固態硬盤選購頁面,一般會標注緩存大小,不少中低端固態硬盤都是“無緩存”,這些硬盤雖然速度看起來并不比一些高端固態弱,但是在游戲方面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所以,如果你對游戲性能要求高,那么最好選擇內置緩存的固態硬盤,緩存大小以固態硬盤容量1GB=1MB來換算即可。舉個例子,1TB固態硬盤應該有1GB的緩存,如果標注的是256MB等其它大小的緩存,那么在實際使用中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最后來到資源盤,說實話資源盤的選購主要看預算,預算高的讀者可以直接考慮三星、英特爾等廠商專為渲染設計等需求開發的固態硬盤,速度和穩定性遠程普通產品,當然價格也是相當高昂,普遍為同等容量普通產品的兩倍以上。
(截取自淘寶)
那么預算有限的朋友該怎么選擇呢?上面我們提到有一類中低端固態硬盤,雖然連續讀寫速度不低,但是因為沒有緩存導致4K隨機讀寫性能較差,看似坑人,實際上它們用在視頻剪輯等場景的體驗還是不錯的,而且不差錢的讀者還可以直接雙固態硬盤組Raid陣列,進一步提高讀寫速度。
在系統、預算允許下,資源盤可以盡情“追新”,PCIe 4.0等新協議所帶來的速度提升,對于剪輯速度的體驗提升是十分明顯的。當然,前提是你的設備支持PCIe 4.0乃至即將推出的PCIe 5.0,否則還是老老實實選擇PCIe 3.0吧。
如果說我既要存游戲,又要當生產力工具,而且筆記本/臺式機只能裝一個M.2 NVMe固態硬盤,怎么辦?那么小雷的建議就是量力而行,購入你的預算范圍內能買到的最大容量、最好的固態硬盤,能選PCIe 4.0就別買PCIe 3.0,能買PLC就別買QLC,盡量考慮大品牌如三星、凱俠(原東芝)、西數等品牌,盡量避開二三線品牌。
雖然不少二三線品牌也有精品,但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沒必要冒險,而且一些廠商也曾經出過首發/送測批次的性能遠超后續批次的丑聞,后續被發現是主控及芯片都更換了更廉價的型號,導致性能大幅度下降。
不過,主流品牌一樣有不少坑爹產品,幾乎所有品牌最低端的固態硬盤都是不值得購買的,壽命、性能、穩定性都是問題,除非預算實在不足,不然是完全不建議購買的。
王俊一